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北京鱼类监测用上智能AI设备,已发现两种市二级保护动物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天淇 通讯员 张蕾

近日,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研发的鱼类AI监测设备顺利完成野外和室内的安装调试,正式应用于水生态监测与鱼类栖息地构建相关工作中。现场设备在温榆河公园运行两周以来,已监测到马口鱼、黑鳍鳈2种北京市二级保护动物。

“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表现,也是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目标之一。鱼类作为水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在净化水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以鱼类为代表的水生态要素自动监测技术研发,对提升当前首都水生态监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针对鱼类的监测主要通过人工捕捞后开展识别,制约了水生态监测自动化、智慧化发展。对此,北京市水科院研发了鱼类AI监测设备,取得了初步进展。

北京市水科院工作人员介绍,研发人员在充分利用已有北京鱼类数据库的基础上,新研发现场鱼类图像实时采集传输系统,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图像识别算法,经过不断摸索尝试,成功实现图像采集、识别算法与数据库的集成,完成了设备研制。

“该设备具有实时性、连续性、定性与定量同步等优点,可大幅降低传统人工监测带来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应用场景也更加广泛。”北京市水科院工作人员表示,由于设备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因此布设在鱼类栖息地后,可实时采集到鱼类活动和分布变化的图像,为鱼类生活习性规律的研究和分析提供关键数据。同时,设备可及时识别人工捕捞不易获取的珍稀保护物种和外来物种。在温榆河公园运行两周以来,通过现场设备已监测到马口鱼、黑鳍鳈2种北京市二级保护动物,有力支撑了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下一步,研发团队还将依托室内与野外监测设备采集终端,扩增鱼类影像数据库,进一步提升算法精度,并与水文总站协同,扩大试验应用范围,推动本市水生态监测迈向自动化、智慧化。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供图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21209A07MJV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