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测试有没有必要入局 AI ?

测试有没有必要入局 AI ?

作者头像
CKL的思考
发布2024-04-17 15:40:03
970
发布2024-04-17 15:40:03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CKL的思考空间CKL的思考空间

生成式 AI(GAI) 带来的热度已经持续了有一段时间,从 ChatGPT、Midjourney,到最近爆火的 Sora,它似乎总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所以我觉得也是时候可以浅浅地(理解实在有限)讨论一下这个新的事物。

AI 给测试造成了什么影响,反正也是众说纷纭。支持者的观点是 AI 肯定会在未来颠覆测试的岗位性质,毕竟现在不管是大小厂都在布局 AI,并且这么长时间的热度也说明它并非空穴来风;而反对者则认为前者是在故意制造焦虑,AI 并没有想得那么强大,等这波热度过去也就销声匿迹了。

去年有位同事做了一个概括我认为挺到位的,AI 对我们的影响就是两个方面:智能化测试和测试智能化。智能化测试的意思是智能产品的能力测试,测试智能化的意思是借助 AI 的能力来帮助我们做测试。

智能化测试其实到现在还没有比较系统化的理论出来,各个团队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摸索。AI 产品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预期输出不像之前那样是个精确值,比如让 AI 帮我们总结一份长文档的摘要,预期值是什么?无法被准确描述。

所以我们只能使用打分的机制,在主观上评价它的结果表现,而且一个人的评价也是有偏差的,还得引入群体评价机制。因此即便是有一套方法论出来,我们也很难去做效果上的验证,或者说我们只能提出过程实践建议,而不是完整的 PDCA 质量管理流程,这就给智能化测试的价值造成了一定的模糊空间。

智能化测试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对模型的效果评价受测试集的影响很大。比如有一个物理模型,我们的训练样本都是基于标准大气压,得出“水在 100 度的时候沸腾”的结论,如果我们没有识别出气压这个特征,测试集同样是基于标准大气压来进行,就会错误地评价该模型。

传统的测试用例设计主要依赖于等价划分和边界测试,模型的特征可以近似地理解为“等价类中的类”,但是相对于传统测试场景,模型的有效特征更加不明确、不可知、不可穷举,这就让传统的用例设计理论失去用武之地,给智能化测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还有,不同行业之间的模型,特征基本都是不重叠的。A 行业的测试集与 B 行业的测试集,几乎没有复用的可能性,这使得可以大范围应用的通用智能化测试体系的前景变得十分渺茫。由此来看,智能化测试的道路,恐怕还有很长。

测试智能化也有类似的问题,尽管目前的确是有测试代码自动生成这样的成品,但是精确度却不如早前基于规则的生成方式。毕竟后者只要符合规则,能够保证 100% 的可靠性,而前者能有 80% 的准确性就不错了。

测试的 AI 产品化毕竟和其他 AI 内容生成产品不同,ChatGPT 有时候回答跑偏也没有什么,测试可是需要有较高的准确率。基于此,为了最终的结果,测试智能化后期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预,因此测试智能化主要用于辅助内容生成,能够带来一定的效能提升,但还远远没有达到“完全取代”的地步

回到开头的部分,不管是文生文、文生图、文生视频,主要突破的还是在内容生成领域。所以目前测试智能化的新应用场景也与内容相关,比如通过需求生成用例,通过业务代码生成测试代码等等。这里不要与常规理解上的“通用智能”混淆,不用过份夸大它的能力,但是它在将来很可能会成为 AGI 的基础。

虽然当前智能化测试和测试智能化还处于探索的阶段,但是现在入局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是随着 AIGC 产品化越来越快,智能化测试在未来大概率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另一个是从 GAI 的演进速度来看,AGI 有可能在未来的 3~10 年内取得突破,我们早点接触总归不是什么坏事。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4-04-16,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CKL的思考空间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腾讯云服务器利旧
云服务器(Cloud Virtual Machine,CVM)提供安全可靠的弹性计算服务。 您可以实时扩展或缩减计算资源,适应变化的业务需求,并只需按实际使用的资源计费。使用 CVM 可以极大降低您的软硬件采购成本,简化 IT 运维工作。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