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新基建背景下,智慧医院如何布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在国际大背景下,无论是新建医疗机构还是医院改扩建项目,未来都面临着医疗服务模式新一轮的转型升级,而智慧化医疗近年来的突飞猛进也逐步成为一个时代背景下的重要发展契机。

本文从前沿领域和全局高度重新构思了当前现代化智慧医院的规划和布局思路,由医疗机构规划论证、基建专项化、及整合临床运营等方面做了统一的梳理,希望有利于当前大环境下所有新建医疗机构在新一轮智慧化智能化信息化进程中能够充分的把握住发展方向。

2021 年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共同编制发布《“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2021年11月3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方案(2021-2025年)》;

2022 年7月20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标准(2022 版)等 3 项服务能力标准,即《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2022 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2022 版)》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标准(2022 版)》,自此全国医疗新基建空间进一步打开。

01

智慧规划、智慧建造

新建医院实为打造百年医院建筑体,在医院建筑的表现形式、空间布局、工艺流程、设备规划、环境营造等方面都应有全新的前沿的逻辑思维和科学表达方式,比如跨机构的互联互通、自动化高效运营、全流程重塑体验、大数据驱动决策、持续性创新发展等等。

医院智慧化建设已由过去的智能建筑、单纯的机电设备管理,向越来越宽的领域拓展,如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院智能化建设已逐步大规模应用。当前社会已全面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智能医疗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进而推动了数字医疗、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新型医疗模式的出现,这是未来健康医疗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慧医院的总体架构,以布线网络为基础,一方面集成医院建筑智能化系统和医疗智能化辅助系统为医院提供安全舒适绿色低碳的就医环境,另一方面通过采集高科技、自动化的医疗设备和医护工作站所提供的各种诊疗数据,实现就医流程最优化、医疗质量最佳化、工作效率最高化、病历电子化、决策科学化、办公自动化、网络区域化和软件标准化。同步还创造出智慧化环境,诸如大数据中心、智能监控系统、智能楼宇、智能手术室、可视化应急指挥等系统、虚拟医疗体验与演示中心、远程医疗等。

医院建筑是目的性、功能性和受众性均比较特殊的公共建筑,因此在医疗新基建背景下,医院建筑不仅要适应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人类需求层次的跃升,更要对未来医疗诊疗和医院管理模式有深度的思考,并预测未来医疗体制改革方向和医院运营模式的变化。比如功能上要体现全面感知、共享协助、安全传递、智能处理等;建造模式上要适当加以创新,比如智慧模块化建造阶段可以建立3D模型对箱体的拼装和安装进行工艺模拟,测算资源需求量,对护理单元和医疗单元进行细部模拟;同时关注模块化施工装配式产品中智慧传感器终端的预留预埋,指导现场精准实施。而依托智慧建造施工,还可运用建筑机器人通过传感器技术、导航定位技术,结合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的优势,在医院基建过程中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施工效率。

02

智慧服务、 智慧运营

智慧医院建设不仅需要国家政策指引、评估和监管,切实提升患者就医过程中的智慧化,更是需要关注医学诊疗本身的智慧化和智能化。在2021版《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中包含了质量安全精益化、风险管理全域化、职业安全体系化、人文关怀细致化、医患关系坦诚化,而智慧化医院通过智慧化医疗WITMED(Wi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Medicine)体系化架构即能很好的达到这些标准。

在智慧医院管理系统逻辑结构上常采用3层架构,即专业系统层、集成中台层和应用服务层。专业系统层是智慧医院的信息化基础;集成中台层是整个智慧管理系统的支柱,负责平台所有数据的采集、清洗、建模、可视化管理等,并对服务层提供各类智能统计、智能分析、智能诊断数据接口;应用服务层是智慧化具体功能应用的呈现。

智慧医院技术框架包括感知层、网络层、运营支撑平台、业务应用云平台,涉及多院区三级平台建设、应急指挥系统的智能分析和统一调度、对外消防联动等,同时包括移动定位、智能触发、高清场景自动同步、电子地图终端交互、身份识别、疫情防护、场所管理、院内感染防控等。

