据人民网3月9日报道,近日由钟南山团队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发起的新型智能化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系统研发完成,并在首期临床试验中实现对受试者的有效采样,取得阶段性进展。疫情发生以来,如何准确、安全地采集到有效生物样本成了医务人员面临的一大挑战。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新冠肺炎的确诊需要2次核酸阳性检测结果,患者康复出院需要3次核酸阴性检测结果,期间还需要多次例行的生物样本检测。而咽拭子是目前诊断新冠病毒感染最主要的采样方法,每次生物样本采集,医务人员都要和患者近距离接触,承担着被感染的风险。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息,截至2月11日,全国共有3019名医务人员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1716名。基于此,钟南山院士团队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提出,用智能化机器人进行咽拭子采样。新型智能化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系统由蛇形机械臂、双目内窥镜、无线传输设备和人机交互终端构成。
蛇形机械臂具备灵巧精确的作业能力,并且具备与咽部组织接触力感知能力,双目内窥镜可提供高清的3D解剖场景,无线传输设备保障了控制指令的实时可靠传输。机器人以远程人机协作的方式,可以轻柔、快速地完成咽部组织采样任务。据了解,该机器人系统于2月28日正式开始受试者检测,至今已开展首期20例受试者的临床试验,采集样本80份。
细胞学检测结果显示,机器人咽拭子采样可以达到较高的质量,一次成功率大于95%,能够利用比医务人员平均操作力量更低的力度实现有效的采样,且采样力度均匀,受试者咽部均无红肿、出血等不良反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机器人投入使用后,有望减少医务人员感染,提升生物样本采集的规范性,保证标本质量。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