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合成基于深度学习技术,通过将文本转化为自然流畅的语音,其基本原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核心步骤:
1. 文本分析与前端处理
- 文本归一化:将输入文本转换为标准格式(如数字“123”转为“一百二十三”,缩写“Dr.”转为“Doctor”)。
- 分词与韵律分析:对文本进行分词、断句,并预测语音的停顿、重音、语调等韵律特征。
- 音素转换:将文本转化为音素序列(如拼音或国际音标),同时标注声调、连读规则等。
2. 声学模型建模
- 声学特征预测: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如Tacotron系列、FastSpeech等)预测语音的声学特征,包括:
- 音高(Pitch):决定音调高低。
- 时长(Duration):控制每个音素的发音时间。
- 频谱特征(Mel-Spectrogram):描述语音的频谱结构,是后续合成的关键输入。
- 模型架构:现代TTS通常采用端到端模型(如Tacotron 2 + WaveNet),直接从文本生成声学特征,减少人工规则依赖。
3. 声码器(Vocoder)合成波形
- 声码器作用:将声学模型输出的Mel-Spectrogram转换为可听的语音波形。
- 技术演进:
- 传统方法:如STRAIGHT、WORLD,基于信号处理,但自然度有限。
- 深度学习方法:WaveNet、WaveGlow、HiFi-GAN等生成对抗网络(GAN)或流模型,生成高保真波形,显著提升语音自然度。
4. 后处理与优化
- 语音增强:降噪、平滑处理,优化音质。
- 风格适配:通过风格迁移或条件控制(如情感、语速),实现多种音色和场景适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