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架构师基本功:如何画好一张UML用例图?

架构师基本功:如何画好一张UML用例图?

作者头像
腾讯云开发者
发布2024-08-14 18:39:05
660
发布2024-08-14 18:39:05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腾讯云开发者】

在做程序设计的时候,开发同学往往都有类似的困惑:分不清楚业务用例图、系统用例图都是什么,二者的区别是什么,也不确定自己画的图对不对,会不会被评审挑战。 本文作者从业务建模角度切入,详细拆解了业务用例图和系统用例图的分析与画法,相信能够帮助你在之后的设计中画图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号外!「鹅厂程序员面对面」本周四晚直播精彩继续,预约观看有机会抢鹅厂周边好礼!

01、从业务建模到业务用例图

1.1 愿景

做任何事情,第一步是要想清楚为什么去做,有没有价值,给谁带来价值,如果这些都没有想清楚,那事情多半走不了多远。

而业务建模的第一步,也是先要理清楚我们的愿景是什么。

如果缺乏清晰、共享的愿景,开发人员会在错误的方向上狂奔,做得越多,浪费越多,却反而还乐在其中。 《软件方法》

考虑愿景时,我们应该问自己的问题是,东西最应该卖给谁,以及对他有什么好处。

思维不能停留在做一个“可以工作的软件”,而应是“可以卖的软件”,这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同时,愿景也应该与团队内所有人共享,只有大家都有清晰的愿景,才能把力往一处使。

那如何得出清晰的愿景呢?

  1. 定位目标组织及其“老大”(也就是系统最优先照顾其利益的那个人)
    1. 定位人群:人群属性必须细化再细化,要找到最有代表性的老大进行调研,而不是大街上随便找一个人,随着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完善,想要得到市场,只有深耕行业,深耕的意思就是要细化人群,好比要做一个文本编辑器,Word、WPS 等已经很好地满足了绝大多数人的需求,你再去做一个标准编辑器很难卖出去,更好的选择是选择一个细分领域,如医生的病历编辑器,然后把调研的人群定位于医生群体;
    2. 定位机构:先明确机构的范围、要替换的既有系统(人脑或电脑),老大应该是目标机构的主管或负责人,且是业务负责人,而不是 IT 负责人,也不是企业最大的领导。在和传统企业或机构的合作中,我们往往会对接一个信息中心主任,但要明确老大应该是最了解业务的人,而不是管信息化的人,只有这样才能靠近最真实的需求。
  2. 提炼改进目标。要注意的是,目标应该是改善组织行为的某个指标,如 IoT 设备的材料提交速度、审批步骤等,而不是系统的功能,也不是系统本身的规模、质量,这些都是基于指标分析出的需求和结果

愿景必须有具体的定义,不能是“正确而无用的废话”,大而泛的目标谁都会提,真正具有指导意义的,是具体的细节定义。

业务示例:

假设我们想打造一个 IoT 管控业务中的设备售后咨询系统,那么我们首先也需要明确我们的愿景。

如前所说,愿景需要明确人群机构,还需要有明确清晰的目标定义。那么一个 IoT 管控业务的售后系统愿景大致如下所示:

1.2 业务用例图

当我们有了愿景,就等于明确的知道了“老大”及其代表的组织对哪个现状指标不满意,而这也是我们要做的软件系统的目标。

然而知道目标不代表知道怎么达成目标,要解决组织存在的问题,就要先分析组织的现状。

分析现状实际上就是分析我们所要涉及的领域,其业务是如何流转的,然后基于现状,再去寻找其中的改进点,以达成我们的愿景目标。

这里对业务现状的分析,就是以业务用例图的形式进行。

业务的用例图,表示了从外部看,一个组织的价值。

业务用例图有几个组成部分:

  • 业务执行者:指组织的边界外,和组织交互的其他组织(人群或机构);
    • 业务的执行者应该是组织,而不是个人或者系统(因为他们都可能被替代),只有组织才反应了业务的交互;
    • 时间不应该被作为执行者,而应该是对应的业务组织。
  • 业务用例:业务执行者希望通过和所研究组织交互获得的价值(如取款、存款等)。它代表了组织的本质价值,很难变化,会变化的只是用例的实现——业务流程(如取款机取款流程、网银转账流程等)。

业务流程内,才对应具体的业务对象:

  • 业务工人:组织内部的人,可被其他业务工人或业务实体替换;
  • 业务实体:组织中的非人智能系统。

但业务工人和业务实体不需要在业务用例图出现,他们不是组织的价值,而是成本,时刻记住,业务用例图表现的是组织对外部的价值。

所以业务用例图往往很抽象,很简单,在这一步,我们的目的是理清我们所研究的组织的价值所在。

而我们要做的,是对这种有价值的业务用例,进一步研究其业务流程,找到改进点,而这就是我们软件系统的着手点。

业务示例:

