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3-09
必知必会 | 财务篇:财务数据有什么特点
必知必会系列第二弹,上周介绍了几个基础的财务概念,这周来介绍一下财务数据的特点~
LEARN MORE
图片由海艺AI绘制
先复习一下上周的概念
一周有7天,而我有6个周更的系列。别问我为什么每个系列都是周更的状态,而不是完结一个系列再开下一个系列,其实主要是因为一个系列做日更我有点写不动,而周更就可以坚持一下。
然而周更就会有一个问题,追周更的朋友们可能已经忘记上周讲了什么了,所以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周的内容。
上周花了较多的篇幅,引入了两个财务理念上和数分狗做分析时的区别,一个是权责发生制,另一个就是折旧和摊销。
简单回顾一下概念:
权责发生制(Accrual Accounting)是一种会计原则,根据该原则,收入和费用应在它们发生的时间点被记录,而不是在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的时间点。这种会计方法旨在提供更准确的财务信息,以反映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内的经济活动。
权责发生制与现金基础会计(Cash Basis Accounting)相对应。现金基础会计仅在现金实际收到或支付时记录收入和费用,而不考虑交易发生的时间点。
折旧和摊销是会计和财务领域的概念,用于计算资产价值的递减和费用的分摊。
折旧(Depreciation)是指长期资产(如房屋、机器设备等)在使用过程中价值的递减。折旧通常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期限进行计算,并以年度折旧费用的形式计入公司的财务报表中。
摊销(Amortization)是指无形资产(如专利、版权等)的成本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分摊。与折旧类似,摊销费用也以年度分摊的形式计入财务报表。
本着“优秀的数据分析师都是用原理解决问题”的理念,我觉得在介绍财务数据的特点之前必须介绍一下上面两个概念。如果对概念原理不清楚的话,讲财务数据的特点就是在就数论数。这一章节,也会顺着前面介绍的两个概念继续向下延展。
数据是double的
上一节简单地说了财务分析和数据分析的站位是不同的,但是并没有太做拓展,但是在介绍完权责发生制和折旧摊销之后,就有必要再次回顾一下这个站位的不同了。
财务面向的报表使用者不止是企业内部,还有外部的投资人,如果上市公司的话还有股民;而数分人面对的报表使用者其实只有企业内部的中高层管理者。你细品一下,外部人和内部人看数据,最核心的区别是什么,那就是外部人非常担心你的数据造假了。
不管是权责发生制还是折旧与摊销,这两个原则其实都用了折损时效性以保证数据的客观真实,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数据能反应真实的商业运作情况。然而在外部人的眼中,除了制定一个规则让你的数据不会偏离事实或者对事实有误导以外,防止造假也是必不可少的操作。防止造假的最好办法就是提高作假的难度,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就有了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既然提到了借贷,那就要说到另一个概念了,账户。
这里不扯太多的原理,一个简单又易懂的理由是,当财务做账有了账户和借贷的概念之后,造假的难度大幅度提升了。当年我们在学会计的时候,同学们经常自嘲,别说做假账了,不做错就已经很不错了。
以把手里的现金存进银行这样一个真实的业务为例来说,在这个场景下,财务需要记录两笔:
借:银行存款 XX元
贷:库存现金 XX元
同样的,拿这笔钱买了东西,财务上也是要做两笔账的。这就是上面这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当的由来,同时,这也是财务数据的一大特点:每一笔业务都有两条可以相互佐证的数据。
此外,借和贷并不是对应加和减的关系,对于借是增加还是贷是增加,取决于账户的的性质结构,一般情况下资产、成本、损益类的支出借方表示增加,相反贷方表示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损益类的收入借方表示减少,相反贷方表示增加。
对于数据狗们来说,理解借贷账户的规则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一旦理解了规则,只做纯粹的处理做起来还是非常容易的。
数据有很强的截面性
在提到财报的时候,大家一定对“XX年财报”这个说法并不陌生。
