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国内首份数字文化产业报告发布:数字文化产业处于爆发式增长前夜

国内首份数字文化产业报告发布:数字文化产业处于爆发式增长前夜

作者头像
腾讯文旅
发布2020-06-17 20:52:32
1.7K0
发布2020-06-17 20:52:32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腾讯文旅

今日,“数字文化产业迈入新时代——数字文化产业课题成果发布会”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行,国内第一份权威数字文化产业报告《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指出,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在2004年到2017年的增速两倍于GDP增速。2017年,数字文化产业增加值约为1.03-1.19万亿元,总产值约为2.85-3.26万亿。该课题下的另一成果《国际数字创意产业前沿趋势研究报告》也同期发布。

本次发布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腾讯社会研究中心承办。

2018年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腾讯社会研究中心组建专项课题组,历时一年深入研究,对数字文化龙头企业进行重点调研,对行业概况进行系统梳理,对国际趋势进行比较观察,最终形成上述两份成果。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对课题研究给予了悉心指导。

在发布会上,本次报告的相关指导部门和研究部门代表发表了致辞,在圆桌论坛环节,6位业内专家就“文旅融合趋势下,如何加速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在文章末尾,我们也为大家摘取了两份报告中最值得关注的核心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主任朝戈金

本场发布会的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主任朝戈金表示:这两份报告,可以说是专业、客观、富有前瞻性眼光的报告,它们一定会成为科技和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可靠参考。

随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卢中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李培林;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李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立胜;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先后发表了致辞——

❒ 卢中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数字文化产业想要发展,最重要的是顺应三大规律

第一,遵从文化创作的个性化、非标准化、不拘常规、不可复制、不可预测的规律;第二,遵从数字文化产业特有的技术规律和产品生命周期,使高风险产品能够取得成功和回报;第三,遵从市场规律,衔接供求。希望我们的数字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携手为市场提供有效供给,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

❒ 李培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

▌把握数字文化产业趋势,推动新文创大力发展

从实际发展进程来看,互联网科技给人类经济社会文化带来的深刻影响,远超出学者的预言和人们当初的想象。这两个报告是政府、学界、产业界协同合作的一个很好的成果,为我们揭示了互联网科技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怎样的令人惊奇的变化,它将推动新文创的快速发展,为大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文化创意产品。

❒ 李磊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

▌新时代数字文化产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要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和价值导向,坚持创新驱动,深化融合发展。希望报告的发布,为各行各业支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也为广大数字文化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启发和选择。

❒ 王立胜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系于中国文化的贡献

此次发布的《国际数字创意产业前沿趋势研究》是社科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继《文化蓝皮书》系列之后推出的又一项里程碑式的成果,是我国第一次全面展示国际数字创意产业和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的成果,在我国数字创意和数字文化领域不啻一次具有创新性意义的文化事件,是跨部门跨学科、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一次成功的实践。

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系于经济军事硬实力的快速增长,同时更重要的,是看我们能否向当今世界贡献出直指人心的中国文化,贡献出具有典范意义的新的中国文明。

❒ 程武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

▌拥抱5G,以新文创迎接数字文化产业新时代

报告发布恰逢中国发放 5G 牌照,这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5G 将引发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整个数字文化产业也将发生颠覆式的变革。2020年数字创意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8万亿元。

巨变到来之前,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科技与文化的关系,科技的进步如何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腾讯给出的答案是新文创。这一战略的核心,是推动产品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良性循环,打造更多拥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

❒ 杨晓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

▌数字文化产业迎来三个黎明

目前,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正处于新一轮爆发性增长的前夜,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处于由新技术而产生的新一轮爆发性增长的前夜。以5G为基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技术都可能影响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二是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进。随着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融通,文化产业尤其是数字文化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能力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三是从国内市场竞争迈向全球市场竞争。

❒ 张晓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数字化颠覆的时代

全球范围内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正在融合形成以网络为依托,以数据为关键资产,以高度智能化为发展方向,带动经济社会文化整体发展的新兴数字创意产业。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战略,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数字技术影响的未来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础上做出科学预测,管理和“驯服”未来的不确定性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的首要任务。

新兴技术正形成数字创意新的基础架构。一方面,新技术将从消费向生产渗透,带来全要素效率升级,提升消费体验和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领域的结合,催生了O2O、分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

在报告发布环节结束后,现场6位嘉宾展开了圆桌对话。

文化旅游产业是数字化转型最早、程度最深的垂直领域之一。文化和旅游部成立以后,政策层面和市场层面对文化旅游的数字化融合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同时,伴随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兴起,文旅融合真正成为数字文化产业向产业互联网延伸的重要起点。

在文旅融合趋势之外,数字文化产业与产业互联网还有广阔的融合前景。与会专家就跨界融合带来的新场景、新业态以及新挑战展开了深入广泛的讨论——

❒ 许宪春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

▌探讨新经济统计问题,反映新经济发展变化

数字技术正在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相融合,催生出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包括数字文化产业在内的新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稳定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新经济的迅速发展也给政府统计带来严峻挑战。我们正在探讨新经济统计问题,目的在于为政府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和发展提供建议,使政府统计能够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新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

❒ 金元浦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

▌文化与科技如车之两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在所有的社会架构中应该是最基础的。从长远角度来看,科技进步带来的一切也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成果。文化是人类精神和传统的寄所,是人类文明的根基所在。文化与科技如车之两轮,双轮驱动;如鸟之双翼,两翼齐飞。

我们也要看到,文化和科技之间需要通过创意,尤其是内容的创意来找到二者的平衡点。比方说故宫的数字文化创意,就是传统文化和科技进步的完美融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案例。这就是关注供给侧的创意为王、内容为王。

