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都是在特定符合一些特定的规律而造就的。而做为投资人就是找到这种规律。并实践验证。本文章主要是从投资人李丰在混沌19年商学院的课程和我自己的理解整理而成。我们主要从下面三个角度来讨论。
纵轴视角:行业发展规律
横轴视角:供需关系
环境因素:本地化因素
一、行业发展规律
任何一个商业模式的成功都是解决了效率低下的问题。可以把其称为生产力驱动工具。从历史维度分析,最近100年的科技发展中,生产力驱动工具所起到的作用和变化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机械化:用机器替代人的过程。在这个节点上,谁能够先掌握机器替代人的过程,谁肯定是成功的商业模式。比如工业革命里诞生的大公司、铁路、汽车等。
自动化:如果机器上有传感器,那么机器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数据,包括自身状态数据和处理过程中的数据。都能够被收集并进行简单规则上的控制。即让机器做一些简单的重复的动作,这就是机械自动化。在这个节点上,能帮助用户产生并收集数据的公司,是成功的商业模式。比如计算机里的雅虎、微软、谷歌等等。智能手机就更多了,手机带来了更多数据的收集,比如滴滴的打车数据。
智能化:数据大规模的流动和交换,当积累到一定阶段,根据当时的技术就能在这类数据上产生新的决策和分配效率。比如现在所谓的千人千面,都是基于数据分析得出的。在这个节点上,善于使用数据的公司,是成功的商业模式。比如拼多多、今日头条等。
以自动驾驶为案例,我们来看,最开始通过汽车只是起到替代劳动力的过程,在接着汽车的一些数据让我们能更好的使用汽车。随着越来越多的传感器,雷达、摄像头、计算芯片等开始大量交互加上与外部的地图、路面的、与交通灯的、与交通控制指令的等等信息互联互通,这些数据在极大量的产生、流动时,就会产生新的决策和分配效率,进入了我们讲的智能化。因此,汽车大概要先经历用机器替代人的过程,然后再通过传感器和计算将其数据化,完成数据的极大量积累后,才会进入智能化,即自动驾驶。
在目前阶段,对投资人而言,投资逻辑就看这个公司能否加快数据化或智能化。
二、供需关系
(1)商品形态的商业模式的供需关系。
供需关系的矛盾:供需之间,永远存在预期与结果之间的“差”,需求永远领先于当下阶段的供给。
导致的结果:能满足需求的优质供给永远是稀缺的。
供需关系一般会经历: 供不应求、供求平衡、供过于求,之后在转向下一阶段的供不应求。供需关系很难完全平衡,大部分情况处于不平衡状态。供需关系发生巨大差时,是创业机会。次模式主要
以零售业为例,看供求关系的变化。
在这20多年的零售业发展中,不同的时代、你在设计商业模式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当时的供求关系,了解当时的供应链。既不能做早了,也不能做晚了,要按照供求平衡的发展变化来做。
在目前中国的环境下,整体上还是供大于求,但人的追求品质也在提高,所以梁宁才说,每一个拼多多商品背后的供应链都能像小米手机替代山寨机一样,值得被重构一变。低价优质这是一个方向。
另一个方向就是帮助人去筛选最适合自己的商品。精选商品 - 匹配个人。
以上是基于物理上的商品的商业模式,该模式偏向标准化,偏工业品,所以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想办法先做大,才有机会做强。在中国,因为变化快,每次出现窗口机会时,竞争也多,所以要先把规模做大,然后在提升品牌价值(做强)。
(2)服务形态的商业模式
1、在服务形态的商业模式中,品牌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价值的资产。所以这时候做好比做快重要。
2、服务行业大多服务都是基于人来实现的,因此创造优质供给就非常重要了,也更困难,一旦实现将会具有长期价值。
3、同时,如何管理好人也成为了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事情,在服务行业做商业模式创新,最终需要考核和评价创始人的管理能力,既对人的管理能力。
4、服务形态的商业模式特殊之处:除了承担商业价值,还需要提供足够大的社会价值。所以在服务行业创业,需要平衡好二者的关系。
服务行业的营销比例一般比较低,靠口碑来传播获取用户。
三、本地化因素
1、人口和城市结构。中国一线城市人口结构和三四线城市人口分布是不一样的。
2、消费能力、文化、习惯。
3、供应链和基础建设。中国很多技术都是在一线城市普及后才会普及到二三线城市。
4、政策与相关的经济环境(这也是最重要的)
在中国或者在任何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商业模式创新都是结合了本地化条件基础上的本地化创新。在中国,最大的行业机会和发展机会,也跟同期政策的调整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方向和经济环境变化一致,这也是我们在本地化创新过程中,最重视的因素。
因此,我们就更容易理解今天中国的政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机会,也能够更容易地找到10年或15年之后,最伟大的企业,在今天开始的时候,应该在哪些方向上,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经济发展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