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金融科技创新中的三个大坑

作者|苏文力

每到年底盘点创新所带来的价值收获时,就会发现许多年初所寄予的厚望最终却变成了无奈的失望。虽然说失败的创新各有各的失败,可遗憾的是许多创新从一开始就在为失败做准备。

高估了信息技术的能力

有些业务领导乐观的认为,只要自己能够想出创意,IT方就有办法做出来。甚至全然不顾对方的意见反馈,一味固执己见。这导致业务与IT之间争执不断,相互难以协同,最终耽误了企业目标的达成。

前几年网上曾经疯传一个程序员与产品经理打架的视频。据说打架的原因是产品经理给程序员提需求,想让手机APP根据用户手机壳的颜色变换应用主题,双方谈不拢导致突出加剧就动了手。

我们有一个项目,业务方想用人工智能辅助实现公司文化解读和落地。业务方寄予了很大期望,一直强调自己的诉求,IT方竭尽所能,可还是做不到期待中的结果。年底双方对结果都很失望。

计算机的工作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三部分。先要获取必要的信息数据,通过给定的算法模型进行计算处理,再将结果输出展现。对于无法获取到完整的数据,或找不到算法模型的任务事项,计算机都无能为力。

最被人们过度神话的是人工智能AI技术,以为其终将替代人类的智慧。虽然其在下棋、语音图像识别等某些局部应用领域表现突出,可因其自身能力边界的限制,对于解决大多数问题根本无能为力。

比如做个聊天机器人,模仿人与客户进行社交沟通。AI采用大数据算法,需将对方给出的信息数据输入计算机,依靠数学算法模型快速正确的处理这些数据。前期必须先以大量数据供算法模型学习调试。

聊天中蕴含丰富的信息,处理判断对话意思的答案边界非常宽泛。需要给计算机提供难以想象多的数据喂养其算法学习。现有技术尚无法获取和处理这么巨大的数据量。AI只适合用于计算结果在很有限范围内的应用。

数学是计算机的基础。世界上的问题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数学问题,这其中又只有一小部分有解。在有解的问题中,只有一小部分可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获得答案。因此,计算机只能解决有限的任务问题。

计算机最擅长的是处理简单且类型相似的数据加工,已有许多配套成熟的计算处理模型。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看到计算机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这只是恰好该部分工作特别适合计算机去完成。

当我们知道了计算机有其边界极限,就不至于对其寄予不切实际的期望。将适合计算机处理的事情交给计算机去做,剩下的工作还是要靠人来完成。要将人与计算机很好的协同起来。    早年前在开发一款柜面系统时,业务部门要求我们将客户填写的凭证信息与柜员输入到计算机中的信息进行自动比对,目的是控制柜员的操作风险。可这一要求突破了计算机的能力边界。

双方经过讨论,最后确定由计算机统计出每个柜员输入的凭证数量和总交易金额,再由柜员用算盘对客户填写的凭证做同样的加总,得出结论后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核对给出结论。

这很好的将柜员手工操作与计算机结合在了一起。虽然不能实现完全自动,但至少在未增加过多柜员工作量的情况下,达到了控制操作风险的目的。后期随着业务流程的优化,采用客户免填单服务,该部分需求也就不存在了。

创意与创新脱节

许多重大创新课题是由领导提出来的,可一般只给出一个大致的方向,并未有详细的描述说明。领导都很忙,特别是高层领导,难以参与到创新的具体工作中。这就造成了领导负责出创意,员工负责创新实现的局面。

领导也会有自身所处角色和认知的局限。许多从战略全局上看很棒的创意,结合到公司现状条件和实际用户体验的要求,或许就需要做变通处理。这样的调整对于执行者来说会很为难。

领导的精力有限,难以对样样事情都关注,其所掌握的信息并不充分完整。创新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情况,领导不可能针对创新所遇到的各种状况,提前就给出正确的决策判断和指导帮助。

如果领导一味强调必须按自己的要求不折不扣的执行,就会缩减执行者自主发挥的空间,降低执行者的参与意愿和责任意识。很可能导致大家表面上看似很努力,可心里已经默默做出了应付差事的决定。

即便领导确定的创新目标非常正确,也阐述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可执行者与领导所处的角色环境不同,经常会出现理解歧义。以为是在做领导要的东西,可结果出来后,却令领导失望。

或许我们搞清楚了领导想要实现的创新要求,也做出来了,可创新的效果也不一定会十分理想。许多时候我们只是在执行,却没有考虑会给公司创造出什么价值贡献。创新是为了创造价值,而不是为了作秀。

认识一位朋友,三年前被一家知名中介公司挖去当CIO,任务是帮助该公司建设数字化系统平台。在该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老板的肯定,终于将期待中的系统平台建设成型了。

原本期待获得更多的鼓励,可发现老板投来的关注明显减少了。其感觉被冷落,最近准备辞职。询问得知其完成了老板交待的任务,但并没有帮助老板实现在数字化转型中取得业绩突破。

这位CIO从一开始就没搞清楚老板请其过来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把自己的职责局限在了专业边界里了。这是典型的乙方思维,没有从老板的视角去看问题,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一种缺乏担当的表现。

