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点扎心的。
先看看那些互联网大厂,美团、阿里、京东,声嘶力竭地喊着“All in AI”,一边,却是在外卖的红海里拼得你死我活。他们的AI,更多用在了怎么给你推送一张优惠券,怎么优化骑手的送餐路线。
嘴上全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这就是我们AI圈的第一个现实:雷声大,雨点小,雨点还全下在了看得见钱的地方。
当大家还沉浸在这种AI赋能生活的幻觉里时,一盆冷水,不,是三盆冷水,接连泼了下来。
第一盆,很多人早上醒来,发现自己最顺手的编程工具Cursor,里面最好用的Claude模型,对中国大陆IP直接“Say No”。这玩意儿不是国产的,但国内无数顶尖的程序员都在用。现在人家一句话,你的生产力工具直接半残。
第二盆,明星AI公司Manus,前脚还在被捧为希望之星,后脚就直接跑路新加坡。总部迁移,国内团队大裁员,社交账号删得干干净净。这不叫全球化,这叫跳船。
第三盆,之前被吹上天的DeepSeek,它却像断了网,迟迟没动静。
三件事,砸得人头晕眼花。
把它们串起来看,你会发现一个让人很不舒服,但又无法回避的真相:我们在AI这条路上,走得可能没那么稳。
我们总爱说,世界AI看华人。OpenAI里有华人科学家,马斯克最近新发布Grok4的核心团队大部分也是华人,好像我们已经站在了牌桌的主位上。
醒醒吧。
Claude被禁,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用得最顺手的工具,核心的发动机是人家的。人家想让你用,你就用;不想让你用,你一点办法都没有。
Manus跑路,又说明了什么?说明在国内做顶尖的AI太难了。最直接的,就是算力。你想买最牛的芯片,对不起,不卖给你。公司要发展,要活下去,怎么办?只能跑。跑到能买到芯片、能拿到国际投资的地方去。
这才是赤裸裸的现实。不是我们的人不聪明,不是我们的工程师不努力,是我们的根基,还不够硬。
我们太习惯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房子了。应用层玩得风生水起,短视频、电商直播、外卖算法,我们把这些做到了世界第一。我们用AI来优化流量,提高效率,把商业变现做到了极致。
但这有什么用呢?
地基是人家的,人家随时可以釜底抽薪。今天断你一个模型,明天断你一批芯片,你盖得再高的楼,也得晃三晃。
这给所有中国的AI从业者,提出了一个灵魂拷问:
我们到底是在创造未来,还是在给别人的未来添砖加瓦?
当我们的巨头还在为流量焦虑,当我们的创业者还在为一张GPU发愁,当我们的开发者还在担心下一秒哪个工具会被墙……我们离真正的AI强国,到底还有多远?
别再听那些弯道超车的故事了,现在是直道,拼的就是发动机和底盘。DeepSeek的沉默,Manus的出走,Claude的耳光,就是警钟。
浮夸的泡沫正在破裂,捧杀的喧嚣正在散去。
接下来,没有捷径可走。要么,就此沉沦,继续做别人的最佳应用市场;要么,就低下头,去啃那些最硬的骨头,去建我们自己的地基。
这条路很难,很慢,甚至很枯燥。
但今天之后,我们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