❒ 高宏存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教授

▌数字创意产业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和业界共同努力

对数字创意产业来讲,目前国家政策在行业定位、政策取向上是整体支持的,将其定位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经济服务业转型的重要类型。要形成一种新的产业管理模式,还需要未来一段时间大家共同努力——既需要政府部门,也需要业界,尤其是腾讯这样的龙头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 侯淼 

腾讯游戏副总裁,腾讯电竞业务负责人

▌我们要不断跟传统文化接触和学习

文化本身是没有严苛边界的,因为每个时代可能都会结合那个时代新的技术趋势和新诞生的元素去进行创作,才能产生这么多不同时代内涵丰富的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研究去找到比较难捕捉的边界或规律来指导我们创作,又让我们新的创作方式和游戏表达方式获得主流与传统文化的认可,并且证明在用户当中有很好的市场价值和商业价值。这就是从创新和困惑当中学到的经验,要不断跟传统文化接触和学习。

❒ 张玉玲

光明日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文化是魂,技术是体

通过创意设计、互联网生态服务,很多产业能够感受到文化的赋能。文化是魂,技术是体,是帮助文化实现的工具或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让技术真正赋能文化产业。大企业、小企业作用不同,大企业大而深,能够在平台上凝聚更多资源,形成更多产业模式、盈利方式;小企业小而精、小而美,需要把自己的专业做好。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形成数字文化产业共生共荣的新生态。

❒ 黄斌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国内智库主任,报告执行负责人

▌数字文化产业将从消费性服务业迈进生产性服务业

第一个增量是在海外市场,通过“一带一路”向外辐射;第二,成为其他产业数字化成长的助手。目前已经有不少通过用户数据帮助相关领域企业做出更好产品的探索,接下来万物互联以后,生产环节的数据可以反馈给前端的创意设计领域,从而帮助企业设计和生产出更好的产品,这将是文化产业未来最大的增量市场之一,即数字文化产业从消费性服务业迈进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规模

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和相关机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间接估算和直接估算相结合的方式,最终估算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规模——

2017年,数字文化产业增加值约为1.03-1.19万亿元,总产值约为2.85-3.26万亿元。

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四大发展趋势

 数字文化产业正在向包括产业互联网在内的更多经济领域拓展;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新技术将推动产业变革;

❒ 内容原创能力是当前市场竞争的核心,应该进一步提高我国数字文化的原创能力;

❒ 数字文化出海已经变成了领军企业的主动需求,并呈现出从资本出海向产品出海、技术出海和规则出海转变。

这些技术将助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 以 5G 为代表的下一代通信技术;

❒ 大数据的存储、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

❒ 区块链相关技术。

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深入融合

❒ 产业互联网日益成熟,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设施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力量。

❒ 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可能会融合成为一个跨界的融合性互联网,“软件+硬件+应用+服务”生态体系会成为企业、平台竞争的最高形态,文化产业在这一生态中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5G可能带来的落地场景

❒ 增强移动宽带将真正的推动VR/AR/MR技术的商用。电子游戏、影视视频、会展、旅游、新闻出版、家居设计等产业将受到影响;

❒ 低延时高可靠推动了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随着车联网等技术的出现,未来或将出现基于汽车这一移动平台进行内容定制的公司;

❒ 推动万物互联而带来的大规模物联网业务,包括产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将激发文化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

❒ 新文创成为行业新引领;

❒ 技术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海外市场拓展已经从企业的被动选择变为发展战略;

❒ 文化旅游成为数字文化产业向产业互联网延伸的重要起点。

国际数字创意产业七大特点

❒ 博物馆应对数字化转型挑战;

制定数字战略、采用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培训博物馆数字技能、促进区域博物馆数据共享。

❒ 音乐-科技孕育音乐产业新形态;

非科技企业(环球、索尼等)加大对音乐科技的投资,建立多个针对音乐科技企业的孵化;并聚焦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音乐产业的结合,孕育新一代产业生态。

❒ 游戏成为推动新技术应用的领先者;

游戏产业基于旺盛的市场需求,更是带动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语音和手势识别等技术的各类创新应用。电子竞技和 VR 游戏也成为新的增长点,成为全球游戏和科技企业的投资重点。

❒ 设计-人工智能与创意相互赋能;

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浪潮下,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数据和算法正颠覆性改变设计的工具。

❒ 教育科技-科技重新定义学习生态;

研究机构预计全球教育市场规模超过 5 万亿美元,是软件市场规模的 8 倍,媒体和娱乐行业的 3 倍,而数字化只占其中 2%,未来将有巨大增长空间。

❒ 旅游科技-大数据打造无缝出行体验;

2015-2017年,全球文化旅游需求不断增长,旅游人数稳步扩大;同时,在线旅游预订市场持续扩大,旅游科技投资稳步上升。

❒ 体育科技带动新消费市场。

随着体育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在体育产业领域的应用价值愈加凸显。体育科技让体育赛事更加丰富,专业,多元,立体。

全球数字创意产业五大趋势

❒ 新兴技术形成数字创意新的基础架构;

❒ 数字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同步向智能化发展;

❒ 以人为中心的“场景化设计”带动“集成式创新”;

❒ 从产品技术创新转向“数据驱动”的管理创新;

❒ 创意型人力资本是数字创意产业最核心竞争力。

本文编辑:腾讯文旅编辑 张聪聪

审核:腾讯文旅 孙晖 张璐

来源:腾云

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图片  即可阅读)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9-08-05,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腾讯文旅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大数据
全栈大数据产品,面向海量数据场景,帮助您 “智理无数,心中有数”!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