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城市找“坑”人

产 哥 说

“人生处处都是坑,避不开,就填上它。”

这成为了腾讯一群老司机的「座右铭」,你开车踩过的坑,他们想先帮你填上。

走最坑的路,开最稳的车,每一次“颠簸”,都激发一次AI算法的迭代。 除了是老司机,他们也是AI工程师,是城市找“坑”人。

主笔:叉叉

编辑:西瓜

联合出品:腾讯产业互联网公众号 腾讯新闻

你被坑过吗?

一场大雨后,你开着心爱的小车兴致上路。

前方急转弯,你耍出一个托马斯回旋,却听到“哐啷”一声巨响从车底传来。

车窗外瞬间掀起一阵“巨浪”,把马路旁的行人淋了个透心凉……

你的车撞上个大坑,底盘跪了,维修费在四位数。坑中飞溅的水花弄湿了行人,你良心有点不安。

人生处处都是坑,但是马路上这些实在的坑,比很多形而上的坑,更能让人感同身受。

这些坑洼缝不仅给市民出行带来困扰,影响市容,如果处理不及时,还会造成交通事故和安全隐患,尤其是对于大卡车、油罐车、大巴公交这类大型车辆,一旦被“坑”,后果很严重。一个坑引发的惨案,不在少数。

好在,有一群职业“找坑人”,在你每一次安全出行的背后,默默找到这些坑并把它填平。

与传统开车上路肉眼找坑的作业方式不同,深圳市福田区路桥局的“找坑团队”最近迎来了一些陌生的面孔:一群“不务正业”的腾讯工程师,正在加入城市道路的“填坑”队伍。

给自己挖坑的工程师

要填坑,首先要找到坑,看似简单,却是个技术活。

在福田区路桥局巡检员眼中,城市就像一座大森林,这些路上的坑洼就是藏在森林隐秘角落的“蘑菇”。

但是,“采蘑菇”并不是一件自在有趣的事,相反,不仅枯燥,还很危险。

传统的巡检模式,大概是这样:

巡检员一边开着巡检车,一边肉眼寻找路上的坑,找到坑后就得下车为坑拍特写,还要拍摄周围环境记录所在位置。

拍完照之后,巡检员把照片返还给路桥局,路桥局的人员进行复检,并附以路害的一些属性,然后再去维修。

这就有了很多隐患和问题:

首先,巡检员不仅开车要一心二用,而且还得横在车流密集的马路中央近距离拍照,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并且,人的眼睛不够精细,即使车速足够慢,漏检率也很高。往往一个小时,巡检员的背篓里只能收获几个战利品。

而照片回传后,还有层层的审核复检,整个流程很繁琐。

效率低,成本高,巡检员安全也无法保障。

“自动驾驶技术可以识别道路交通信息,是否也可以帮助优化路检工作效率。”2020年6月,路桥局找到了位于北京的腾讯自动驾驶团队,探讨通过AI算法解决路检问题的可能性。

“这确实是国内市场上之前少有人注意的新需求。”庆峰说到。

庆峰是腾讯自动驾驶团队多源融合感知组的专家,从哈工大硕士毕业后,他就做起了3D视觉感知的工作,例如如何让手机AR看起来更真实。2019年加入腾讯后,他来到自动驾驶实验室,继续专注3D感知。

半年前,智慧化的路检方案在国内市场上基本上还是空白。但对于城市道路这类基础设施的智慧化运维需求,市场已经呼之欲出。

一方面,我国的道路基础设施存量大,每年的道路运维成本非常高。2020年底,我国公路养护里程超过495万公里,占比接近总里程的99%,公路养护公共财政支出超过850亿元。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公路的运维成本大约是建设成本的3倍。

另一方面,新基建的大热,正推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进程加速,而道路作为最根本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成为了智慧化升级的必要一步。

也正是这个时候,深圳市福田区路桥局找到了腾讯这群人,提出了同样的需求。

“我们之前没有注意到居然有这样的需求,也没有案例可以借鉴。这很有意思,通过AI感知,听起来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庆峰说到。

腾讯自动驾驶汽车路测

团队既兴奋又忐忑。一方面,这个方案很“对口”,核心能力是道路上的融合感知,是自动驾驶实验室的硬功夫,团队已经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在国内,这也是新的AI应用领域,未来一定有越来越多的需求,潜力巨大。

另一方面,这群老司机虽然对背后的算法等技术有信心,但是找坑的活儿,从来没干过,看似简单的需求背后,肯定涉及一套全新的硬件和算法系统,和千里之外的深圳客户对接,也需要抽调一部分人力以全身心的投入。

但是深入了解路桥局的困扰后,团队看见了这件事背后的社会价值,不仅能大大改善巡检员工作环境,帮助路桥局降本增效,还可以让整个城市的道路更安全通畅。

小坑不整治,很容易变成大坑,不仅降低道路的使用寿命,后续的维修成本也非常高。更严重的,还将直接威胁道路交通安全。

近年来,因为路害引起的大型交通事故不在少数。卡车侧翻,公交坠坑,桥梁垮塌,一个坑能做到的,也早已不是撞一下底盘磕一下轮胎而已。

悲剧的种子也许早已埋下,事故的源头可能从一条缝、一个坑开始。更低成本、智慧化的路害检测,成为规避这些交通事故的最好方式。

几番思索,他们决定“干”。

“从哪里开始入手?”这群满腔热血的自动驾驶工程师,需要从0到1构建一套AI路产巡视方案,让巡检车能代替人工,自动判别和搜集路上的坑坑洼洼。想法很伟大,现实很骨感,在有限的人力和资源情况下,团队开始一脸茫然!

