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左移对软件的安全漏洞修复带来了多方面的改变:
在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下,安全漏洞修复往往集中在软件测试阶段甚至上线后。而安全左移将安全检测和漏洞发现提前到软件开发的早期阶段,如需求分析和编码阶段。例如,在编码过程中,开发人员遵循安全编码规范,能够及时发现并修复可能导致SQL注入的代码编写错误,而不是等到测试阶段才检测到这个问题。
由于在早期就对安全漏洞进行处理,软件上线时遗留的安全漏洞数量会显著减少。在早期阶段修复漏洞的成本相对较低,而且不会像后期修复那样可能影响到已经完成的其他功能模块的集成和测试工作。
若在软件开发的后期才发现安全漏洞,往往需要大规模的返工来修复,这涉及到多个模块的调整和重新测试。而安全左移使得安全问题在早期被识别,在开发流程尚未复杂化之前进行修复,避免了后期因安全漏洞引发的复杂修复工作。例如,在需求分析阶段就考虑到数据加密的需求并实施,就不会在上线前发现数据安全问题而需要对整个数据存储和传输模块进行重新设计和开发。
早期修复安全漏洞所需的人力和时间成本相对较低。在开发初期,开发人员对代码结构和业务逻辑还比较熟悉,能够更高效地进行漏洞修复。相比之下,后期修复时,开发人员可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重新理解代码逻辑,并且可能涉及到多个开发人员和团队的协调,增加了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
在早期阶段,由于开发流程相对简单,开发人员可以更深入地分析安全漏洞的根源。例如,在代码审查阶段(安全左移的一部分)发现的漏洞,可以与代码的编写思路、业务需求紧密结合进行分析,从而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进行表面的修复。
安全左移过程中,安全漏洞修复是在软件整体架构设计的框架下进行的。这有助于确保修复后的代码与软件的整体架构相匹配,不会因为修复漏洞而破坏软件的架构一致性。例如,在修复一个网络通信模块的安全漏洞时,会考虑到整个软件的网络架构,保证修复方案不会影响到其他模块与该模块的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