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电商预售制“玩坏了”,侵权“预谋”及时“亮剑”

作者童其君系中国知名时事评论员

预售制已成为一种电商“新玩法”。然而现实中,有些商家拖延发货、随意更改发货日期甚至单方面撤单、不接受退换货。有些商家打着预售幌子,实为将产品备货的库存成本、时间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把预售制“玩坏了”。法律界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应发布合规指引,平台也要守土有责。(6月9日《工人日报》)

电商预售是指产品尚未正式进入线上线下的销售行为。比如季节性较强的服装,预售模式颇为常见。一般而言,生产厂家可以根据预售情况,推测相关服装的大概销量,而后据此定下生产计划。预售爆棚的,可以多进点货;市场反响冷清的,则减量生产。对“保鲜期”要求较高的行业,预售模式可以发挥很好的风险管理作用。商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生产,去库存;消费者有了更多可挑选的款式,甚至订单量达到一定程度,还可以享受加减码、改装饰等定制服务。何乐而不为?

然而,理论上很吸引人,实践上却很难实行。现实中,有些商家拖延发货、随意更改发货日期甚至单方面撤单、不接受退换货。有些商家打着预售幌子,实为将产品备货的库存成本、时间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把预售制“玩坏了”,活生生地硬让电商预售成为侵权“预谋”。

当然,受疫情影响,防控地区常变,商家物流受阻无法发货,电商平台30天至45天的超长预售期更是成为常态。对于这种不可抗的特殊情况,消费者一般都能理解。不过,不退预付金、不能退换货、不接受中差评……一系列“霸王条款”也让消费者直呼上当。而借预售转嫁风险的商家的吃相也实在是太难看了!

预售不能凌驾于消费者合法权益之上,商家理应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选择逃避就一直是输家,唯有面对,我们才可能会赢。因而,必须对电商预售成为侵权“预谋”及时“亮剑”!首先,应进一步压实电商平台责任,平台不仅要对商家入驻、上架商品负有审核监督责任,也要对商家的预售行为加强监管,并考虑出台相应的平台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制网络预售模式。

其次,监管部门要通过行政指导或发布合规指引等方式引导电商平台对此问题进行治理。比如,可以根据销售产品的不同类别,对网购预售最长期限作出限制,平台对于频繁超过预售期才发货或经常不发货的商家,应进行约谈和处罚等。同时,也要畅通消费者对预售投诉的通道,对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及时采取救济措施。

最后,消费者要对网络预售的风险有必要认知,尽量不要去电商平台购买预购的商品,但消费者如果一旦买了且遇到类似纠纷,要保存好维权的凭证,与商家进行协商,如有需要可向当地或者平台所在地的消协组织进行投诉。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20614A03744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