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UCL的知乎大神访谈

知乎水很深,里面藏了世界各地诸多大神,UCL神经科学博士生赵思家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出版了《大脑使用指南》,她被称为科普段子手,开起车来噗~~~谁也追不上。

Question1

听说爱因斯坦的大脑只开发了10%?

求别再说“人类大脑只开发了10%”,

我已经忍了很久了!

真的要逼我露出完全体吗?!

能告诉我大脑有多大吗?

大脑有多大?这一点很多人都没有直观感受。下次家里做小鸡炖蘑菇时你可以去瞅瞅,你的大脑大概和一只光溜溜的小母鸡一样重,差不多大。

Question2

你以为科学家都是实验室里的谢尔顿,可是书里那个插科打诨的思家同学却活脱脱一个网瘾少年,采访她的过程,感觉是双商被反复吊打的过程。

Q:为什么本科选择在UCL念神经科学?

A:完全是机缘巧合,当时我有两个志愿,首选是去加州,但世事难预料啊最后来到了UCL,当然这也因为我特别喜欢伦敦这个城市。一开始甚至都没有想到UCL这么好,现在回头看去,第一志愿还不一定这么适合我呢。

Q:有时候当我们打开门,并不知道前面将有什么在等待着自己,但这也意味着意料之外的可能性吧。

A:我觉得这也是需要自己知道如何调整心态,既来之则安之嘛,即使在自己感觉不太理想的状态下也要想办法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条件。本来我不是要读神经科学,实际上我报的是生物科学,经转了两次才最后进入神经科学。

UCL的神经科学在全世界排名第二,但那会儿我不知道。在伦敦读了一年以后发现,原来神经科学这么有趣,还特别好玩,在报本科的时候却没有注意到。

我想自己还是有能力去读的吧,那时候学期已经开始了,我发现基础医学和生物科学关系也很密切,这个专业在UCL主要是为医学生打基础,课程包括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化学等等,每周还要去解剖室。我就发了封邮件要求转系,最后也非常幸运。这大概要看你个人的高中成绩,优秀的同学可能有得到通融的机会吧,UCL这方面真的很人性化,不那么刻板,如果你是那种目标明确的学生校方会想办法帮助你的

念完大一我又转到了神经科学,老师说过,如果你未来要专注于一个领域,你可以考虑转专业,生物医学的老师就是这么告诉我们的。UCL向来主张学生应该专注某方面的钻研,而不是所谓的通才。入学之后我们被鼓励积极探索,发现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Q:能不能聊聊你在UCL的日常?

A:是这样的,UCL的本科生都有personal tutor,每个导师带4个学生。还在念生物科学的时候,tutor就说大一啊,好好去感受这个世界好、好玩儿去吧,当时我就震惊了,这难道是传说中的开放性教学?但是从大三开始,日子就苦了,天天只能抱着书,以前的快乐日子只是偶尔回忆一下。

硕士读的是计算机科学,虽然看起来是新的专业,但还是在同一个学校,里面的设施该怎么玩儿的我都知道了。于是我参加了挺多的课外活动,譬如在工程学院学生会担任FacultyRepresentative,经常开会,做了蛮多行政上的工作。这段经历让我有机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UCL,因为学生、校方、老师各方面的意见都在会议上交汇,大家各具角度,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

当时我不但是Student Academic Representative,还在国际办公室兼职,硕士的项目也在进行,就有点忙不过来了,所以建议以后的学弟学妹们,别给自己揽那么多事情,一两个就行了。

念博士以后我还是继续参与很多行政上的事情,个人觉得还是蛮有意思的。譬如UCL神经科学每年都会召开一次学术会议,今年我也是委员会成员之一,自己都没能想到在毕业之前还可以出席打酱油。

在UCL最后这段时间真的像脱胎换骨,完全没有时间去做别的事情了。我觉得是因为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做了,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铃,而是工作,这种感觉特别开心。但是我做的项目还是比较适合在学术会议来讨论,不太方便在这里聊。

Q:在BBC研发部门的实习是什么内容,当时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吗?

A:内容和计算机有关,这也是我硕士的毕业项目。BBC有自己的研究院,我在里面做关于人工智能算法的一个研究,现在回头想想觉得好简单。

Q:当时你有预见人工智能今天会成为这么人们的话题吗?

A:这个很明显啊,人工智能有关机器学习,听上去就知道在未来会很有用。这个跟潮流无关,人工智能将有一天会改变世界。我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做推荐系统,像某宝能根据你的购物记录判断你的购物倾向,继而向你推荐商品,这项技术现在已经影响了很多领域。

Q:您说的是大数据吗?

