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印度芯片转舵的双重命题

印度芯片转舵的双重命题

作者头像
数据猿
发布2022-04-06 15:53:16
4190
发布2022-04-06 15:53:16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数据猿

数据智能产业创新服务媒体

——聚焦数智 · 改变商业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逐步走向应用阶段,芯片产业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始于2020年末的全球缺芯困局仍在持续,尽管多家调研机构曾预测今年下半年有望缓解,但结构性缺芯仍将存在。

而这场蔓延几近3年的芯片困局,除导致消费市场供需不对等外,也正在改变着某些企业甚至国家的产业布局。其中,印度尤为突出。

作为芯片设计大国,印度近年正推动着本地芯片制造产业布局,而这背后,既有着政企双方的商业化考量,亦存在着关于战略自主的永恒命题。

印度芯片产业:从设计到制造

尽管目前印度仍不具备普遍的芯片制造能力,但印度芯片产业其实并不弱。

众所周知,芯片制造集中于两种模式,一是集芯片的设计、制造与封测为一体的垂直集成模式,二是仅负责芯片设计,制造业务外包给代工厂的垂直分工模式。而印度,恰恰是芯片设计领域的“特长生”。

时至今日,多家全球芯片巨头均在印度设有芯片设计中心,来自印度的工程师仍在为高通、英特尔、英伟达、ARM、AMD、联发科等公司设计尖端芯片。但芯片制造不同于设计,其产业投资规模巨大,涉及核心技术壁垒众多,且需上下游产业链高度配合,并非一日之功。

一间芯片制造厂,不仅需要保证生产用水、用电的不间断供应,还有着高昂的运营成本,而印度相关产业链较为薄弱,且资源相对短缺。因此,尽管印度拥有人才库优势,在芯片设计领域较为突出,但与中国及东南亚国家相比,其芯片制造能力显得薄弱。

不过,根据印度政府近年的步调来看,以往重设计轻制造的芯片产业格局,似乎正在转变。

2020年5月,印度政府对外初步表示计划成立芯片生产部门。同年12月,印度政府批准了对三星在印度的显示器工厂的财政激励措施。

如果说,2021年前印度对芯片制造的态度仍停留在试水与尝试阶段,那么进入2021年,印度造芯的步调则突然加速。印度技能开发和创业以及电子和信息技术部副部长Rajeev Chandrasekhar在微软未来准备会议上表示,印度有能力在未来五到七年内成为芯片和电子产品的生产中心。

印度技能开发和创业以及电子和信息技术部副部长Rajeev Chandrasekhar

为实现上述愿景,2020年末,印度政府对外发布了本土晶圆/器件制造厂意向书,而该意向书涉及韩文、日文、中文等多语言版本,引入外国企业的意图昭然若揭。

印度政府本土晶圆/器件制造厂意向书

而据路透社报道,2021年12月,印度政府已批准一项100亿美元的激励计划,旨在吸引全球芯片及显示器制造商进入印度,而印度政府将向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高达项目成本50%的财政支持。

据悉,该计划提案首轮截止日期为45天。截止前,印度已收到来自Vedanta、IGSS Ventures Pte及ISMC等5家企业价值205亿美元的提案,用于建设本地半导体及显示器工厂。

值得注意的是,将同富士康成立合资企业的Vedanta乃印度企业,ISMC同样也是本土企业。相反,英特尔、三星等万众瞩目的国际大厂,却并没有在第一轮申请加入该计划。

尽管印度IT部长Ashwini Vaishna在接受PTI采访时将缘由归结为国际大厂投资周期相对较长,且评估计划需要更多时间。

印度IT部长Ashwini Vaishna

而重量级企业的缺失,似乎让业界对印度政府的举措产生了质疑。尴尬的局面下,印度政府正试图扩大该项计划的申请窗口,并同英特尔、三星、台积电等行业巨头进行谈判,以此换取芯片巨头们加入该计划。

可见,为加速引入芯片巨头,印度政府层面已然抛却了过往的严苛态度,或多或少反映出印度对于本土芯片制造能力的迫切。而这背后,到底基于怎样的逻辑?

