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宝马新帅上任面临三难,如何破局成为焦点

6月24日,宝马集团大中华区企业事务部发布一则消息:刘智博士因个人原因离职,邵宾将接替刘智担任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裁,任命自2020年7月4日起生效。

在刘智博士的操盘下,宝马在中国市场销量是稳步上升,2019年整年的销量达到了723,680辆(含MINI),成为豪华车市场最大的赢家。

虽然今年开年不顺,受到疫情影响,但宝马品牌依旧是迅速回暖,5月份的销量就达到了55198辆,追回年前水平。

在这一片大好形势之下选择离职,我们也不去恶意揣测原因。但笔者要说的是,宝马在中国市场并没有表面上那么风光,新帅上任,并非能顺势行舟,延续宝马亮眼的表现。

第一难:质量不过关

宝马在中国地区的销量节节攀升,但其产品质量却与其销量与价格完全不符,根据官方机构统计,2019年宝马中国召回车辆总数高达1179354台,位列所有车企前列,占总召回汽车总量的18%。

召回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主要涉及安全气囊、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管道加热器、燃油箱、前部配电盒等部件,存在车内人员受伤、车辆起火、燃油泄漏等多个风险。

而我们查阅近几年的车辆评测机构,宝马也从来不是名列前茅,甚至在某些测评结果中,宝马的质量是在平均线以下的。

换句话说,消费者购买宝马的内在驱动因素产品力仅占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冲着"蓝天白云"这个品牌力去的,说的再俗一点就是买它有面。

而随着当下消费者消费思维的转变,产品力以及性价比已经逐步成为影响购车的首要因素,若宝马在质量上一直保持这种水准,可以预见的是销量在后期一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如何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这是摆在新帅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第二难:转型难

全球车企都在向电动化过渡,宝马也不例外,可脱离自己的舒适区转向一个全新的领域说着容易做着难。

虽然早在2011年宝马就发布了旗下第一款纯电车型宝马i3,但此后并无后续动作,今年车展发布的巨象鼻i4概念车甚至是基于油改电平台而来,并非由纯电平台开发。

同时,宝马对于纯电车型的不上心还体现在管理层的态度上,宝马研发总监在某次接受采访时承认:没有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有真正的需求。有的只是监管部门的需要,而不是消费者的需要。

目前宝马在新能源领域主要的发力点是在插混车型上,在国内没有一款纯电车型在售,转型的难度可想而知。

说到电动化,顺带还提下智能化,自动驾驶作为风口下的一条赛道,宝马的准备明显是不充分的,国内国外你甚至很少看到宝马有关自动驾驶的消息。

近期唯一相关的消息都是负面:6.19日,宝马奔驰宣布双方将终止在高级自动驾驶方面的合作,仅一年的合作关系由此告吹。

无论是电动化还是智能化,宝马作为传统老牌汽车厂商,没能利用自己传统厂商的优势抢占先机,反而是逐渐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令人唏嘘。

如何加速改革,向电动化、智能化更进一步,成为新帅上任后的第二难。

第三难:内忧外患

目前宝马所面对的困局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质量不过关、转型慢是内在原因,而外在的忧患则来自于奔驰奥迪以及特斯拉的前追后堵。

奔驰奥迪不必多说,老对手了,而国产特斯拉的出现则加剧了豪华车领域竞争的白热化程度。

以五月销量为例,在高端轿车市场,宝马5系的销量为13074辆,特斯拉的销量为11095辆,差距已经很小了。而随着消费者后期对新能源车型的包容度不断提高,这个差值会不断缩小直到反超。

同时,随着特斯拉上海二期工厂的落地,SUV车型Model Y的国产,势必还会对宝马X系列豪华SUV市场产生影响。

如何减少特斯拉带来的冲击,成为新帅上任后的第三难。

综上:

宝马销量繁华的背后,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而能否解决潜在的这些问题,延续宝马强势的表现,成为新帅上任后的面临的第一大问题。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0630A0L1BG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