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超融合会是传统金融“焦虑症”的解药吗?丨科技云·视角

超融合会是传统金融“焦虑症”的解药吗?丨科技云·视角

作者头像
科技云报道
发布2022-04-14 17:23:40
2270
发布2022-04-14 17:23:4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科技云报道科技云报道

在互联网的攻势下,高度整合的新金融模式和商业生态系统,正在快速瓦解传统金融机构的优势。在金融化和科技化的双重冲击,传统金融机构大多难以适应,甚至患上了不同程度的互联网焦虑症,而这种焦虑能否由拥有成熟互联网技术的金融科技来缓解?

在外界看来,金融机构从来都不缺人、财、物,大型银行一年基本上都有千亿利润,小型银行也普遍能达到几个亿利润,理论上不应该出现所谓的“焦虑”。但事实上,目前中国42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每一家银行都充满了焦虑感。

在过去,无论是存取款、汇款、转账还是理财,人们都更习惯去银行;而现在,银行柜台排队现象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2C端的金融服务几乎都已经被各种第三方钱包、理财宝、贷款工具所取代。

与此同时,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金融平台模式基本成熟,不论在客户量上,还是业务发生笔数上,亦或是交互频次上,他们都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金融机构,形成非常明显的寡头挤压。

在2017中国(上海)金融科技高峰论坛上,吴江农商行科技信息部副总许雄飞作为圆桌论坛嘉宾之一,谈到了传统金融机构普遍的焦虑感。

2017中国(上海)金融科技高峰论坛圆桌会议环节

焦虑转型,金融科技或成解药

最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无疑正在倒逼传统金融机构快速转型。从看不懂、看不清,变为用力追、努力赶,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来说,金融科技已经是大势所趋。

当下的金融科技最大特点是对互联网上一批成熟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等在内的IT技术,全面开启了互联网金融化时代。

拿银行举例来说,数百年演化令银行业形成了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管理运营构架,所以为了风控合规,它们不得不花费大量IT成本来构建自身的业务系统,其规模和效率都备受局限。

移动互联网为用户带来了更加快捷、敏捷的体验,也给传统银行机构带了巨大的挑战。为了让客户存款和开户数得到更好的保证与提高,银行也推出了许多针对互联网+的新业务,甚至每个月都会诞生新业务并快速上线。

但是这样的业务迭代速度却是传统IT架构所无力承担的,类似互联网支付、小额贷等新型业务也不适合传统架构的固化模式,需要弹性的架构来支撑。

因此,灵活的云计算一跃成为解决传统IT架构桎梏的灵丹妙药,对于管控严格的金融行业来说,以超融合为代表的私有云解决方案正在逐步成为主流。

相比于传统IT架构的不可扩展性、不够灵活的配置、高企的运维成本等弊端,超融合架构将软件定义的计算、存储、网络等功能与标准x86服务器结合,大大简化了IT架构和运营。在大幅提升计算能力的同时,底层的分布式存储又是一个天然的数据容灾系统,也令数据更加的安全。

现实情况是,大部分金融机构其实已有较为昂贵的硬件设备,如果另起炉灶重新搭一套IT基础架构,其成本之高难以承受。而在超融合技术中,一个令人咋舌的解决方案是,用3台X86服务器就能支持15台虚拟机的计算规模,存储硬件成本还不到20万,而且对硬件还能做到充分的利旧,相信这也是超融合备受青睐的原因之一。

对症下药,选择适合的超融合伙伴

虽然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超融合解决方案,事实上,专业的超融合对计算、存储、网络的整合能力要求很高,切实考验着超融合厂商的技术能力。

超融合很多,如何找到合适的伙伴,获得更好的解药,也是一门技术活。好的金融科技伙伴,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大幅降低成本,改进效率,扩张业务,同时更好地满足风控要求。

从国内超融合企业来看,主要有三类服务商,第一类是华为、深信服、华三等传统IT巨头;第二类是EMC、VMware等传统存储、网络企业;第三类是Nutanix、ZETTAKIT、SmartX等技术创新公司。无论是传统转型企业,还是创业型技术公司,都可以说是各有所长。

从对企业用户的调查结果看,超大型金融机构出于对品牌、信任度、产品成熟度等方面的考虑,一般倾向于选择与其规模相当的传统IT厂商;而中小型金融机构则更青睐后两类服务商,尤其是超融合创业公司,其优势在于没有任何历史包袱,其产品更具有创新性,在支持云原生应用方面也更驾轻就熟。

