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国”“洋”品牌之争,中国企业如何顺势崛起

198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0.5万亿元,当时国内几乎没有能与“洋品牌”一战的企业,从衣服鞋子,到食品玩具,在人们衣食住行的各种消费中,“洋品牌”代表着质量,代表着体面,代表着可靠。

四十年后,时移势迁,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国际时装大秀上的李宁、全球热销的华为、大红大紫的故宫文创IP等,许多中国品牌不仅在中国本土发展壮大,更在海外市场实力圈粉。

“国”、“洋”之争,攻守之势已经逆转!

国货品牌的复兴序幕拉开,新的市场空间不断产生,也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躬身入局。在这场国货崛起的大势中,企业如何才能顺势而为,壮大崛起?

我们从两个方面分析这一情况,转变认知和重塑品牌。

转变认知,四十年来中国品牌与洋品牌之间的竞争优势转变,背后的大环境在于“中国制造”和“中国产品”这两大概念,正在朝着“中国创造”和“中国品牌”演变。

中国乃至世界的消费者,对中国企业的期待不再是简单的“世界工厂”,转而携带着某种期望见证大国崛起的真实情愫。品牌需要适应用户心智的转变,并树立相契合的标杆身份,将用户对国货品牌的期待转化为对企业自身的期待。

重塑品牌方面,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博士曾在研究中发现,用户心智中最多只能为每个品类留下七个品牌空间。

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用户心智中的空间继续萎缩,一个品类之内往往只剩两个核心品牌席位——这种情况在竞争巨大的中国市场,尤为明显。

当今互联网打破了物理空间的距离和隔离,也给中国巨大的市场带来了同样巨大的竞争挑战。中国品牌与洋品牌展开竞争的同时,与其他本土品牌也有相似的竞争关系,基于这一背景,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和所有竞争者完成硬碰硬的角逐。企业认清趋势,找到自身的差异化优势,构建战略定位布局,以此为立足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品牌传播,更能够加深品牌在用户心智中的影响。

顾均辉战略定位认为,在整个大趋势向上的背景下,企业更应该拷问自己一个问题:“用户为什么要选择你”。如何将时代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清晰梳理出自身有竞争力的差异化战略;进而集结自己的所有资源,将这一差异化做到极致,树立领军者地位,并植入用户心智,企业的这一战略定位布局,将是其能否在国货崛起的大潮下顺势崛起的关键。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1113A02U0G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