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用户状告百度监听手机 百度今日头条双双发表声明 技术达不到

最近三家大的互联网公司都摊上事了,首先是,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在发言中,指出马化腾肯定没事就看我们微信。具体的原因是李书福发现自己的微信上的一些聊天内容,比如商业机密无意中泄露出去了。也就有了马化腾没事就看我们微信的言论。

当然,事后微信官方也发出公告,对此事进行回应。

在这件事情还未平息的时候,百度却又爆出了监听用户电话被用户告上法庭的新闻。

紧接着,国内知名的信息分发平台今日头条也发布公告。

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几家国内著名的互联网公司同时因为隐私问题被用户诟病,也引发了用户对于自己隐私的担忧,毕竟以上事件中涉及的,百度浏览器,百度手机客户端,今日头条,微信。都是国人每天使用最为频繁的APP,用户量都在几亿以上。如果情况属实的话,那么对于用户的隐私安全的伤害就太大了。

手机终端会是泄露隐私的罪魁祸首吗?

以上三起事件都暴露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隐私安全的重大问题。用户的担心是有道理的,现如今私密信息都藏在手机中,而我们平时又会使用手机中的APP。这样无形中就可能造成信息的泄露。

那么我们的手机终端真的就那么脆弱,真的会成为我们隐私泄露的罪魁祸首吗?

以上这些事件,其实都有一些共同点,之所以用户会察觉,自己的隐私被泄露了,都是因为自己莫名其妙的看到了与之前说的做的相关广告,更加直接是接收到了是广告电话。似乎信息泄露就是通过我们平时手机使用的软件。

首先,从系统层面上讲,监听电话或者录音实现盗取用户隐私推送相关广告是无法实现的。目前大多手机都是IOS和安卓操作系统,IOS相对封闭,安卓相对开放。但就拿相对开放的安卓来说,任何一个版本的安卓操作系统都没有开放通话的API,任何APP都不可能调用用户的通话信息,IOS相对封闭更不可能给APP留下查看通话信息的权限。因此从系统层面来看,我们完全是可以放心的。APP是没有权限查看我们的通话信息的。

大数据这能盗取用户隐私吗?

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用户会反应自己收到了相关的广告信息呢?

一,大数据计算,大数据的原理就是通过已有数据分析你可能的需求,比如你搜索了借钱等关键词,那么大数据会推送一些相关的搜索,比如如何借钱,比如借钱的一些公司。以起诉百度的用户就贾先生为例,自己搜索之后出现了借钱相关的推送,这个很容易理解。大家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会接收到借钱相关的电话,这里面可以确认的是贾先生的信息确实泄露了,借钱的这种需求被探知了。这个完全可能是贾先生自己在搜索借钱相关的网站时,无意中填写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导致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大数据目前还做不到精准的将用户手机号码推送相关的服务广告的地步。目前的大数据能做的仅仅只是相关的搜索推荐,更多的深入的分析,不仅需要更多的深入信息获取和信息分析。其对应的计算量和复杂程度目前也远远做不到。大数据面对的对象是成千上亿的对象,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体。

二,已越狱或ROOT的手机中隐藏了恶意软件

刚才我们强调了,手机终端系统级别是安全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越狱和ROOT之后的手机同样安全。这类手机是最终以被植入黑客的木马病毒程序的,越狱或者ROOT之后的手机非常容易被获取系统最高权限,其下的通话内容权限也就轻而易举的被攻破,最后用户的信息和隐私被黑客,倒卖给需要的不法商贩。所以,没有什么必要还是不要越狱ROOT。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手机没有被植入黑客的木马病毒,从系统级别,APP是无法获取通话内容的。毕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不管用户还是法律在隐私方面的态度都非常苛刻,不亚于国人对隐私的重视程度,其设计的IOS或者安卓也好,在设计之初就对隐私有很好的保护。

而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他们对于大数据的处理,也暂时不会危机我们的个人隐私,大数据对象是成千上亿的人和行为,难道从成千上万条数据中挑出你的数据就是为了给你发两条广告吗?这种方法不仅仅技术上还无法实现,同时也是法律不允许的。

最终,我们如何防范信息泄露呢?针对信息泄露,我们更多的是首先手机不要ROOT和越狱,不要装来路不明的APP。再有就是不要胡乱注册一些APP和网站。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避免信息泄露。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08A0XL2Q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