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前CDE首席科学家徐增军:me-too将长期占据主流,仍有创新意义

“投资机构对中国药品创新的理解渐进式地提高。”

作者:涂鸦君

编辑:tuya

出品:财经涂鸦

据《财经涂鸦》消息,2020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于11月28日在杭州召开。会上,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前首席科学家徐增军博士在“中国药物研发的全球征程中的现实和逻辑”主题报告中讲解了中国创新药的现状以及可能的痛点。

徐博士表示,现在创新药的研发领域,理论上,新药要得到批准,它必须能表明它比现有的治疗方法有优势。但现实中往往不是这样,me-too占了大部分。按照技术来说,仿制药必须和原研药能等效替代,如果一款药不能和原研药等效替代,那么它就成了创新药。

监管机构应该对新药有知识产权保护,在美国有较清晰的5年的数据保护,中国正在制定这方面的规则。在5年的数据保护期内,如果药企没有突破现有的专利,而要做一个相似的靶点,则它的产品可被划分为创新药,如果产品相对于已有专利药的效果不能确定,则属于me-too。

徐博士认为,Me-too的存在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增加市场竞争,从而降低药价。另外,没有一款药可被确定为是最好的,Keytruda(K药)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它不是第一个获批的,但表现好于任何的PD-1。所以基于中国现在的研发环境和基础研究水平,me-too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占主流,“所以Me-too没有任何问题,但关键是我们在创新的时候赋予它什么内容。”

徐博士表示,中国me-too的积累使医药投资机构对新药的理解有了提高。通常,机构对一款药的投资依据是有非常热门的靶点,且国外曾经有一笔同靶点的交易,从而能知道此款药的价值所在。现在,多数biotech仍将在突破专利的基础上做快速的follow,同时license-in越来越向临床早期移动,这样中国自己企业的研发才能给产品增加更多的价值,这些情况会使投资机构对创新的理解产生变化。这也是一些早期药物发现的CRO平台转型到研发公司的原因,因为只做CRO平台现在很难拿到投资。

但是小型的biotech会遇到临床研发的瓶颈。这些公司由几个生物医药专家组成,但有了专利资产后,要做临床前药理学、毒理学研究,接着再转向临床(clinic translation),这里的转化部分我们是缺乏的。

徐博士在分析我国创新药国际化中的挑战时表示,我国创新药的“研”好于“发”,相对失衡,即我们有了药物资产后,接下来的临床一到三期转化会造成国际化途径中的一个痛点。他认为,VIC模式的创新药企把除了专利外的所有的工作交给CRO来做并不合适。药企要与CRO有全周期、全方位的持续配合,因为在研发的每一步都会有问题,找到并解决问题是把一款药推向市场的最关键部分。CRO并不能对每个药都给出合适的临床研究方案,也不会有时间、有能力去解决得很好。这对药企团队的综合研发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徐博士还分析了另一个重要痛点,即中国正式加入ICH后,需要提出中国的方案,而这又取决于业界有没有新的治疗方法,而不是CDE或是NMPA。中国的审评方式需要给世界带来新的经验,所以在如何提出中国的方案方面,我们还需要很大的努力。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1130A01N6M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