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为SSD先进主控厂商系统设计PR内容,从中可以一窥国外主控设计理念。
现代固态硬盘(SSD)的需求和挑战
| |
|---|
- 性能和功率- 容量- 在企业基础设施中进行SMART监控和维护- 调试能力- 安全性 | - 数据量的增加- NAND、DDR、SSD等技术的演变- 供应链- 多种产品SKU- 互操作性- 安全协议的变化 |
Microchip SSD主控灵活可编程架构全景。
稍加拆解下图中的模块,可以分为3个组成部分,分别是:
- 1. 连接外部通信的PCIe子系统,是数据传入传出的外部通道;
- 2. 可编程的处理器中台,内含多种可灵活组织的模块适用于不同数据场景;
- 3. 连接后端存储单元的闪存子系统。
闪存子系统中的LDPC(Low-Density Parity-Check) 是一种用于纠错的编码技术。LDPC码是一种线性分组码,具有低密度的校验矩阵,可以有效地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或存储过程中的错误。在闪存存储设备中,LDPC技术被用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减少由于闪存单元老化或损坏导致的数据丢失或错误。
高性能系统设计
图中左侧架构突出:在追求高性能存储系统时,要额外重视两个要素,
- • 内部互联网络的设计和实现;
- • 数据处理单元(DPU)
右侧要点:
- 1. 为提高性能,可以通过数据处理加速器引擎改进可选的NVMe®流和关键值特性
- 2. 架构针对最常用的IO大小进行了优化,如4K、512+保护字节等
- 3. 缓存一致性互连网络
- 4. 子系统间的并行操作
- 5. 更高数量的队列对以实现扩展
- 6. 优化的片上缓冲区和控制器内存缓冲区
- 7. 可配置选项,以达到所需的IOPS/Watt或GBPS/Watt
图主要表达了一个高性能存储系统的架构设计和性能优化策略。图片分为两部分:左侧展示了系统的整体架构,右侧列举了具体的性能优化特性。
大容量系统设计
大容量SSD是整个闪存行业的发展趋势,于此要重点关注:
右侧要点:
- 1. 闪存和DDR设备经历了大量演变,以提供更高的密度和更快的性能,满足行业需求。
- 2. 闪存设备在层数方面有所发展,如SLC、MLC、TLC和QLC,并采用了更新的技术,如3D。
- 3. 这种限制强烈要求提供一种灵活且更易于适应的方式,以便轻松迁移到新一代NAND设备。
- 4. 这种灵活性可以通过限制硬件控制并启用灵活的编程架构来实现。
- 5. 灵活的编程架构意味着所有NAND命令都由固件或称为微代码的小型固件控制。
监控和维护
右侧要点:
MLE和AI引擎可以在闪存控制器上用于监控和维护
MLE算法有潜力降低闪存读取的误码率(BER)
- • 顶级企业级SSD控制器已经包含MLE
- • MLE的总节点数、深度、功率优化预计在未来迭代中会增长
- • MLE可以实现数量级的BER降低
- • Flashtec® PCIe® Gen5控制器具有内置的应用无关MLE引擎
信用引擎可用于管理PCIe通道的仲裁,以优化读写性能并监控最低性能要求。
基于ML引擎的灵活设计,通过在固件上实现ML单元,丰富SSD硬件功能。
调测功能可通过外围设备实现。
右侧要点:
闪存控制器可以设计成以下方式:
- • 闪存、PCIe® 或 DDR(即初始化、裕量数据)诊断可以在现场收集
- • 安全位可以用于锁定调试接口
- • 主要接口的寄存器状态位
- • 调试(软件工具)以简化流程
互操作性设计,借助前后端的接口模块
右侧要点:
- • 可以架构灵活的硬件组件
- • PCIe® 模拟前端(serdes HW)由固件控制以允许"调谐"
- • 轻量级微控制器用于创建自定义命令,以允许NAND协议变更的灵活性
基于DPU模块实现安全策略
右侧要点
灵活的架构可以提供:
- • 单芯片硬件信任根
- • FIPS 140-3 二级合规性
- • 提供一次性可编程位字段,以在制造后锁定接口
- • 在控制器上安装一个用于加密操作的引擎,以加快安全处理速度
总结
- 1. 现代SSD的要求和挑战,包括性能、容量、SMART监控和维护等方面的需求,以及NAND、DDR等技术的发展对SSD的影响。
- 2. 强调监控和维护的重要性,提出了机器学习引擎(MLE)和信用引擎(CE)等算法来提高闪存读取的BER率,并探讨了如何利用闪存控制器进行调试。
- 3. 如何解决兼容性问题,提出采用灵活硬件组件和控制闪存协议的方法。
- 4. 安全性的必要性,提出了单芯片硬件根信任、FIPS 140-3级别2合规性和加密操作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