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外国人眼中的世界第一超算“神威太湖一号”

外国人眼中的世界第一超算“神威太湖一号”

作者头像
AI科技评论
发布2018-03-07 10:41:47
1.2K0
发布2018-03-07 10:41:47
举报

在报道中国国产超算性能又一次达到世界第一的时候,纽约时报在标题 China Has the World’s Most Powerful Computer 后面打了个括号写上了(Again),颇有一股“怎么又是你”的无奈感。相信国际社会对中国人对于各种“第一、纪录”的追求已经有了挺深刻的认识了,但在文章里,这位作者又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一项让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工程。

事实上国人确实有一种(盲目)追求第一的传统。个中原因可能相当复杂,但表现出来就是中国人不断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各项范围内努力去刷新各种世界纪录。但大家后来都明白了,这样的行为对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其实没什么意义。因为再怎么刷新各项工程数据的纪录,也只是提升了硬件水平,而科技、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同时也是真正能让一个国家的人被世界所认可的能力:想象力、创新能力等这样的软实力,却是再高的楼,再快的火车也带不来的。

神威太湖之光的成功无疑是一项令人瞩目的成就。因为这是在美国对中国禁运了高性能计算芯片后,国人完全凭借自有的技术建造出来的。但相应的,关于“如何用”这样庞大的计算能力的问题,国人确实思考的还不够。一些关于天河二号的新闻就曾经提到过,天河二号的计算性能远远超出了国内大多数组织的需要,而其高额的运行费用同样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现在几年过去,国人在科学研究的进度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对超算的应用也丰富了很多,百度在今年ICML上发布的一篇论文中就表示对超级计算机的合理应用是他们能在语音和语义识别的算法上快速取得这些研究成果的一项主要原因。神威太湖之光的性能对于训练深度学习算法等AI的应用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客观来说,中国在这些领域研究的进度同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不过,毕竟神威的稳定运算性能已经达到美国最快的超算“泰坦”的5倍有余了。这个消息在国际上还是掀起了一阵波澜,让我们看看国外的主流媒体是怎么评价这台国产最强计算机的吧。

纽约时报

或许同这个强大的计算能力一样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工程师们让机器达到这种性能的成就。因为由于美国担心中国会将购买到的芯片用于武器设计,美国已经禁止了对中国的高性能半导体出口。所以这个团队最大的成功是想出了一种成功将40000个中国国产的,每个都能单独驱动一台性能强大的智能手机的处理器组合在一起运行的方法。 这(神威)是一台很厉害的机器,但实用性可能其实没有那么强。与高性能半导体设备的竞争相比,现在中国真正在面临的竞争其实已经是能不能快速发展出自己完善的AI产业链了。美国输掉了硬件设备的竞争,但还不算输的太难看。而美国在AI研究上——不管是在大学里还是在像谷歌、Facebook这样的大公司里——都还处于领导地位。

连线WIRED

对神威太湖之光的思考,不仅应局限于其技术实力,更应该思考其象征的意义。不仅应该关注它能做什么,而且还应该考虑到它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还是想强调一点,硬件并不等于一切。因为超级计算机是为了运行定制化的任务而存在的,也需要专门定制的软件。“就比如说一个工厂”,专家表示,“有许多人可以同时调动来组装一辆车,但是其实都是受同一个管理者调动的。为超级计算机编写软件的人必须有这个能力调动所有运算部件同时运行(才能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 但是,拥有一台更好的超级计算机确实会对整个世界更有益处,当科学家使用它们来进行研究的时候,它用的是谁家的处理器根本不重要。硬件设施很重要,但你用它来做什么研究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美国要认真考虑跟中国进行这场竞赛的话,相信我们很快就能得到一个能模拟出真实世界的电脑来。

The Verge

中国和美国都把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当做国家安全和科学研究的一部分。中国最近几年在高性能芯片和超级计算机领域的投入是意义重大而卓有成效的。2001年,中国还没有任何一台超级计算机处在500强的名单中。二现在这个名单中有167台中国的超级电脑了——比美国还多了2台。神威太湖之光是在一个叫863计划的,由政府制定的以终结中国高科技企业对外国技术的依赖的科研项目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

Arstechnica

美国由于担心核能研究而实行很多禁运政策,而Top500.org说神威是为了科研和工程项目而建造的。如气候气象、地球天气模型,生命科学研究、高端制造业和数据分析等项目(Arstechnica主要详尽的介绍了神威太湖之光的各方面性能,没有做太多主观评价)。

总体来看,国外媒体对中国取得的这项成就普遍已经是一个比较服气的态度了。这也和中国最近对创造、创新的全面重视和鼓励终于收获了一些成果的表现。希望神威能为中国的科学研究贡献一份力。

图片来自新华网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6-06-22,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AI科技评论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纽约时报
  • 连线WIRED
  • The Verge
  • Arstechnica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