以智慧病房为例,需做好全院架构系统的顶层规划,各类智慧产品及数据采集融合统一,实现院内多部门组织协同及运营,统一病房使用标准及运维评价体系,做到安全、高效、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强韧性(可持续发展)。比如智慧病房服务系统涉及智慧环境控制、健康宣教、床旁预约检查、点餐、护工、费用查询结算、娱乐、满意度评价等;智慧护理系统涉及护理工作及交班排班、护理查房、远程会诊、设备物联、护理辅助等;智慧运营管理系统涉及安防消防、能耗、医疗废物、被服、资产、机器人、综合物流、以及定位系统、应急响应指挥系统等。

对于多院区智慧化医院,在满足医院当前业务需求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未来业务和技术的发展,注重人工智能、物联网、5G通讯、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融合应用。特别是医疗资源逐步向外扩展,个性化和综合化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从而使医疗信息互联互通、人工智能助力、移动医疗等开始面向一线医务人员、面向医院管理者、面向患者。

在临床诊疗业务、智慧运营管理方面,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物联网大数据,结合OT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设备专网,搭建院区级监护系统、跨院区系统、整合各类医疗设备;通过设备数据采集、统一标准、共享对接 、资产高效管理和智能定位,实现所有病人信息的实时调阅、医嘱系统自动核对闭环、一体化影像、5G+院前急救等,把医疗数据融合升级为智慧化应用,真正实现全过程管理智慧化 。

03

医疗人工智能

国内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疫情期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已超过了本世纪前二十年的发展总和。智能机器人自动手术系统已经实现;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诊断、药品耗材智能管理SPD 从生产到流通到医院全流程管理得到长足的发展;智慧医院互联网医院、移动医疗、影像云平台层出不穷。人工智能还可以构建临床诊疗决策支持系统,通过自动判别和自动审核来进一步加强规范医护人员的合理性。医疗领域人工智能的发展已逐步颠覆传统医疗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构建新型的医院管理模式。

未来人工智能的边缘服务将延伸到医疗服务的提升方面,人工智能更擅长于提供同理心的长期细致陪伴和心灵沟通,从而更有益于病患康复的及时性和全面性。今年特斯拉人形机器人(Tesla Bot)发布,其具备8个Autopliot Cameras作为传感器,支持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Dojo训练、自动标记等算法;四肢包含40个左右的机电执行器,并通过力反馈感应系统来实现平稳和敏捷双脚行走。基于AI与人类互动才能提高智能水平,预期下一代机器人会像生物体一样,能够在真实世界的非结构化环境中自动采取行动,可以通过控制器自适应和学习来自我维持,并能与集体系统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全新的医疗照护和运营管理模式。医疗建筑体中提前预留室内充电点位即可很好的保障仿生型机器人医疗服务的有效性。

毋容置疑,未来的智慧医院必然是人机对话、数据优先,通过大数据的组合与应用,使整个医院从建设到正式运营模式上可能产生彻底的改变。

04

其它

当前的医院智慧化建设更多的是集中在通过数字化建设实现医院内部的信息交流和突破空间束缚,未来新医院建设中应该进一步强调提高信息系统中数据的安全,降低核心信息泄露风险;同时还可以基于数据平台建模,打造数字孪生医院和数字化元宇宙医院,提供交互式和数字化身临其境的就医体验。

02

总结

由于医疗资源的虹吸效应,未来智慧建造方面更应关注建造都市型医院,而医院智慧运营上更需侧重于商业模式的创新,尤其是面向线上线下服务融合的转型、兼顾专业临床应用和专业临床服务、支持不同组织模式的医疗联合体、面向数据驱动的转型、关注数据处理及安全,以及新基建引领的设施架构建设转型。

文/陈晨 上海泰和诚肿瘤医院综合管理部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21018A01BPA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