对于我们的 IoT 管控售后系统来说,业务用例就是我们设备的用户来咨询运营问题,并由运营人员解答问题,这个就是售后部门的价值所在,如图所示:

1.3 业务序列图

在找到业务用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用例的业务流程,这需要借助业务序列图的帮助。业务序列图描绘的是该业务用例的流程现状。

要如实地画出现状的序列图,只有描绘现状,才能找到改善的途径。

而不能是描绘想象中的或打算做的样子(这会导致改进点可能根本不合适或者已经被实现了);

也不能是组织给出的所谓规范(那是理想情况,实际流程可能与规范大不相同,毕竟人都会钻空子或者节省力气,如何保障流程按规范进行,也是一种改进点);

更不能因为是创新产品就认为没有现状(大部分创新都是基于某个既有流程做的改进,很少有凭空创造需求并成功的)。

业务序列图主要由业务对象和消息构成,长得很像研发人员熟悉的时序图。

序列图上的业务对象的最小颗粒是人和非人系统;消息是指业务对象 A 请求业务对象B做某事,或A调用B做某事的服务,做某事是 B 的责任。

在画业务序列图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反模式(不好的做法):

  • 业务对象突然细化到某个存储载体,如“关系型数据表”,这不是改进业务流程所关心的(除非改进的是一个数据库系统之类);
  • 业务对象扩大到某个组织,而不区分内部的人或系统,这会导致可能遗漏改进点;
  • 关心与核心域流程不影响的各种系统(如通讯工具、word 文档等),这同样不是业务流程关心的(除非你就是要改进这一点);
  • 把定时器当做执行者(业务对象),执行者是时间,定时器只是和时间打交道的边界类;
  • 赋予业务对象超出其能力的责任,如发送写专利的消息给 word,word 本身并不会写专利,专利是专利人写的,word 只用于“编辑专利文档”;
  • 包含系统内的多次细致的交互流程,过于繁琐,又不在改进点内;
  • 把一个不具备智能的消息传递参数(如某个物品)当做业务对象;
  • 消息内容中包含“请求”二字,箭头本身就包含了请求的意思。

业务示例:

这里我们尝试绘制一下 IoT 管控的售后服务现状的业务序列图,经过了解,业务的现状是,使用设备的用户会直接咨询运营人员,提出他们使用过程中的疑问,而运营人员则需要对疑问一一作出解答:

画好业务序列图后,我们就要看看这个图中,存在什么改进点,可以被我们的软件系统所解决,也就是有没有可以让我们发挥价值的地方。改进模式一般分以下几类:

  • 把物流变成信息流(物体和人的流动,改为信息的流动,常见于各种信息化、线上化);
  • 改善信息流转(减少人与多个系统打交道的流程,减少系统间沟通不畅);
  • 封装领域逻辑(把人的经验与思考封装到系统中,需要深耕领域业务,现在这种改进的比重越来越大)。

业务示例:

在 IoT 管控的售后服务现状序列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售后服务的现状全部都由人力组成,其问题和解答的流动是由人来传递的。

那么改进点就很好找了,我们尝试“把物流变成信息流”,以达到我们的愿景,即:在不影响用户售后咨询体验的前提下,减少客服人员处理售后问题的工作量。

我们在这个业务流程中,引入客服系统。

一方面沉淀常见问题,供用户快速获取答案。另一方面让客服来回答一些比较常规的问题,解决用户的进一步人工咨询的需求,把我们的运营人员从重复的咨询解答劳动中释放出来。

此外,我们也搭建一个售后系统,作为连接用户与客服的桥梁,实际上这个售后系统包括微信小程序、后台模块等,但作为研究过程来说,他就是一个整体的售后系统。那么改进后的业务序列图便如下所示:

如果发现一个业务流程已经很完善了,很难找到常规的改进点了,怎么办呢 ?这里有一些建议:

  • 遇到困难、资源受限等问题,展开想象,打破思维障碍,而不是接受现实做一个普普通通的系统;
  • 用廉价的方案来“山寨”富豪、高官的生活(如下属们周到的服务安排),再把这种生活复制给普通人;
  • 观察和调研领域内最成功的组织,找到其中的借鉴点,不能闭门造车。

02、从需求设计到系统用例图

当我们列清楚了领域业务的现状,也想清楚了应该怎么改进来体现我们的价值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研究我们的系统了。

实际上,就是我们要开发一个系统,需要列出有哪些需求点。

我们系统要实现哪些流程?这些流程有什么约束条件和步骤?怎么找到涉众真正的需求?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系统设计前要明确的,有的才能放矢。

