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技术百科首页 >数据合规 >数据合规的核心原则是什么?

数据合规的核心原则是什么?

词条归属:数据合规

数据合规的核心原则是指导数据处理活动全过程的底层准则,既融合了国际通行规则(如欧盟GDPR),也体现了中国法律法规(如《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及监管实践(如金融、APP等领域)的具体要求。综合权威来源(如国家网信办解读、中国人民银行规章、地方合规指引),核心原则可归纳为以下六大类,每类原则均包含具体要求与实践指向:

一、合法、正当、必要与诚信原则:数据处理的基本边界

这是数据合规的“底线原则”,贯穿于数据处理的全生命周期(收集、存储、使用、传输、共享、删除等),要求数据处理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立法宗旨与社会公序良俗,禁止以欺诈、胁迫等非法方式处理个人信息。

  • 合法性​:数据处理必须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如《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例如,收集个人信息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或用户同意,不得非法买卖、提供个人信息。
  • 正当性​:数据处理的目的必须符合立法宗旨(如保护个人信息权益、促进数据合理利用),不得以“改善服务质量”“研发新产品”等为由,强迫个人同意处理其个人信息。例如,APP不得以“不授权就无法使用”为由,要求用户同意收集与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如职业、工资信息)。
  • 必要性​:数据处理的范围与方式必须与实现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例如,地图导航类APP仅需收集地理位置信息,无需收集用户的社交关系、购物偏好等无关信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如生物识别、医疗健康信息)必须有“必要性”,不得过度收集。
  • 诚信原则​:数据处理者应诚实信用地履行告知义务,不得隐瞒或淡化事关个人信息权益的事项(如数据处理的目的、范围、共享对象)。例如,APP不得通过“默认勾选”“捆绑授权”等方式,诱导用户同意处理个人信息。

二、目的明确与最小必要原则:禁止“过度收集”的关键防线

这是“必要性原则”的具体细化,要求数据处理者在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前,明确告知处理目的,并严格限制在“实现目的的最小范围”内,避免“过度收集”或“超范围使用”。

  • 目的明确​:数据处理者必须在隐私政策、用户协议等文件中,以清晰、易懂的语言说明处理个人信息的目的(如“用于账户登录”“用于个性化推荐”),且目的必须具体、可衡量(如“用于计算快递运费”而非“用于优化服务”)。
  • 最小必要​:收集个人信息的范围必须限于实现目的的“最小必要”,不得收集与服务无关的信息。例如,电商平台收集用户的收货地址是为了完成订单配送,无需收集用户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信息(除非用户主动选择支付方式);社交APP收集用户的手机号码是为了账号验证,无需收集用户的通讯录(除非用户同意导入联系人)。

三、公开透明原则:保障用户知情权的核心要求

数据处理者必须向用户充分公开数据处理的相关信息,确保用户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作出自愿、明确的同意。

  • 告知义务​:数据处理者应通过隐私政策、弹窗提示等方式,明确告知用户以下信息:(1)处理个人信息的种类(如姓名、手机号码、地理位置);(2)处理的目的与方式(如“用于个性化推荐”“通过SDK收集设备信息”);(3)数据共享的对象(如第三方服务商、广告商);(4)数据存储期限(如“存储至用户注销账号后30天”);(5)用户行使权利的方式(如查阅、复制、删除个人信息的途径)。
  • 易懂性​:告知内容必须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如“SDK”应解释为“软件开发工具包”),确保用户能够理解。

四、准确性原则:保护个人信息权益的重要保障

数据处理者必须保证个人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与及时性,避免因信息错误或不完整对用户权益造成不利影响。

  • 信息质量要求​:收集个人信息时,应通过可靠渠道获取(如用户主动填写、官方数据库验证),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存储个人信息时,应定期更新(如用户修改了手机号码,应及时更新账户信息);使用个人信息时,应检查信息的完整性(如避免使用缺失关键字段的地址信息)。
  • 错误纠正机制​:用户有权要求数据处理者更正不准确、不完整的个人信息,数据处理者应在合理期限内(如15个工作日)处理并反馈结果。例如,用户发现自己的“通信大数据行程卡”记录了未到访的中风险地区,有权要求运营商更正。