转舵背后的明线与暗线

在数据猿看来,印度如此迫切地推动芯片产业转型,意在抓住全球芯片短缺所缔造的窗口期。

众所周知,受疫情、供求关系等因素影响,全球芯片供应持续短缺且趋势有所蔓延,这自然困扰着一众企业。以汽车赛道为例,去年丰田、大众等公司因缺芯纷纷陷入减产、推迟供应的窘境。纵使NVIDIA、AMD等硬件巨头,也需要就产能问题与各代工厂周旋。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一波企业自建芯片制造工厂的趋势。此外,半导体赛道本身也正积极谋求扩产。

以往,建厂扩产首选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然而受国际形势影响,海外企业已然收紧了国内投产的步伐,而东南亚地区芯片产能亦接近饱和。在此背景下,印度自然成为了最佳的选择。

在此之前,印度政府虽在2017年免除芯片制造相关的关税,但却没有得到国外芯片巨头的回应。而本次印度政府所给出的100亿美元激励计划,或许也并不足以吸引芯片巨头大规模投资。

但好在,相对于几年前的冷漠,当下印度与国际巨头已进入了友好的洽谈阶段。

根据前述可见,印度芯片产业转舵的背后,政府层面的引导与助推不可或缺。不过调整格局的明面,无疑包含着印度对摆脱进口芯片依赖的渴望。

尽管印度在芯片设计与研发方面处世界先进水平,但其却是电子产品的净进口国。在各芯片企业建厂投产前,印度芯片极度依赖中国及东南亚生产的芯片。据印度政府估计,截至2020年3月,印度进口了价值 1.15 万亿卢比(约合 150 亿美元)的电子元件,其中约37%来自中国。

这种重研发轻制造的产业模式并无不妥,但却在全球缺芯大背景下面临着重重困难。根据德勤研究,2021年印度个人电脑销量同比增长50%以上,云计算数据中心芯片采购量同比增长30%。相比之下,印度进口芯片受缺芯影响严重,致使国内电子产业陷入桎梏。

因此,大力发展本土芯片制造业,对于正处于高速发展中的印度尤为关键。此外,创造就业机会也是印度此番步调的一大缘由。

2016年,印度政府曾在古吉拉特邦建立电子制造中心,以此创造约50万个工作岗位。而面向高技术人才,印度也计划通过本土芯片原型设计公司将其留住。

显然,印度政府已意识到数百万受过良好教育的印度人不应流失,而本土就业机会正需要产业格局转型来实现。

由此可见,减少进口依赖、创造就业机会是印度政府大力推动本土芯片制造的明面因素。而潜藏在印度芯片转舵暗面的,或许是印度政府对于芯片战略自主权的争夺。

永恒的自主命题

正如前文所言,芯片制造依赖产业链高度配合,而此类配合往往涉及全球诸国,鲜有国家能包揽上下游全产业链。

以印度为例,其在芯片设计方面拥有强大的实力,但却在芯片制造方面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如果各国产业链协同的格局始终一致,过去印度所选取的模式自然能够成立。

然而,当下的产业链格局并非理想状况,某些国家政府正试图通过政策及禁令的方式打破既往格局为己谋私。

2018年,特朗普签署《出口控制改革法》,禁止向中国出售科技和技术附加值高的软硬件产品,并通过新增条例不断补充,叠加技术转让的“实体清单”,逐步构建起针对中国的出口管制体系。

彼时,国内芯片自给率仅15%左右,国内芯片自主能力不足的问题由此暴露。也正是在2018年,“硬科技”上升到国家话语体系,国产替代的星星之火逐渐被点燃。

基于此,对中国、印度这类大国而言,国际形势趋于复杂的当下,唯有在芯片方面构建战略自主权,才能确保自身不会受制于人。印度政府推动芯片产业转舵的暗面正在于此。

不过,造芯并非易事,其背后技术积累可能长达十余年。对于初入赛道的一种企业而言,面对国外成熟竞品的竞争,商业化路径似乎步调艰难。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刘雷波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边做边找落地场景,这在互联网行业里非常常见,即使没有需求也要靠自己把需求引导出来。半导体行业不太一样,我不认为哪个应用领域可以真的拉动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因此,要想走通造芯路,国家层面的发力不可或缺。

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

2018年11月,科创板宣布设立,截至去年年中,在科创板上市公司中芯片公司总市值占比接近30%。2020年8月,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在税收优惠、基础研发、国际合作等多领域推动芯片产业链发展。相较于印度目前寄希望于激励计划引入外资的造芯路,中国的统筹规划似乎更为全面。

但同印度富足的人才库相比,我国芯片产业人才相对短缺。为此,国家颁布系列人才政策,进一步加强高校集成电路和软件专业建设,并推进集成电路一级学科设置工作,补足产业人才缺口。

不过,受技术发展规律限制,不管是中国的国产替代,还是印度将重心向芯片制造倾斜,均不是单凭政府层面的带动即可实现。道阻且长的造芯路,仍需各方发力,才能行至终点。

文:威化化 / 数据猿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2-02-28,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数据猿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