不能理解为什么财务数据倾向于使用截面数据的朋友们可以仔细想想,为啥自己写分析报告的时候一般是周报或者月报才写分析,日报只做简单的数据呈现不做深入的分析,就不难理解了。
上一讲有提到折旧和摊销的概念,看起来好像很简单是不是,然而一旦考虑上时间的因素和截面这个特点,你就会发现,折旧和摊销的方法其实对于最终呈现的数据影响非常大。
我们以公司配发给打工人的笔记本电脑为例,应该不需要解释,为什么这种东西属于固定资产吧。假设这些电脑是公司采购买进的而不是租的,这样更容易解释这个问题。此外,我们假设假设一台电脑采购成本是5000元,一台电脑的使用寿命是5年。
对于上面的假设做一点解释,假设使用寿命是5年,也就意味着5年后,这台电脑或许依然可以使用,但是在在公司资产的统计时应该被记为0元。
既然是要5年后为0,那么一个最简单的思路就是这么干:
第一年 5000
第二年 4000
第三年 3000
第四年 2000
第五年 1000
第六年 0
这种统计方法就叫做均速折旧法。
然而我们都知道,现实中卖二手货并不会考虑什么使用寿命之类的问题,而是一旦你用过了,那就是二手了,不值钱了。一台二手笔记本电脑,原主只用了1天,原价是5000,4997卖你你愿意买么?这就是匀速折旧法不合理/失真的地方。
为了让数据能够更加真实地反应公司的客观情况,聪明的财务人发明了其他折旧的方法,比如加速折旧法等等方法,比如我们这样记录:
第一年 5000
第二年 3000
第三年 2000
第四年 500
第五年 200
第六年 0
数据人应该对这个东西比较敏感了:钱还是那么多钱,但是统计期间变了!也就是说,如果在前面算少了,后面就得补回来,如果后面算少了,前面必然是多算了。这也就意味着,至少在折旧这个话题上,如果想要刻意美化一些数据是有可能的,毕竟财报是一年一年给出的。
一道思考题,顺着这个思路想想,为啥财务现财务找你取数总是一遍一遍改?
负数很正常
按照一般数分的思路,如果在销售额、销量这种地方见到负数,第一反应一定是数据有错误。然而这个数据如果是财务数据的话,可就未必是数据错误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年底报销的时候被财务下通牒X月X日之前必须把发票交上来,否则不予报销之类的经验。如果有的话,这个问题就容易理解了。
上面有讲到财务的站位决定了财务在做账的时候会受到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以防止作假。那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万一真的由于种种理由做错了怎么办?
一般数据人遇到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能比较简单,确认数据问题的根源是人为错误导致的还是系统bug还是数据处理逻辑漏洞,确认影响的数据范围是单点问题还是大批量问题,确认完毕之后,不出意外的话会对相关数据进行修正&重跑数据报表。
这种修正,势必会导致一些我们已经给出去的截面数据是错误的,数分人的一般做法是做完修正之后,发个通知,告诉大家上月业绩数据以最新版本为准。有心的人可能还会加一个检查项,避免下次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基本做到这里这事就算过去了。
然而到了财务这里,做法就比较复杂了。和数分不一样的是,财务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对错误进行“upate”处理,只能再做一笔冲销,把之前的错误冲抵了。
举个例子,假设程序员小哥脑子一抽把小数点和千分位符搞错了,导致张三的业绩本来是100.000,一个bug误记成了100,000(虽然这个事故不大可能发生),数据人对报表的处理,基本就是简单粗暴的把100,000改成100,然后对出bug的人员进行严肃的批评。而财务怎么处理呢,这个时候+100000已经入账了,直接改成100是不行的,财务只能选择再记录一笔-99900。因为100000-99900=100,这样就把错误的数据进行了修正。
这个操作用专业的财务术语来说,叫做冲销。
冲销这个操作其实是最能从本质上反映财务人和数分人“数据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中的“真实”的侧重点的区别。
数据是对数据真实世界的反映,但是往往是对客观真实世界的一个侧面的反映。财务的真实,客观反映当时就是有一个错误的发生。而数分的真实,客观反映上个月的业绩确实没有那么多。
本期介绍了财务数据的三大特点,下一期会继续介绍数据狗需要接触的财务名词。
关于数分狗必知必会系列
以上为初步更新计划,实际更新内容可能根据大家的反馈调整,对本系列内容有兴趣或者有什么想听的话题,可以来唠嗑群告诉我,我可以现炒现卖,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