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软硬件如何决定座舱体验?大咖观点都在这!

为了贯彻「搞事情」的宗旨,我们在第二期的线下活动中设定了「软件 or 硬件,谁才能决定智能座舱体验天花板?」的话题。

当然,我们清楚软硬件之间很难界定谁的优先级更高。但是在产品研发的逻辑中,软硬件由于有着不同特性,会随着车企对产品规划预期、迭代周期以及成本控制等等因素变化。

所以这个话题一开始就没有标准答案。

但是基于各自立场以及不同的产品研发逻辑,到场嘉宾都输出了各自精彩的观点:

硬件方

软件方

我们该如何看待软硬件关系

这个小标题并不是为了回答「软硬件谁决定体验天花板」的问题,更多的还是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

虽然在汽车这个范围之内,软硬件在长期来看有着解耦的趋势。但在目前的主流产品中,软硬件还是无法彻底区分开来。

在讨论软硬件和座舱体验的关系时,首先我们还是需要看到各自不同的特性。例如在当前的汽车电子架构中,硬件在产品设计之初就相对固定且很难升级;软件则可以进行高频的迭代,持续保持最新的功能体验。

但相比软件,硬件又有着更易感知且吸引用户付费的能力。软件的力量则更多体现在长期使用之后的用户粘性,背后有更加巨大的想象空间。

硬件作为产品的基础,一开始就大概率决定了产品的体验会在一定水准之上。例如 HUD 的增加,就保证了座舱拥有更好的交互多样性和安全性;NOMI 的出现也使得用户在交互时有了更具象的情感化对象,是毫无疑问的加分项。

但在硬件基础上,如何把已经预埋的能力发挥到最高,就是软件的能力。特斯拉在研发之初,就在车内预埋了大量的「彩蛋」,之后才能通过软件实现付费解锁后排座椅加热、哨兵模式以及「放屁模式」等差异化的功能。

所以在我看来,硬件可以打破座舱可能性的天花板。但在决定用户长期粘性的体验层面,软件能够决定硬件能力发挥的上限,也毫无疑问的会带来更多利润空间。从类似 Apple 逐年变化的营收比例来看,软件的盈利能力已经不需要再去怀疑了。

对于车企来说,在研发时就需要很好的考虑软硬件成本分配、功能体验以及后续迭代空间,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当然,我们的讨论需要限定在一定的时间维度之内。汽车开始从机械化产品逐渐向数字化产品变革,人车关系也在不断变化中,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软硬件之间的关系,也非常考验车企长期的产品规划视野。

End

记得点击分享、赞和在看,给我充点儿电吧!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1117A0G5SQ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