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来自于黑马程序员课程
从vue2.0到vue3.0一套全覆盖,前端学习核心框架教程
注意:数据驱动视图和双向数据绑定的底层原理是 MVVM(Mode 数据源、View 视图、ViewModel 就是 vue 的实例)
v-text 指令的缺点:会覆盖元素内部原有的内容!{{ }} 插值表达式:在实际开发中用的最多,只是内容的占位符,不会覆盖原有的内容!v-html 指令的作用:可以把带有标签的字符串,渲染成真正的 HTML 内容!注意:插值表达式只能用在元素的内容节点中,不能用在元素的属性节点中!
在 vue 中,可以使用 v-bind: 指令,为元素的属性动态绑定值;
简写是英文的 :
在使用 v-bind 属性绑定期间,如果绑定内容需要进行动态拼接,则字符串的外面应该包裹单引号,例如:
<div :title="'box' + index">这是一个 div</div>v-on: 简写是 @
语法格式为:
<button @click="add"></button>
methods: {
   add() {
			// 如果在方法中要修改 data 中的数据,可以通过 this 访问到
			this.count += 1
   }
}event 的应用场景:如果默认的事件对象 e 被覆盖了,则可以手动传递一个 event。例如:
<button @click="add(3, $event)"></button>
methods: {
   add(n, e) {
			// 如果在方法中要修改 data 中的数据,可以通过 this 访问到
			this.count += 1
   }
}事件修饰符:
.prevent
<a @click.prevent="xxx">链接</a>.stop
<button @click.stop="xxx">按钮</button>v-show 的原理是:动态为元素添加或移除 display: none 样式,来实现元素的显示和隐藏v-if 的原理是:每次动态创建或移除元素,实现元素的显示和隐藏在实际开发中,绝大多数情况,不用考虑性能问题,直接使用 v-if 就好了!!!
v-if 指令在使用的时候,有两种方式:
直接给定一个布尔值 true 或 false
<p v-if="true">被 v-if 控制的元素</p>给 v-if 提供一个判断条件,根据判断的结果是 true 或 false,来控制元素的显示和隐藏
<p v-if="type === 'A'">良好</p>特点:
好处:
axios 是一个专注于网络请求的库!
发起 GET 请求:
axios({
  // 请求方式
  method: 'GET',
  // 请求的地址
  url: 'http://www.liulongbin.top:3006/api/getbooks',
  // URL 中的查询参数
  params: {
    id: 1
  }
}).then(function (result) {
  console.log(result)
})发起 POST 请求:
document.querySelector('#btnPost').addEventListener('click', async function () {
  // 如果调用某个方法的返回值是 Promise 实例,则前面可以添加 await!
  // await 只能用在被 async “修饰”的方法中
  const { data: res } = await axios({
    method: 'POST', 
    url: 'http://www.liulongbin.top:3006/api/post',
    data: {
      name: 'zs',
      age: 20
    }
  })
  console.log(res)
})在终端下运行如下的命令,创建指定名称的项目:
vue cerate 项目的名称vue 项目中 src 目录的构成:
assets 文件夹:存放项目中用到的静态资源文件,例如:css 样式表、图片资源
components 文件夹:程序员封装的、可复用的组件,都要放到 components 目录下
main.js 是项目的入口文件。整个项目的运行,要先执行 main.js
App.vue 是项目的根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