五、安全保障原则:防范数据泄露的核心屏障

数据处理者必须采取必要的技术与管理措施,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防止泄露、篡改、丢失或非法使用。

  • 技术措施​:应采用加密技术(如SSL/TLS加密传输)、访问控制(如角色权限管理)、去标识化/匿名化(如对用户姓名、身份证号码进行脱敏处理)等技术手段,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例如,金融类APP应对用户的银行卡信息进行加密存储,防止黑客窃取。
  • 管理措施​: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如《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明确数据安全责任(如数据合规负责人、安全管理专员);定期开展数据安全培训(如员工如何识别钓鱼邮件、如何处理用户数据请求);制定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如发生数据泄露时,应及时通知用户并采取补救措施)。

六、责任可追溯原则:强化数据处理者责任的关键机制

数据处理者必须对其数据处理活动负责,确保数据处理过程可追溯、可审查,便于监管部门与企业自身排查风险。

  • 操作记录​:应对数据处理活动(如收集、修改、删除个人信息)进行全程记录,包括操作时间、操作人员、操作内容、操作结果等信息,记录应保存至少6个月(或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延长)。例如,电商平台应记录用户的订单信息、支付信息、物流信息,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追溯责任。
  • 责任追究​:若数据处理活动违反法律法规或企业制度,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如警告、罚款、解除劳动合同);若造成用户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如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十九条,过错推定原则,数据处理者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相关文章
读书|数据合规实务
读书系列恢复更新啦~今天要读的书是一本数据相关法律的书籍《数据合规实务——尽职调查及解决方案》
做数据的二号姬
2023-03-02
8420
云中的合规性:避免云合规陷阱
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不仅已经生效,其他条例(如更新支付卡PCI-DSS标准)也促使组织审查其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像GDPR这样的法规为个人带来了一些额外的权利和保障,例如被遗忘的权利和组织的新义务,以及强制披露数据泄露事件等。 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四分之一以上的组织计划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将所有IT基础设施和工作负载转移到云端。 与此同时,在备份软件提供商Veritas公司的调查中,83%的受访者认为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将会保护用户的数据。但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而且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中,这是危险
静一
2018-06-08
1.9K0
数据视角下的隐私合规
2016年6月,通用数据保护条(GDPR)正式发布,其长臂管辖权对全球企业在隐私合规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GDPR 5周年之际,截止2023年3月1日,GDPR累计罚款27.7亿欧元(Numbers and Figures | GDPR Enforcement Tracker Report 2022/2023 (cms.law))。
用户10816666
2023-11-01
6330
数据视角下的隐私合规2
接上篇,我们从数据视角探讨了个人信息影响安全评估、处理活动记录、告知与同意、主体权利响应、个人信息保护、数据留存管理、第三方管理、数据泄漏响应这8个专题的关联性,这篇文章将从数据另外一个视角,数据处理活动的事前和事后来探讨这8个主题的内在逻辑,同时探讨目前市场对隐私合规的几个误区。
用户10816666
2023-11-01
4690
数据视角下的隐私合规3
自从《个人信息保护法》颁布以来,对于金融/汽车/新零售等处理大量个人敏感信息的企业来讲,个人数据使用在企业内部变成一个“谈虎色变”的问题,有合规意识的业务开始拉上合规、法务、安全团队开启评估审批,但在很多没有PbD(Privacy by Design)机制的企业来讲,遇到这类问题的合规/法务同学往往会很头疼,“合法性事由”的适用性在不断压缩,告知同意/PIA/第三方管理/DSAR犹如一道道天堑,如果整改那么业务要延迟甚至推倒重来,如果不整改业务要带隐私合规风险上线,变成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谈谈个人数据使用环节的合规问题。
用户10816666
2023-11-01
3990
点击加载更多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