A:大数据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指的是机器学习,它来学习你的行为模式,我们可以因此作出预测。

Q:你在BBC做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内容,然后又到孟山都实习,选择参与的都是当前世界的热门话题之一,这和你的人生抱负或者将来的工作方向有关系吗?

A:我从来相信,想当弄潮儿的人很容易被浪头一把拍死。我只是因为个人对农业感兴趣,所以才去了孟山都。早在美国申请本科的时候,有两个领域我都很感兴趣,农业和酒店管理,在UCL这么多年,我就差酒店管理还没学了。

Q:酒店管理和神经科学完全两码事啊……

A:我一直很喜欢酒店,朋友们都知道的。这世界有些人喜欢参观文化古迹,有些人沉迷风景,我不一样,去哪里我都喜欢看人家酒店。譬如这个地方最好的酒店是什么样子的,怎么融合入当地的风土人情,怎么去设计,最具特色的地方在哪里,不太可取的地方又是在哪里。硬件设施能做好并不难,最困难的是如何维持,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要不人家为什么要来消费呢?不能只因为床够好吧?和神经科学是不一样的话题,但我还是蛮感兴趣的。

在知乎上很多人知道我,不是因为神经科学,是因为我经常回答酒店方面的话题。至于对农业感兴趣,是因为这个领域与人类息息相关,永远具有活力。我喜欢系统性的东西,可以以小见大,也可以从宏观到微观,特别奇妙。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个体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不能以玄妙来概括,但是可以通过建模系统地了解,商业也是一样。

Q:你有想过自己的学习研究是为了什么吗?

A:现在很多人在本科学习的时候就会考虑选择一个将来会火的专业,我完全相反,就想学一个最阳春白雪的专业,如果还有机会再选一次,我可能选择物理或者哲学,不会是神经科学。

本科是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门槛了,这时候应该思考一下未来的发展方向自己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用3-4年的时候去发现和经历吧,这是适合思考的阶段。我在那时候就反复和自己确认,还有没有其他感兴趣的方面,因为以后就不太有机会还能这么做了,即使有机会,要权衡的各方面因素也会增多,阻力也会更大,本科阶段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Q:然后你又出版了《大脑使用指南》,是为了科普吗?

A:纯粹为了玩儿,读计算机科学硕士的时候已经很忙,但不知道我为什么又有点想念神经科学这个话题,禁不住回想自己学习过的知识。可能是因为距离产生美吧,所以下定了决心回来读博士,要不那会儿我已经可以转行,工作也找好了。

可能在选择期自己感觉尤其彷徨吧,我偶然发现了“知乎”这个大坑,里面有些人提出的问题挺有意思,我就开始回答啦,把那儿当成自己的树洞,只是舒缓一下紧张的情绪,没有任何科普的目的,也不期待有人来看,或者受到关注。这本书花了大约半年来写,在港、澳、台发行的时候还修改了一次,这个自我修正的过程其实挺享受的。

将来有机会,我打算再写一本能解决大家疑问的书,譬如关于听觉方面的话题,因为我研究的课题就是关于人类的听觉。

Q:对准备报考UCL的同学有什么建议?

A:好好用功,争取满足录取的条件。记得以前在国际办公室实习的时候,有时候同学会来问一些让我啼笑皆非的问题,“A level我少了一个A怎么办” ,或者“要求A我只拿了B,能不能放行”。我觉得与其思考这样的问题,不如把精力用在学习上。

如果有问题除了请教前辈还可以发邮件和老师沟通。四处打听,都不如问老师来的直接。学长学姐们也一样从零开始,磕磕碰碰,慢慢知道该怎么解决问题。英语也不是一天就练成的,以前我也很害羞,不太好意思和别人用英语聊天,但这正是留学僧独有的机会啊,这样的条件不好好利用什么时候用呢?

有个段子超有意思,“有同学在美国四年,学了一口流利的潮州话”。同学们不用害怕啊,英语能说好的,都是胆子比较大的。每个人都会有迷惘的时候,关键是你面对难题的态度。问题是一步一步解决的,不是报一个班就有了答案。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能度过当然好,但解决不了也不见得是坏事,人生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

在英国最妙的一点是你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看完思家同学的访谈,

同学萌是不是可以冲进“知乎”表示膜拜了?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30G1D2GZ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