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是走是留,需要从过去看向未来……

鲁冰花盛开时节的蒂卡波湖

漏更……有点愧疚的感觉,说好的坚持写呢?难道感染了本地“十二月开始啥不干病毒”?理由还是能找到的,比如这周太忙了,好朋友终于从国内过来落脚了,开心地想带着她们到处走。

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内容吧,不像专业作家比如乔治阿阿马丁有全世界的人在催稿,自媒体就得自催了,催出来的东西得过得了自己这关,否则你愿意写人家还不稀得看呢对不?

这一年对我最特别的就是每一天都是在一个新的国家渡过的这样的第一天,即便是季节更替这样的日常也常常能让自己新鲜得生出欣喜来,比如现在,遍地美景的夏天到了,真好!

在万里以外的中国,有我的家人和朋友,每每我站在这南方这灿烂晨光中,就会挂念他们正在北方的深夜中渡过寒冷漆黑的深夜(奥克兰与北京时差五小时)。最近几周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从国内收到的短信多了些,所以我能更体会到他们心里的寒意,很多是想问像我这样换个地方生活的可行性。

从小范围样本来看关心这个问题的都是为人父母的,单身的或者已婚没孩子的一个都没有,我特别理解这个人群的感受,所以这一期就聊聊这个吧。

我本人是刘慈欣的资深粉,从未成年时代就开始关注他的作品,其中《三体》一直被我奉为圭臬,所以我跟奥巴马也算有共同点了。

动用特权提前看未出版英文翻译稿的奥巴马终于见到他的破壁人刘慈欣

《三体2:黑暗森林》中介绍了一个学科叫做“宇宙社会学”,其基础是两条不证自明的基本公理: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我认为这两条公理不仅仅适用于“文明”这样宏大的概念,也适用于人类个体:第一条是生存的主观意愿,第二条是能够生存的客观现实。

对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来说,所有的努力都是在协调主观意愿和客观现实的关系。比如针对上述第一条,经常有人吐槽一部分人的“繁殖癌”——无论如何都必须有后代,好似有皇位要继承(我认为这也是造成买卖妇女儿童一直有市场的原因)。这样现象的背后是强大的个人意愿甚至是社会默认的价值观——后代是自己生命的延续。

另一方面,延续后代是有条件的,会受外部环境的限制。举一个比较极端的栗子:南太平洋的复活节岛的故事,它在1772年由荷兰人在复活节这天发现,由此得名。岛上有600多尊巨大的人形石像,大部分有3.5-6米高,平均重达60吨,形成年代大致在公元600-700年。这显然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但是这个岛被发现时并没有人类生活。而且岂止没有人类,甚至连稍微大点的植物和动物都没有,是一个没有生态系统真正的“荒岛”。

复活节岛一景

经过科学家考证,曾经岛上的拉帕努伊居民走火入魔地搞宗教活动,在生产力低下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大量开采石头,砍伐树木用于运输,耗费人力进行雕刻。随着树木被砍伐殆尽,生态系统完全摧毁,所有动物包括鸟类被全部捕杀当作食物,被困在岛上的人们也无力建造船只离开,为了生存甚至相互残杀取食人肉,最后也难免全军覆灭。

这个故事好像一个人类的黑暗寓言,在如此脆弱的资源条件下,不战战兢兢,殚精竭虑地考虑和布局未来,却肆意挥霍,最后必然免不了悲剧的结局。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我认为如果不能突破可控核聚变这个技术瓶颈,获得近似无限的能源从而走出太阳系,人类整体的未来就是放大版的复活节岛。

这么离题十万里地闲扯是什么意思呢?是想引出一个问题:在资源高度稀缺的情况下,你有信心做活到最后的人么?《三体》中有一个桥段是高级智慧的三体外星人把所有地球人驱赶到澳大利亚,然后摧毁所有的能源设施,并给出了这个人类保留地的人口配额:五千万。

外星机器人智子穿着和服走出来说了一段经典台词:“生存本来就是一种幸运,过去的地球上是如此,现在这个冷酷的宇宙中也到处如此,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类有了一种幻觉,认为生存成立唾手可得的东西,这就是你们失败的根本原因。进化的旗帜将再次在这个世界升起,你们将为生存而战,我希望在座的每个人都在那最后的五千万人之中,希望你们能吃到粮食,而不是被粮食吃掉。”

外星人的人工智能代表:智子

配额这个东西我们中国人不陌生,曾经我们需要消耗的每样生存必需品都是配额的,现在我们也必须按照配额生育后代,在某些地方,也有了“人口调控目标”——人口配额。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但同时人口众多,资源承载压力巨大。托“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福,大家并不是在“活不下去”那个阶段,而是想“活得更好”,这就意味着需要占有更多的资源,而日益清晰的现实是:会有更多配额应用在方方面面,持续推高各种资源的价格。而放眼全球,因为有国境线的保护,很多地方并没有到我们这样的程度,特别是空气、水、土地这些最基本的东西。

所以每个想“换个地方生活”的人都要思考跨度三十年甚至五十年以后的场景,看看自己手里的牌,再看看所处的牌局。

二十五年后,建国后第一个人口高峰的五零后将进入高龄和生活不能自理状态,第二个人口高峰的八零后也陆续迈过60岁大关(虽然很可能不能退休),推演想象一下那时候的劳动力市场会是什么样子?还会有大批廉价的送外卖快递打扫清洁做保姆小时工的农村人口么?

更不幸的是个人护理不像工业生产,对人工智能(AI)要求的能力恐怕是最高之一,虽然个人认为AI是唯一有希望的道路。估计到时候得拼谁能掏钱买得起最新款的服务机器人,谁能在最好的养老院占坑,不知道买房子还有没有用。别忘了,我们还有墨菲定律:

除了我们的父母,我们自己,还有我们的孩子呢?

“毫不客气的说,在十个人里面,就有九个人在几年里把他们的时间和努力浪费掉了;而且可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几年。他们中间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人,是为了考试而活着,然后被残酷地淘汰掉。”——TheCrowd (《乌合之众》P86,1894)

一百年前法国社会心理学家Gustave Le Bon的话现在看来仍然没毛病,就像圣经里说的: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Nothing is new under the sun)。

这是一个很难做出结论的话题,所以就不要做出结论,我想用《三体》里面一个经典场景作为结尾,这是军人父子章北海和他临终的父亲在病房里关于如何拯救人类未来的一段对话:

“要多想。”

“想了以后呢?”

“北海,我只能告诉你那以前要多想。”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71208G034R5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