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鸿蒙座舱,可能比你看到的更流畅!

不知各位有没有发现,K哥的试车文章里,几乎看不到车机相关的内容。理由很简单,我不想浪费时间。

这么说吧,现在市面上的自主车机系统,大多数用下来其实是大同小异的。

虽然它们看起来完全不一样,综合感受也有高下之分,但实际上它们想要给你的是同一种东西,即功能至上。大多数车企,他们也许并不怕用户吐槽车机难用,他们怕的是,别家有了某个新功能,而你还没有。

长此以往,就没什么人愿意细细打磨使用体验了,因为它不是一个具象化的东西,比较难以传达给用户,对没有太多技术储备的车企来说投入产出比太低。

而说到体验这块,像华为这种在智能终端领域有着深厚研发功底的传统大佬,这时候就有了非常充足的话语权。毕竟人家是专业的,小到智能手表、大到86寸智慧屏,再到年出货量2亿多的手机,它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用户体验设计,即我们常说的UX。

基于已有横屏设备衍生而来的鸿蒙座舱,作为华为在消费终端的最新尝试,在无缝迁移鸿蒙生态各项功能与体验的同时,对“更好用的车机”这一问题,给出了一个更加“智慧”的回应。

在深入体验之前,K哥先试着了解了一下,对于首次接触鸿蒙座舱的人来说,他们最直观的感受或者说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它有着无可比拟的流畅度,且上手难度极低。

没错,这些人就是我的同事。在硬件部门工作的他们,各种最前沿的科技玩物常伴身边,他们是足够挑剔的。在这方面,绝对比我这个捣鼓汽车的更专业。

但K哥有个习惯我自认为还挺好的,喜欢抠细节。在鸿蒙座舱流畅度的背后,除了一流的软硬件协同和高效的HarmonyOS之外,更多的其实是UX的功劳。简单来说,前者是你能看到的流畅,后者是你看不到的流畅,它藏在你每一次举手投足之间。

讲道理,一个好用的车机,它一定是我愿意持续去用的,UX设计的目标就在这里。

换句话说,好的UX设计会让人和机器进行更准确的协调性工作,同时不断减小两者之间的隔阂。

要注意的是,UX并不是近几年才有的,几十年前,车里密密麻麻的全是按钮,假如这时候你能在开车的同时准确快速地调整空调温度,那它就是一个好的UX设计。

回到今天,上面说的那些“不好用”的车机,多多少少,问题应该出在UX上。

它们可能压根就没有UX设计,或者UX设计超出自然认知,也就是俗话说的“很假”。。。这些都会导致人机不信任感的产生。久而久之,你就不愿意去用它了,你手里的手机比它们好用百倍。这时候不管车机屏幕有多大,大概率终将沦为摆设。

而鸿蒙座舱的UX设计则大有来头,它来自华为最精锐的旗舰手机UX团队,并且基于大量的驾驶场景下的用户研究人因研究,又经历了数月的细致打磨和验证再优化,才得到了这样一套设计。

由此可见华为对用户体验的追求,可谓极致。

这也是鸿蒙座舱如此独一无二,能称得上市面上最好用的车机的原因之一,它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而且比任何人都注重细节。

比如,大多数人都会好奇的一个问题,为什么鸿蒙座舱的主界面是壁纸,而不是动态显示的地图?

有一说一,起初K哥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对实用性无疑是有牺牲的。

后来我从华为官方得到答案,原因是,绝大多数人最常走的路线其实就只有那么几条,要么上下班,要么接送孩子,完全陌生的路径出现的几率是很低的。在这种情况下,实时显示的地图就是一个无价值的信息,而地图在发生实时路径变化的时候,可能会导致驾驶者分心,因此选择了更令人身心放松的壁纸打底。

我仔细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尤其3D视角下,地图突然渲染出一幢楼,眼神真躲不开。

另外,关闭地图对实用性的影响其实没有想象中的大。可以自定义几个地图快捷指令放在底部的Smart Dock上,一触即达,和地图常驻主界面的时候同样是一步操作。

而关于整个鸿蒙座舱的界面设计,只要你用过任何一款华为设备,都是可以零感知上手的。

因为它在底层架构上即保持了和其他华为设备的统一,用户层的字体、图标、控制中心、通知中心、语音助手等,也都是遵循同一个HarmonyOS设计原则。

不过这里有一点是和其他设备完全不一样的,鸿蒙座舱的载体是一台车,而华为目前聚焦于L2~L3级别的智能化,接管车辆的主体还是驾驶者,因此需要大量的特定优化,提升操作容错率,同时实现零层级设计,以此来减少驾驶过程中对屏幕的多余操作,确保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

