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用智能坐垫“监控”员工?请把打工人当“人”|荔枝时评

(作者朱昌俊,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媒体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一位在杭州工作的网友发帖,称公司给他们发了一款智能坐垫,结果一坐就被“盯”上了:公司HR可通过坐垫监测员工的工作情况,并质问她“为什么每天上午10点到10点半都不在工位上”。

据悉,这款智能坐垫可感应人体心跳、呼吸、坐姿等数据,但是,当它所记录的数据流入HR手中,被用来“敲打”员工,这样的做法就一点都“不智”了,不仅涉嫌侵犯员工的隐私权,也给企业内部管理带来问题。对此,公司方面回应,该坐垫主要功能是监测使用者的健康状况,让员工使用坐垫的本意是“为了收集更多的试验数据,并非监控员工”,并且强调,所有采集到的数据都会严格保密,仅用于产品研发,所收集的数据不会计入考核、考勤,也不会作为各项奖金发放的依据。

这番回应可谓深谙员工和舆论的焦虑所在,却漏洞百出。比如,既然是收集试验数据,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告诉员工;既然不会用于考核,也要严格保密,为何HR却能够拿着数据来“拷问”员工?诸如此类的逻辑漏洞,都无法让人相信公司是真的为员工好。

谈到企业对员工的强控制,以前我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流水线工厂。但现在,一种更为隐蔽也更为“精致化”的控制倾向,似乎有了无处不在之势,覆盖所有的“打工人”。从app定位打卡的普遍化,到某些地方要求环卫工佩戴智能手环,再到有些企业在员工工位安装人体红外传感器,以及这次的智能坐垫等等,我们已深刻感知,技术对人的介入越来越深。

这些年,智能化技术的运用越来越普遍,我们必须承认它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但对于其可能被过度应用带来的副作用,同样不能忽视。就像这次的智能坐垫,如果只是用于对身体进行监测,无可厚非,而一旦被用来监视员工,就变了味。智能化技术应该是用来“解放”人而不是用来“奴役”人的。我们应时时思考,时刻警醒,防止对智能化的应用方向跑偏,免于触底科技伦理。

对技术(机器)与人的关系的思考,伴随着整个人类现代发展史。如果说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主要关心机器是否会越来越像人,那么现在,人是不是会越来越像机器,已然成了更加值得警惕的现实问题。

对个体来讲,我们应该对人与技术的关系有更多的警觉;对企业来讲,利用技术提升效率和收益的同时,也应该守住边界,避免过度的、越界的技术手段侵犯员工权益。这其实无需多么高尚的道德自觉,一者,把“打工人”当人对待,是最低限度的要求;二者,明白强控制的管理模式不可取,过度控制未必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就够了。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10106A08J0H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