类似的情况在传统金融企业中很常见。许多执行者上级怎么说就怎么做。貌似有很强的执行力,实则并没有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可遗憾的是,许多公司的实际文化氛围却在鼓励这样的行为。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要杜绝创意与创新两层皮的状况,领导要与执行团队形成合力。大家统一思想,达成创新的目标共识。开展共创是达成共识的很好方法。大家从各自角度贡献自己的信息,为共同决策提供依据。

领导要放下自己的执念,相信集体的智慧,尊重大家的专业能力,依靠群策群力。将自己的意见想法做为所有意见之一,要允许有不同的声音。若讨论中发现自己的创意不靠谱,应果断予以放弃。

执行者要敢于在共创活动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介绍真实的情况,与领导交换看法,主动领会领导意图。一定要搞清楚创新究竟要达成什么目的,其重要性是什么,将如何衡量目标的达成情况。

领导应主动过问创新的进展情况,遇到重大阻碍时,一定要参与到讨论中来,与执行者共同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执行者要及时报告进展和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举措想法,供领导决策。

缺乏战略目标驱动

公司内的许多创新并未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有极大的随意性。拥有较大话语权的强力部门在该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其根本听不进去不同意见,别人不愿招惹麻烦,也就只能装聋作哑。

还有些部门条线只关注自身的局部问题,在低水平上重复试错,没有把企业的战略目标与部门的创新工作结合起来考虑。有些项目只不过是在刷自己部门的存在感,却不在乎究竟能给企业带来多大价值。

当公司上下充斥着大量与战略目标关系不大的创新任务时,貌似创新轰轰烈烈,实际是在无谓消耗着公司宝贵的战略资源。遗憾的是许多企业的高层领导并未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许多创新者只关注于创新会给自身带来的价值收益,却忽略了从用户视角看问题。甚至有些人连所服务的用户对象究竟是谁都搞不清楚,更没有思考用户将会从创新中得到什么好处。

想让用户接受我们的创新,就意味着改变其曾经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求创新给用户带来的新增价值,必须大于用户做出改变所需要付出的转移成本。否则用户一定会不为所动。

当我们没有把用户放在心上,就看不到用户所面临的真正困境。只能看到我们自己想要看到的,貌似可以证明我们有多么英明。这样的思考模式让我们看不清事物的本质,无法形成深刻的创新洞见。

创新成功与否取决于给用户带来了多少价值,而不是开发了多少功能。我们经常会自信的认为有能力搞定未来。底层逻辑是在假设现实世界高度可控,未来可以被预测,以为通过我们聪明的计划和高效的执行,就能取得好结果。

可惜真实世界是不可预测的,我们必须在行动中去学习。按照二八法则,只要抓住并实现其中用户最关注的需求,也就可以从用户给出的反馈信息中,大致看清楚这件创新是否靠谱了。

前期设想阶段资源投入的增加,所带来的边际效益会大幅递减。以为可以借此证明和完善我们许多自以为正确的想法,可到头来却有可能被实践证明这只不过是我们美好的愿望而已。

经过需求设计和反复论证,总算形成了一大堆要实现的功能,时间也在不知不觉中流失了出去。为了抓住宝贵的创新时机,只能将压力转移给IT,要求其在短时间内完成开发投产任务。

虽然IT会据理力争,可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起到什么作用。业务方面或许会在局部做些让步,可总体开发工作量并不会有太多减少。在严格的工期要求和有限的开发资源制约下,最后只能牺牲掉开发质量。

或许我们指望先投产,再找机会逐步提升品质。可若用户一开始就遇到系统不稳定的状况,加之创新所提供的价值没有明显吸引力,就会形成糟糕的用户体验,严重影响创新成果的口碑。

一些业务部门只管生不管养。创新项目开发投产后,缺乏体系化的业务运营安排,主要靠投产使用所带来的口碑吸引用户。这就让大家的目光更加关注于开发质量上,IT的压力剧增。

许多业务人员尚未习惯于从用户的数据中发现问题,往往凭经验判断继续提出一堆功能优化需求,要求IT限时完成。这并不会带来创新结果的明显好转。几次三番重复该过程,投入了大量资源后,该创新也就走到了尽头。

我们必须对创新中的不确定性充满敬畏。基于战略目标的达成聚焦重点领域创新,将宝贵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一切都要以能够给用户创造价值为出发点,形成未来创新结果的目标假设。

不要贪大求全,应尽可能缩小创新任务的规模,只求先能在局部取得突破。确定创新任务时,一定要明确目标达成的衡量方法和运营指标。要在前期创新设计时就把IT方拉进来,并为IT开发留出尽可能多的时间。

业务方要配套形成创新投产后的制度、流程、运营策略和推动方案等。系统上线投产时,业务运营也要同步展开。要从系统中获取到运营指标数据,基于此分析验证原有的创新目标假设。

若发现原有的创新想法不靠谱,赶紧做出了断,以节省无谓的资源消耗。如果是系统开发和运营方面存在问题,就要做出调整。若符合假设判断,则应加大资源投入,快速迭代升级,进一步扩大战果。

创新意味着进入未知领域,其中蕴含着各种风险。想要成功必须少犯错误,小心避开已经标注有雷的地段。要以审慎的态度,用最小的代价探索试错,争取保留继续尝试的机会。当然还要期待命运女神的眷顾。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20104A0APWO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