腾讯自动驾驶总经理苏奎峰从感知组和仿真组抽调了部分同学,开始专攻这套方案,这群北京后厂村的专家,开始改车,上车,远赴千里外的深圳,踏上了找坑之路。

帮别人“找坑”,团队答应得很冲动,却没想到先给自己挖了一个坑。

令人发愁的皮卡车

“伟哥,村口有条路,那里坑贼多,要不咱们去溜溜。”在后厂村改装巡检车的这段日子,张伟常常收到组员的盛情邀请,平日里,这群找“坑”人喜欢驱车往坑多的地方跑,以便更好的测试车身传感器硬件组装是否合理。

作为腾讯自动驾驶团队专攻硬件的专家,深圳北京几十辆自动驾驶测试车的改装,都经张伟之手,他对各种车身传感器如数家珍。

一个月前,这位“改装大师”却站在北京腾讯大厦楼下,面对眼前这台黄色皮卡发愁。

车从深圳来,一早被拖进京,是福田区路桥局的巡检车,张伟的任务是给这台“老掉牙”的日产纳瓦拉古董车做一套“智能系统”,让它通过各种传感器,具备自动找坑的能力。

但是,因为皮卡车规的限制,路桥局要求车辆的改造不影响其外观。

这就意味着,传统做车身感知的黑科技,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热成像仪,这些有一定体积的高精尖设备,得统统卸掉。

一朝退回解放前。

为此,张伟只能采购相机,而且不能用体积较大精密度高的工业相机。

张伟来回试了多个机位,在前挡风玻璃装了一个,在车牌底下装一个,在车头保险杠,前进气格栅那里又装了一个。“这样看起来更隐蔽”。

没了好的装备,数据采集的稳定性就会下降,对于算法的要求也更高,但也激发了这群工程师的创造力。比方说,庆峰开发出来一种“光流算法”,能通过两个受限的单目相机拍摄出来的2D图像,生成3D信息。

各种组装,调试,找最坑的路测试,搞车的时光过得飞快,到最后车身符合要求,团队整整花了一个半月。装备齐全的巡检车又从北京被拖回深圳,开始了数据采集和测试。

改装后的皮卡

算法就是解法

这天,庆峰和负责2D识别的刘畅、明旭、申远围在一起,讨论着整个方案中最核心的问题:哪些是路害?路害里哪些是坑洼?哪些是窟窿?哪些是裂纹?

而这些问题,没有经过训练的机器一窍不通。

要用AI识别路害,第一步就要采集数据。让车找到不同的坑,学习它的特征,记住它,数据越多,吃得越透。

数据采集本来是构建一套AI解决方案的常规方法,但是路检领域却很特殊,采集数据变得很困难。

“以前,车要去识别人、车、路上的花草树木,进城溜达一圈,一抓一大把。”现在,坑藏在地面,这群工程师们不知道哪里有坑,哪里坑多,巡检车也不知道往哪派,朝哪开,只能蒙着头使劲开。

这就导致有效数据容量很低。“我们的车派出去采,可能拍摄了1万张图片,从中挑选后,只有20、30张是有效路害的信息。”刘畅说到。

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回归到了算法。这群填坑人开发了一套自动筛选的工具,通过边缘检测算法,可以先从1万张图中自动筛选出嫌疑数据,然后再人工筛选标注,有效的提升了数据转化率。

鱼眼镜头下的坑洼裂痕识别

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数据采集任务,巡检车对什么是坑,是什么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可是真正上路后,却发现误检率非常高。

分析了数据,庆峰发现,巡检车被落叶给“坑”了。

和北京后厂村空旷的场景不同,深圳的树植很多,秋风扫落叶,巡检车就把遍地的落叶当成了大坑,一条看似平整的道路,结果在巡检车眼中千疮百孔。

除此之外,深圳洒水车也很多,巡检车误以为留下的水印是缝;有的地面是水泥板拼接的,中间天然有一条细缝,这个也被识别为裂纹。

这群填坑人,又对症下药,开发了一个分类算法,把真路害和假路害分类区隔,最后误检率降低了90%。

填坑人的本质是算法大师,他们再次论证了,有算法的地方,就有解法。

随着算法的不断创新与优化,到最后,车开一遍,就能识别出这条路上90%的坑洼裂缝,超出了路桥局要求近一倍,来回开一遍,识别率近100%。

巡检车还可以自动识别坑的类型,损毁程度,物理尺寸,将检测结果回传到车载人机交互程序,并且将坑的定位自动标注在地图上。

并且,巡检员再也不用下车拍照,只需要在平板电脑上操作一下,就能采集和记录路上的坑位,人身安全有了更好的保障。传统人工一小时上报数小于10,AI可以上报100个左右,效率提升10倍以上。

巡检员平板操作

12月,庆峰终于告别了这辆陪伴他已久的皮卡,把车交给了巡检队,自己和团队踏上回京的路。AI路检方案在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福田管理局管辖路段率先落地。

巡检员和AI巡检车

“方案顺利落地后,我们上车体验,发现自己做出来的方案,是实实在在的好用,对路害检测有很大的帮助。”庆峰自豪的说到。

“我们希望未来的自动驾驶车辆,都可以带上‘找坑’的眼睛,加入找坑大队,推动车辆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另外,普通车主的行车记录仪、乃至路边监控拍摄的道路信息,都可以通过AI识别快速检测路害,并自动下发给道路养护部门。基于云服务,每个人、每个交通工具、每个道路元素,都能为‘找坑’做一份贡献。”庆峰说到,这也是这群“不务正业”的腾讯找坑人,未来的前进的方向。

- 欢迎关注我们的视频号 -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10120A0EFQ3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