2.1 需求启发

如何找到改进点,上文已经有建议,这里更加深入介绍一下,当要具体考虑需求细节前,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多从涉众处了解到他们的真实需求,前文也说过,要找到真正的涉众和“老大”,去得到需求的启发。在和涉众沟通时,应该尽量以其能够快速理解的方式,而不是画一个 UML 图去沟通。UML 图适合在软件开发团队内部作为专业的交流手段,和涉众交流时,则应该视其习惯转换成合适的形式来获取需求,他们熟悉网页界面,就拿原型沟通,他们熟悉文件材料,就拿文件讨论。

做需求启发时,有几个手段和注意事项:

  • 与涉众沟通前,要充分调研好资料,做好知识储备,才能让沟通过程有价值,不能什么也不清楚就去问,没人愿意花时间教你;
  • 针对个体很多的涉众,可以问卷调查,但要注意避免无效答卷(可以埋钉子问题,筛选出明显乱答的);
  • 做访谈,和真正的不同涉众进行访谈,不能只找好交流的人交流(如只咨询熟悉手机的年轻人,不管中老年);
  • 善观察,观察涉众的环境、工作流程,甚至亲自去体验;
  • 研究竞争对手,在竞争过程中,不同的阶段需要有不同的战略意识:
    • 开拓者:作为市场领先者,要开拓本领域,不要只关心追赶者;
    • 追赶者:研究领先者的优点,攻击其强势外表下背后的弱点;
    • 侧翼战:专攻细分市场做创新,也能占据一份市场;
    • 游击战:依靠地域优势、人际关系来生存,并逐渐凝聚出自己的特色。

通过需求启发,希望能够打造出尽可能有价值的系统来。

2.2 系统用例图

确定需求后,就可以画系统用例图。

我们之前曾经画过业务用例图,业务用例的重点是理出组织对外部的什么人群提供了什么价值。

而系统用例图就更细化一点,对外部的什么个体,提供了业务流程中的什么价值。

首先还是要明确“系统”这两个字。

什么是系统?系统封装了自身的数据和行为,能独立对外提供服务的东西。

注意,是能够独立对外提供服务,不是某个页面,也不是某个功能模块,更不是某个数据表。

系统的边界是责任的边界,而不是物理边界(如同一个系统可能包括不同服务器、移动终端等,但他们都是一个系统)。

系统用例图依然有系统执行者。

这里的系统执行者与业务用例图中的业务执行者也有所不同。

系统用例图中的系统执行者,是在所研究系统外,与该系统发生功能性交互的人(不是组织)或其他系统。

系统的执行者必须和系统有直接交互,不能是间接交互。

比如售票员是售票系统的执行者,但购票人不是。除非售票系统必须经过购票人的确认,那购票人就成了辅助执行者,但如果仅仅是展示信息给购票人看,那依然不是执行者(因为不需要等待购票人交互就可以完成用例)。

这里提到了执行者的类别,有两种:

  • 主执行者:主动发起用例的交互,箭头从执行者指向用例。
  • 辅执行者:在交互的过程中被动参加进来,箭投从用例指向执行者。

系统与系统执行者的交互必须是功能性的交互。

什么叫功能性交互呢,比如点击鼠标就不算功能性交互,鼠标也理所当然不应该是系统的执行者。

再来看用例,对系统用例图中的用例,也有以下几点要求:

  • 在业务序列图中,从外部指向系统的消息,即可映射为系统的用例,所以画好业务序列图,也就能得到准确的系统用例;
  • 用例必须是可以对执行者带来价值的,而不是任何一步繁琐的交互都算;
  • 用例要明确其主要的目标客户,而不是谁可以来做就算作谁的用例,用例满足的是目标用户的期望;
  • 用例不能描述为数据库某个表的增删改查,而应从涉众的业务需求出发,描绘真实使用场景;
  • 不要把不同涉众的看起来实现类似的用例合并起来,比如把不同用户的查看行为合并为一个查看用例(如员工查看信息,组长审核信息),实际上他们的涉众、用途都是不同的:
    • 这里需要警惕:需求不要有“复用”的思想,如果考虑了“复用”,就要警惕是否转换到了设计的视角来思考问题;
    • 多个执行者不能指向同一个用例,如果真的无区别,那就应该泛化出更抽象的执行者,如果有区别,则应该区分为不同用例。
  • 系统用例不用分层次,如果分了,可能是研究的对象没明确好;用例图中也不应该分模块、子系统,这是设计的思路;
  • 用例命名,采用动宾结构,(状语)+动词+(定语)+名词。

业务示例:

在 IoT 管控的售后服务系统改进后的序列图中,我们已经把我们的系统进行了标红。

那么所有从外部指向 IoT 售后系统的消息,都可映射为我们系统的用例,这样系统用例图就比较简单:

2.3 用例规约

系统用例,描述了系统对外提供的一个个服务与价值,实际上是系统要达成的一个功能目标。

但要落实到需求方面,还远远不足,需要更加细化。

就好比我们日常接触到的需求单,只是一个标题明确做什么东西,是不够的,需要细化各种条件、约束、步骤、分支等等,用例规约就是在细化这些内容。

在画好用例图后,就可以进一步细化用例规约。

用例规约可以是文档的形式,但也可以直接画在 UML 图中,主要还是讲清楚细节。

一般来说,细节需要明确的会有下面这些内容:

  1. 前置、后置条件:
    • 前置条件是用例开始前要满足的约束:必须是系统能检测到的!
    • 后置条件是用例成功后的约束,是某种状态,而不是一个动作。
  2. 涉众利益:要考虑用例过程中,涉众的利益,涉众来自系统的人类执行者,要充分考虑上下游以及信息来源的涉众,综合考虑他们的利益诉求。
  3. 基本路径:记录一个系统用例的步骤
    • 用例最成功和最核心价值的路径,就是基本路径;
    • 路径交互一般可分为四步:请求、验证、改变、回应;
    • 路径书写的注意事项:
      • 时间的请求写“当到达时间周期时”;
      • 验证步骤不要写“是否”,直接写期望的结果;
      • 与辅执行者的交互可以是回应;
      • 主语要明确责任方(只能是主执行者或系统);
      • 步骤要使用业务的核心术语描述,不要用不同的习惯用语;
      • 不要涉及界面交互的细节,这是设计约束;
      • 需求的判断标准是:“不这样不行”,而不是“这样也行”,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4. 扩展路径:记录异常、意外情况处理的路径,需要注意:
    • 系统能感知到的意外才需要扩展路径;
    • 设计、开发不足导致的错误不是意外扩展,比如数据库保存失败,这不是需求需要关心的;
    • 不引起交互行为变化的选择分支不是扩展;
    • 界面跳转不是扩展。
  5. 补充约束:其他可能需要明确的细节
    • 字段列表。
    • 业务规则。
    • 质量需求。
    • 设计约束。

有了以上这些信息,基本就能对需求有一个完整的描述和印象了。

03、总结

技术同学写的代码,只有落到业务上才能真正产生价值。企业的利润=需求 - 设计,真正带来利润、最为重要的,还是需求。把功夫下到这里,走对了方向,才能有所成就。

而分析与设计,更多地是如何完善自己的系统,如何做到快速响应细节的变化。

我们作为研发人员,在思考设计之外,也许更应该多想想,手头所做的事情到底有没有价值,我们的涉众,到底是真实的用户还是老板。

做真正有价值的事,真正投入去了解自己的业务,去理解接触的行业,其实就已经在另一个层面上,向更好的设计迈进了一大步。

如何画图只是实现思路具现化的一种手段,真正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

面对一个新的领域、新的业务,或者新的场景,首先思考一下,你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想要带来什么好处?此乃愿景。

然后,面对领域/业务,想清楚他现在到底为涉众提供了什么样的核心服务,即业务用例。

接着,梳理好业务的现状,准确地理出目前的流程,得到业务序列图,至于怎么调研,方法很多,实践出真知。

再想一想,要达到你的愿景,可以对现有的流程进行什么改进?这所谓的改进,到底有没有给涉众带来价值?

如果业务场景还没有接入信息化,或者接入程度低,或许可以很明显地带来价值,但如果已经有其他的竞争者介入,你如何带来更大的价值呢?

这就是你要做的系统,而系统中涉及到的执行交互点,就是系统用例。

接下来就是我们最熟悉的东西了,想好需求,明确需求规约,细化出要实现的一切。

对于设计方面,也推荐一种相似的设计方法,叫做领域驱动设计(Domain Deiven Design,DDD)。

这种设计思想,就是通过边界划分,将复杂业务领域简单化,帮助我们设计出清晰的领域和应用边界,保证业务模型与代码模型的一致性。

我们都很熟悉从需求细节到设计的部分,却往往遗漏或不去思考最开始也是最重要的东西——业务建模,或者是觉得自有领导去想,或者是认为这不是自己的专业方向,但谁想卖一辈子的糖水呢~

祝心有所梦者,皆能得其所愿。

-End-

原创作者|欧霄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4-08-14,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腾讯云开发者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01、从业务建模到业务用例图
  • 02、从需求设计到系统用例图
  • 03、总结
相关产品与服务
云直播
云直播(Cloud Streaming Services,CSS)为您提供极速、稳定、专业的云端直播处理服务,根据业务的不同直播场景需求,云直播提供了标准直播、快直播、云导播台三种服务,分别针对大规模实时观看、超低延时直播、便捷云端导播的场景,配合腾讯云视立方·直播 SDK,为您提供一站式的音视频直播解决方案。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