传统金融机构若要依靠金融科技打一场翻身仗,不仅仅要具备互联网的生存结构与思维模式,更要拿捏好评判伙伴的关键指标:其一,足够了解传统金融的痛点;其二,有强大的技术驱动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针对金融机构在IT需求上呈现出的共性,一是系统的稳定性和便捷性,二是数据环境的安全性,超融合厂商体现在软件对硬件的兼容性、整个架构稳定性、支持服务器节点数量等方面的技术实力,也就有了不同的表现。

大部分的超融合解决方案,承载十几个节点时,系统问题不大,然而当节点规模达到几百甚至上千的时候,就很难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因此,大部分超融合企业一般不会轻易涉足银行的IT基础架构,而ZETTAKIT这类已在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成功部署的服务商,其优势就更容易被金融机构所认可。随着机构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数据中心的规模也将越来越大,超融合的价值将更好地体现出来。

在安全方面,还是以ZETTAKIT为例,作为业界少有的具有安全和灾备模块的超融合服务商,一方面,可以针对异地的场景做数据级的保护;另一方面,可以搭建双活数据中心,把一套超融合拆开,主中心一份副本,灾备中心一份副本,以满足金融机构业务不中断、数据不丢失的需求。

最近ZETTAKIT与国内领先的IT系统灾备企业科力锐共同研发的一站式混合架构云灾备解决方案,能够在分钟级内实现程序和生产业务系统整机在云之间的迁移,再度加固了云端安全防御体系。

事实上,安全的重要性被一次次地重申,一点也不为过。自“棱镜门”事件后,近年来国家安全战略被提上议程,国外的IT服务提供商不再是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采购的第一选择,一部分政府单位和金融机构出于数据私密性的考虑,反而更青睐没有外资背景的民营企业。所以像ZETTAKIT、深信服等为数不多的几家国内民营企业,也就凭借自己的技术实力获得了一个更透明的竞争平台。

总体来说,传统金融机构要根据自身业务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超融合伙伴,才能充分发挥出技术优势,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去蜕变升级。

稳中求变,看中小金融机构的突围

虽然每一个金融机构都开始加大在IT方面的投入,但金融机构之间的数字鸿沟仍在不断扩大。对于国有五大行和其他主要商业银行之外的中小银行来说,由于体量和技术团队无法与之比肩,更加渴望金融科技的技术加持来弥补产品、运营、系统上的短板。

在迅速增长的海量数据面前,原来传统的集中式存储架构成了瓶颈:单点故障,存储扩展能力受限,业务扩展灵活性不高,IT资产规划难,物理设备资源利用率低下,计算资源难以线性扩展……

虽说超融合在计算、存储、网络、应用服务等方面都具备革命性的优势,但面对超融合这类新兴的平台环境,金融机构始终保持着谨慎。

正如吴江农商行、方正证券的超融合实践,可能代表了大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上云之路。首先,从自身业务的发展考虑,立足边缘业务,对多家超融合系统在平台稳定性、可管理性、高可用性、管理使用等方面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选择最优的服务商切入超融合应用;之后,再根据边缘业务应用情况,逐渐发展到核心业务应用。

不难发现,正是这种循序渐进、稳中求变的上云方式,令金融机构保证了合法合规的安全环境,更响应了快速更迭的业务需求。

据了解,基于超融合实践在技术架构创新、响应速度、 运维效率、开发周期与成本等多个方面的优异表现,吴江农商行正在携手ZETTAKIT进行第二期的业务规划,准备将超融合方案进一步应用到更多的业务环境中。

同时,ZETTAKIT也在大力发展生态,紧密合作上下游的生态合作伙伴,一方面,和国内外主流的x86服务器供应商、虚拟化平台供应商建立合作并完成了大量的认证工作;另一方面,与安全、灾备、运维管理等软件供应商也在开展深度开发,从而为金融机构提供更为全面的IT基础建设和应用服务。

IT未来方向一定是云,但未来如何掌控云,这就得看金融机构对于自身业务上云的策略。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而言,只要找到金融科技的好伙伴,就意味着一个理性周期的开始,整个行业的资源匹配更合理。金融科技能否更好地驱动金融基础设施走向融合与整合,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科技云报道原创】

转载请注明“科技云报道”并附本文链接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7-10-24,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科技云报到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对象存储
对象存储(Cloud Object Storage,COS)是由腾讯云推出的无目录层次结构、无数据格式限制,可容纳海量数据且支持 HTTP/HTTPS 协议访问的分布式存储服务。腾讯云 COS 的存储桶空间无容量上限,无需分区管理,适用于 CDN 数据分发、数据万象处理或大数据计算与分析的数据湖等多种场景。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