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成长型思维的一个真实案例

这两天看书看到一个观点,觉得很有意思。

在分享这个观点之前,我先讲一个我二十年前的疑惑。

刚上班的时候,公司旁边有一个布匹批发兼零售市场,全是经营窗帘、衣料、毛昵......的店铺,整条街几公里,甚是壮观。

当时我有个亲戚在里面做生意,我经常过去玩儿。据了解,他们基本上都是从浙江杭州、金华等地进的货,同质化很严重。

有时候非节假日,我去玩儿半天感觉他们也没一单生意,顾客都是看的多买的少。

我觉得很纳闷,想不通这里这么多竞争对手,能有生意吗?亲戚为什么不换个地方开店。

我试着把我的想法跟亲戚说了,他们笑了笑也没多说什么,只说搬到别处看都没有人看了。

后来我才知道,某一个品类只有成规模了,才能吸引大量的人气,特别是这类需要货比三家的产品,孤零零的一家店,没有类比,没有选择,也就没有顾客过去看。

这两天看张居营的《慢慢变富》这本书,看到其中一段关于东阿阿胶的经营策略,和这个观点倒是不谋而合。

阿胶这个品类曾经面临着被边缘化,甚至消亡的危机。

那时东阿阿胶的经营策略是“堵”。即作为品牌老大,凭着市场占有率的绝对统治地位,不让新的竞争对手进来。

然而这样做的结果是使这个品类越来越小众化,除了东阿阿胶,其他阿胶企业几乎都倒闭了。

像阿胶这样的东西,我们现在都知道是收智商税的啦,驴皮这玩意儿到底有多大用处,完全看个人心里对它的信任。

如果这个品类知道的人越来越少,那么故事就讲不下去了,杨贵妃“暗服阿胶不肯道”、曾国藩用阿胶孝敬母亲,这些都说给谁听?

2006年,秦玉峰接任东阿的总经理后,改变了战略,由“堵”改变为“疏”。即放一些竞争对手进来,然后共同做大、繁荣这个品类,甚至在宣传上一度将东阿阿胶改为阿胶,隐去品牌做品类。

经过多年努力,人们都接受了阿胶的养生效用,女性们掀起了一股“固元膏热”。

阿胶企业在全国已有100多家,整个行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东阿作为阿胶的龙头老大,自然从这个市场分到了最大的一杯羹。

秦玉峰可谓是兵行险招,在别人看来完全是不能理解的:本来生意已经难做了,还要让同行进来,这不是引“狼”入室吗?

其实不然,这是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不同,是一种目光长远、先舍再得的大格局。

面对困境,秦总不是想着从存量的市场去竞争厮杀,而是想着把蛋糕做大,让这个行业红红火火,这样自己才能得到更多的份额。

有报道说,秦玉峰的功劳不仅表现在公司内部,还拯救了阿胶这个行业、这个品类,对整个行业的繁荣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秦总是名利双收。

再回过头来分析那个布匹市场的经营,其实也有同样的道理。

单独一家店,看起来没有竞争对手,但也很少会有顾客光临,只有在“人人都知道那里有布匹店”、“买布匹,到XX”的地方,人们一想买布料,就理所当然地去往那里,才有机会卖出去东西。

再说一个现在比较火的直播行业,正常人可能会觉得,随着直播行业越来越火,有更多的新人加入直播,其中不乏一些明星,那作为头部网红的李佳琦、薇亚,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也面临着份额被挤占的危机,他们肯定不希望有更多人进来。

但事实可能恰恰相反,李佳琦和薇亚,可能比任何人都希望有更多人加入直播行业。

一些明星的加入,甚至全民直播,让更多的大众目光聚焦到直播这个行业来,也让更多的资金涌入直播行业。

李佳琦、薇亚等人所占的市场比例可能会被抢走一些,但总量却一定是增加的。一个亿的百分之五十,一定比一千万的百分之九十要大。

就像依赖公众号生存的大V,一定是希望参与内容创作的人越来越多,而不是日渐式微。

当然,他们要做的,是努力保持自己行业“老大”的地位,就像东阿阿胶一样,对同行,既要扶持,又要敲打。

很多时候,做生意和自己的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哪怕你对对方恨得牙痒痒,但更多的时候还是不得不依赖对方,这大概就是一种共生关系吧。

更多原创文章▼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0627A0M4YI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