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工程造价:对数据的敏感,体现你的专业价值

周扒皮,扒扒造价那么事儿。大家好,我是周扒皮。从今天开始,记录和分享自己从事工程造价工作的经验与思考。

今天扒的关键词是“数据”。

数据,对工程造价人员来说并不陌生。工程量的数据,价格的数据,成本的数据,利润的数据等等,不夸张的说,数据是造价人员的饭碗,没有数据,再牛掰的造价高手,也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记得我刚开始从事工程造价工作时,同事发来一份已建类似工程的工程量清单表,我一看,着实把我吓了一跳,EXCEL表格中的清单数据多达6万多行,同事说这数据还不算多,有10万行或甚至更多的都有。对于初入造价行业的我来说,着实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在日常工作中,也会经常被问到“你对数据敏感吗?”,“密密麻麻的数据,看了我都头晕”,那么多的数据你能撸得清楚吗?

今天,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享我的个人观点:

1、数据的敏感性,不是决定你是否有能力或资格从事造价工作的必要条件,但其能体现你的专业价值。

2、数据的敏感性,是后天习得的。

3、如何培养对数字的敏感性。

4、大数据时代,我们应当应对。

首先,我们从第1个观点说起,数据的敏感性,不是决定你是否有能力或资格从事造价工作的必要条件,但其能体现你的专业价值。

昨天,我和同事一起到餐馆吃饭。点餐时,问服务员“水煮鱼片有没有?”,服务员说“我去问下厨房”,几秒钟后,服务员从厨房出来跟我说“没有,没有鱼了,你点点其他菜吧?”。“青椒牛肉有没?”我接着问。服务员说“我去问下厨房”,几秒钟后,服务员出来跟我说“牛肉也没有了,今天没有进货”。我们当时二话没说,直接起身离开了这家餐馆。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会被同事或上级问到这个材料市场单价是多少?我们的成本多少?利润多少?这个月的管理费发生了多少?等等。如果我们每次都像上面的服务员一样说“我去查下”,“我去问下”,同事或上级就会对你的业务能力就持怀疑态度。对于业务范围内的数据,我们需要做到心中有“数”,才不被“一问三不知”。

2、数据的敏感性是后天习得的。

问大家一个问题:数学好的人,是否就一定对数据敏感?答案是那可未必。就像英语,很多人从幼儿园或小学就开始学英语,到大学毕业,学了十几年甚至二十来年,还是学不好英语一样。很多人也许为自己找借口——没有英语环境啊。其实,每个人真正学不好英语的关键是没有去“用”。对于像英语工作者如驻外记者,翻译、外贸行业等,他们为什么英语就那么好,就是因为人家每天都在用英语。

对数据的敏感,也是同样的道理,关键在于“用”。你隔一段时间没有用它,你就一下子想不起来或记不清楚。

3、培养数据敏感性的方法

1)首先,要从心态上改变对数据的“态度”,不要一看数据,就被唬住了,就出现数据恐惧症。我们与要数据作朋友,和数据恋爱。你都恐惧了,那这恋爱还怎么谈呢?

2)其次,要牢记数字的大小和场景密切相关。数据只有在特定的场景才有其价值和意义。我们不能被数据牵着鼻子走,而是我们对它既要关注,也要留个心眼。

3)再次,刻意练习。刻意练习并不是让你每天像背英语单词一样,每天去背去记。我们每天工作处理的各类数据(比如工程量、价格、利润、成本等),每月的各类报表(比如产量报量表、进度结算表、月度成本分析表),这就是刻意练习的一种方式,只不过和工作融合在一起而已。

4、大数据时代,我们如何应对。

算量、计价、填写报表,可以说这种生产数据、搬运数据的过程,但我们不能仅做数据的生产工和搬运工。人工智能时代,算量、计价、报表等纯数据类的工作终究将会被人工智能取代。2018年,国内首款造价机器人“小青”出现,一幢3.2万平方米的民用建筑,在前期施工图纸进行适当人工处理后,小青仅用55分钟,就完成了专业人员在常规计算机软件辅助下需要128小时才能完成的建模工作。这一项成果随后的造价工作从二维图纸变成三维模型交给机器人处理就可实现,代替了大量人力。

数据本身是不直接产生作用或经济效益的,你用与不用,数据都躺在那里。只有你把数据用起来了,数据才会有价值。所以,我们对数据敏感,只是对业务能力的外在表现我们唯有通过对数据敏感性,分析挖掘数据背后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我们亟需提高的能力。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1122A07O19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