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中国芯”再近一步,上海将量产12nm芯片,实现芯片自主指日可待!

芯片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由于芯片的应用领域比较广泛,全球对芯片的需求量都是比较大的。近两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全球渐渐陷入芯片供不应求的困难局面,中国尤其明显。

由于中国缺乏成熟的芯片制造技术,我国的芯片只能依靠进口,2020年9月美国对华下达“芯片禁令”更是加剧了我国的芯片困境。面对美国的打压,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在逆境中生存,不断探索“中国芯”,争取早日实现芯片完全自主。不只是中国,随着美国政府对芯片的进一步限制,欧盟多国也开始集中力量在半导体领域钻研,旨在减小对美国芯片的依赖。

1月25日,中国芯片领域传来好消息,不久前上海市相关部门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内容显示2021年上海将量产12nm工艺制程的芯篇,这一目标要是能够顺利实现,将会成为我国芯片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近几年,中国企业在芯片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国内的几家芯片企业,如华为海思、紫光、中芯国际等企业在芯片领域业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企业之前均在上海发展过,而且我国芯片龙头企业中芯国际的总部就设在上海。这些企业在上海的发展为上海芯片产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上海是一个经济实力比较强盛的城市,作为全国的经济重心之一,上海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目前上海的芯片产值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占内地近50%。为了让上海在芯片领域拥有更多的自主性,去年7月国家相关部门正式宣布投资1600亿元助力上海芯片制造业的发展。

上海立下在2021年实现12nm芯片量产的小目标,一方面是基于国家对上海芯片制造业的大力扶持,另一方面则是基于龙头企业中芯国际在芯片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这对上海实现这一目标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上海要在今年实现量产12nm芯片的目标并不是一件难事。

此外,欧盟的其他国家为在全球半导体领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也在芯片领域采取了一些措施。据悉,2020年12月25日,欧盟17国就在未来2-3年投资1450亿欧元发展欧洲半导体产业一事达成协议,目前这一计划也正在进一步推进。由此看来,美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霸主地位可能会被动摇。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10128A08EZ1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