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三代测序技术100问(1):NGS与第三代测序,如何做出明智选择?)中,我们厘清了二代与三代测序技术的适用边界,明确了选择需“因题施策”。然而,踏入三代测序的大门,新的抉择又摆在面前: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长读长技术平台主要由两大阵营引领——美国的PacBio(Pacific Biosciences)和英国的ONT(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它们的技术原理、性能特点和应用侧重各有千秋,常常让研究者们,特别是准备首次尝试三代测序的团队感到选择的困惑。
我们继续邀请到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李冕博士(PS. 三代测序技术和仪器发烧友),为大家深入剖析这两大平台的特性,帮助大家在PacBio和ONT之间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要理解如何选择,首先得明白它们是怎么‘读’DNA的,”李博士谈到,“尽管目标都是获取长读长序列,但PacBio和ONT实现的方式截然不同。”
PacBio采用的是单分子实时(Single Molecule, Real-Time, SMRT)测序技术。其核心在于观察单个DNA聚合酶在合成互补链时的行为。当带有荧光标记的碱基(dNTP)被掺入新链时,会发出特定颜色的光信号,被高灵敏度检测器捕捉,从而实时读取碱基序列。近年来,其环形一致性测序(Circular Consensus Sequencing, CCS)模式,通过对同一DNA分子进行多次环状测序并整合信息,能够产出高保真(HiFi)读长,这是PacBio的一大杀手锏。
ONT的技术则完全不同。它利用生物工程改造的纳米孔蛋白嵌入特殊膜中。当单链DNA/RNA分子在电场驱动下穿过纳米孔道时,不同的碱基(或碱基组合)会对孔道内的离子电流产生特征性的扰动。通过实时监测这些电流信号的变化,并借助复杂的算法进行解码(basecalling),就能推断出通过的碱基序列。这种方式原理上对读长没有限制,能读多长,取决于你提供的DNA片段有多长。
了解了基本原理,我们再来看看大家最关心的性能指标:
基于上述特点,李博士给出了清晰的选择建议:
“需要强调的是,三代测序技术仍在飞速发展,无论是PacBio还是ONT,其性能指标(准确度、读长、通量、成本)都在不断优化。”李博士总结道,“今天的选择建议是基于现阶段的技术水平。在做决策时,务必关注最新的技术进展和发布。”
同时,他也提醒大家,现阶段三代测序的成本相较于二代仍然较高。因此,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预算限制以及对技术更新的预期进行综合评估至关重要。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考虑设计PacBio和ONT的混合测序策略,或者三代与二代结合的策略,取长补短,以最高效、经济的方式达成研究目标。
最终,选择PacBio还是ONT,并非一道简单的对错题,而是一个需要根据自身研究“量体裁衣”的过程。希望今天的解析,能为你在这条技术选择的岔路口,点亮一盏明灯。
下一问预告:了解了平台选择,我们接下来将深入探讨三代测序商业化服务如何选择。敬请关注《三代测序100问》的后续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