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一个系列写写组合优化的相关内容,主要以分享看到的各种研究和思考为主,偏理论。
第一篇写写换手率,换手直接关系调仓成本,对组合绩效有重要影响。本篇主要参考自quantitative equity portfolio management
01
固定权重组合的换手
换手率的定义为前后两期的权重变化比例
对于一个每期权重固定的组合,换手完全由于每期权重漂移导致,这里权重漂移意思是期初设定权重后,权重会随着股价的变动而变化,因此每一期需要进行再平衡把权重调整到固定值。
两期的权重变化可以表示为
对应的换手为
更进一步,假设收益服从正态分布
换手可以近似为
如果是等权重的组合,还可以继续化简
什么意思呢,对于等权重的组合,理论上换手仅和组合收益的一二阶矩相关,波动率越高,换手越高,收益均值越高,换手越低,和直觉也相符。
对于非等权的组合,如果个股间相关性很低的话,换手可以简化为
换手取决于收益的离散度,离散度越高,换手越高。
02
预期变动带来的换手
前面分析的是权重固定的组合,对于根据模型进行权重调整的组合,模型结果变动导致的权重变动也会带来换手
公式推导就略了,换手可以表示成预期变动的函数,F表示模型的预测值
同样的,假设每期的预测都是正太分布,前后两期的相关系数是ρ,T可以近似为
这个就和我们常见的组合优化模型靠的比较近了。σmodel表示跟踪误差,σ表示股票的特质风险,也就是说
跟踪误差越大,股票数N约大,预测的自相关系数越小,股票平均特质风险越低,组合整体换手越高。
因此在主动控制换手外,控制跟踪误差,持股数,以及模型预测的自相关性,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换手
03
因子自相关与换手
上面分析表明,模型的自相关性越高,换手越低,我们一般的多因子模型都是由多个类别低相关的因子合成而来,多因子模型的换手和每个单因子的自相关性都相关。
这边对一个简单情况进行测算,假设一个模型有两个因子F1、F2构成
模型的自相关性定义如下
ρij是因子的互相关性,ρii是因子的自相关系数,化简一下
因此,合成因子的自相关性取决于两个单因子的自相关性、截面互相关性,和直觉也相符。而moving average可以增加因子的自相关性,从而降低组合的换手。
04
交易成本
组合优化时需要考虑交易成本,从交易成本来源出发,有两类交易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包括交易费用以及买卖价差,这两种都是成交量的线性函数,因此固定成本可以建模为
对于可变成本,包括市场冲击和机会成本,市场冲击指投资者交易导致的价格变动,导致成本上升。这部分是非线性的,没有固定的形式,可以用二次模型近似表示
并且二次模型更容易去优化求解。
05
单个资产的优化
单个资产的线性成本下进行组合优化
求导之后可以求出最优值
其中,
过程略过,详见原文。权重变化的图像长这样
θ是换手惩罚系数,θ越高,wc越大,调仓的临界值越高,中间不调仓的部分越宽。对theta遍历,最优权重如下,这里假设期初的权重是50%,随着θ增大,交易量会下降到0。
如果是二次成本
公式推导略过,
这种情况下的权重随换手惩罚系数的变动如下图
对比线性和二次的惩罚项,可以明显看出,二次惩罚下,无论惩罚系数多大,始终都会有交易存在,无穷大的时候,接近于期初权重。
06
多资产优化
多资产时候,w是一个向量,二次换手惩罚下
如果拉长看很多期
这样可以把单期模型转化成一个多期模型
多期里,对两类信息,一类高IC但高衰减的快信息,一类低IC但低衰减慢信息,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加大慢信息的权重,降低快信息的权重,可以增加多期的IR。
写在最后
第一篇以换手开篇,原因在于换手在组合优化里有着重要的作用,不考虑成本的组合可以直接最大化组合alpha来获取,考虑换手后,信息会被分成文末说的两类,一类高换手高alpha,一类低换手低alpha,等权来使用必然不是最优的方法。
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能有低换手高alpha的信息,但这个比较理想,比较现实的是通过模型处理来降低换手的同时较少的alpha,文中关于自相关的分析主要是想说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