K哥举几个例子,各位就能明白了。

打开设置,此时出现的第一个分类里的第一个功能,是加油口开关。也就是说,它是整个设置里优先级最高的一个功能。

对一台增程式新能源车来说,加油口其实可以不经常用到,一旦要用,就必须"快准狠",否则会闹尴尬。这就是UX设计在功能布局上的一个优化,不用的时候你又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再打开"灯光"看看,鸿蒙座舱的设置菜单里只有"灯光"这一个选项,里面包含内外灯光的所有设置,这样就不需要在不同的菜单间切换和搜索,同时设置项也更精简明了。

这也是HarmonyOS生态的一个初衷,简单易用。

除此之外,鸿蒙座舱内置的键盘,也是我用过所有触控键盘里最好用的。

你看它的布局就知道了,语音按钮超级大!且就在驾驶者触手可及的地方,配合识别度超高的小艺语音,输入效率跟起飞一样。

类似这样的UX界面优化设计,在鸿蒙座舱里比比皆是。

为了进一步利用这块15.6英寸大屏的交互优势,鸿蒙座舱还支持分屏显示。在导航过程中打开音乐,就会自动进入1:2的分屏模式。确保不错过任何一个导航信息的同时,还能方便地获取其他信息,操作起来也更高效,省去了繁琐的来回切换。除此之外你还可以根据需要,互换两个窗口的显示位置。

总之,把这两个大多数人开车最常用的功能放在同一个界面上之后,既提升了用户体验,也进一步保障了行车安全。

以上说的这些UX设计,如果要做个归类的话,它们都是"实用型"的,但你可能不知道,UX设计还有"不实用型"的。这里说的"不实用",并不是说它们真的没用,只是说它们的作用没有那么容易被察觉,主要是加深用户对交互的理解,满足一种心理上的需要。

比如3D可视化功能,就是一个我能玩一天的UX设计,因为真的很满足!

其实现在很多车企都在车机里做了车辆的3D建模,简单来说,就是你在对车辆进行操作,比如开门、开窗、改变氛围灯颜色等导致车辆状态发生改变的时候,这个3D建模会给你表现出来。

不过市面上绝大多数3D效果都是靠几个动画合成起来的,然后做个匹配,提供的角度也就那么几个,比较初级,或者说不够有诚意。

而鸿蒙座舱的3D可视化功能采用的是实时渲染,是一种在大型游戏领域比较常见的技术。

除了具有更高的真实性之外,它还采用了“一镜到底”的模式,把所有涉及的场景连贯地融合在一起,就像你的指尖指挥着一个永远不会关机的摄像机,可以带来更加沉浸式的体验,流畅度也更高。

这种实时的视觉反馈,就是让人机交互进入良性循环最好的催化剂。

其实除了3D可视化这个堪称大制作的功能之外,散落在整个鸿蒙座舱里的各种小动效,也是同样的道理。它们能够让指令执行的过程更加丝滑,形成一个很自然的过渡。

生硬的动作是会令人产生心理抵触的,因为这不符合自然界的规律。反之,把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符合现实世界的物理润色,会令人爱不释手。

话说回来,如果你学过UX设计,你的第一堂课肯定是看各种有意思的动效,因为它是"交互"的本意。

都说"鸿蒙座舱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车机",你可以不认同这句话,但在UX设计上,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当下无人能出其右。

话说回来,UX做得好,其实就等同于"好用"。

归根结底,UX设计就是为了让原本冰冷的机器变得更有温度,让机器更好地为人服务用的。

从鸿蒙座舱的例子中也不难发现,当智能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一切具备交互功能的设备必然会遇到一条分界线,它决定了这个“无机智慧体”更像一个机器,还是更像一个人。

一个反应总是慢半拍,肢体动作不协调,还选择性耳背的机器,注定是没办法靠得住的,没有人愿意在它上面多花时间。

而鸿蒙座舱UX设计,就是打开了这扇智慧的大门。

下面是K哥撸过的车

无论是吐槽还是推荐

我们都坦率的给出了自己的想法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30206A07HUA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