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企业加速出海,如何高效构建全球组网?

企业加速出海,如何高效构建全球组网?

作者头像
数据存储前沿技术
发布2025-10-09 10:37:21
发布2025-10-09 10:37:21
540
举报

阅读收获

  • 掌握SD-WAN主流定价模型(固定、混合、弹性、即用即付)的核心差异与适用场景
  • 学会基于流量特征选择最优计费方案,避免为闲置带宽支付冤枉钱
  • 理解AWS与Azure混合模型的关键区别:纯按需 vs 规模单元预留,指导云平台选型
  • 获得分阶段实施路径与供应商谈判策略,降低迁移风险并最大化成本收益

全文概览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网络成本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支出项。传统的SD-WAN固定带宽订阅模式虽便于预算管理,却常因流量波动导致资源浪费。随着云原生架构普及,混合计费与弹性带宽等灵活模式正逐步兴起。AWS、Azure等云厂商已实现“基础固定+按流量付费”的精细化成本模型,而国内厂商如青云也推出按小时计费的弹性带宽服务。这些新模式能否真正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不同业务场景下,哪种定价策略最具性价比?本文将通过真实场景建模与TCO分析,揭示SD-WAN成本优化的核心逻辑,助你做出数据驱动的决策。


01

定价现状:超越固定订阅

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的定价结构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演变。尽管市场主流方案仍普遍采用基于带宽的固定订阅模式,但为了满足企业对成本效益和网络弹性的更高要求,一系列更为灵活的计费方案已悄然兴起。本节旨在解构当前SD-WAN的定价模型谱系,在验证固定带宽模式主导地位的同时,系统性地介绍并定义用户所寻求的灵活替代方案,为后续的厂商分析奠定一个清晰、普适的分类法基础。

01

市场主流:基于带宽的订阅模型

当前SD-WAN市场,尤其是传统电信运营商及其云服务部门所主导的领域,最普遍的计费方式是基于带宽的订阅模型。该模型的核心是要求客户预先承诺一个固定的带宽等级(例如100 Mbps或1 Gbps),并签订一个固定期限(通常为月度或年度)的合同。为了鼓励长期合作,服务商通常会为更长的合同期限提供折扣。这种模式因其简单明了和预算的高度可预测性而被广泛采用。

主流厂商产品分析:

  • 腾讯云 (Tencent Cloud): 腾讯云的SD-WAN接入服务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其费用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次性的Edge设备费用和预付费的带宽费用 1。带宽费用按“元/Mbps/月”的单位定价,例如每月每Mbps 300元,并且设有最小12个月的购买周期和最小1 Mbps的带宽规格 1。这种结构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年度预算基线,但牺牲了应对业务流量波动的灵活性。
  • XX云 (CTyun): 作为国内电信旗下的云服务,XX云的SD-WAN定价策略同样遵循带宽订阅模式。其定价引入了阶梯累计计价方式,对不同带宽区间设置差异化单价。例如,国内内地带宽5M-100M区间为每月每M 45元,而101M及以上部分则降至每月每M 22元 2。这种阶梯定价旨在激励客户采购更高的带宽,对于业务稳定且流量需求大的企业具有一定成本优势,但对于流量具有明显潮汐效应的客户而言,依然存在成本浪费的风险。
  • 阿里云 (Alibaba Cloud): 阿里云的智能接入网关(SAG)产品线也主要采用“包年包月”的预付费模式 3。无论是硬件实例(SAG硬件)还是虚拟实例(SAG vCPE),其带宽费用均基于预先购买的固定带宽值和时长进行计算,进一步印证了这种模式在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 4。

优劣势分析:

  • 优势:
    • 预算可预测性高: 每月或每年的费用固定,极大地简化了企业的财务规划和预算管理。
    • 采购流程简单: 模型直观易懂,便于企业快速理解和采购。
  • 劣势:
    • 资源利用率低效: 对于业务流量存在高峰和低谷(即“突发”或“潮汐”特征)的企业,必须按照峰值需求购买带宽,导致在流量低谷期产生严重的资源闲置和成本浪费。
    • 财务灵活性差: 预付费和长期合同的模式锁定了资金,难以根据业务的实际变化进行调整。
    • 扩展性受限: 调整带宽通常需要重新协商合同或走变更流程,响应速度慢,无法满足敏捷业务的需求。

02

灵活替代方案的兴起:模型分类与解析

为了解决固定带宽模型的固有弊端,市场上涌现出多种更具弹性的计费模型。这些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将网络成本与实际使用情况更紧密地挂钩,从而实现成本优化。

  • 纯按用量计费(按流量付费): 这是最理想化的弹性模型,主要根据处理的数据量(例如,美元/GB)进行计费,固定费用极低或为零。该模型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成本效益,尤其适用于流量波动极大且不可预测的场景。然而,在SD-WAN服务中,纯粹的按流量付费模型非常罕见,因为它给服务商的收入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 混合计费模型(固定+可变): 这是全球超大规模云服务商(Hyperscalers)引领的、日益成为主流的先进替代方案。该模型将核心基础设施组件的费用(按小时或按月收取的固定费用)与数据处理的费用(按GB计算的可变费用)相结合。这种结构在保证服务商获得稳定基础收入的同时,也为客户提供了根据实际流量付费的弹性,实现了双方利益的平衡。AWS Cloud WAN和Azure Virtual WAN是此模型的杰出代表,其详细结构将在第二部分深入探讨 5。
  • 弹性带宽模型: 此模型在基础带宽订阅之上,允许用户根据需要“突发”或临时增加带宽容量。这部分弹性增加的带宽通常按更小的时间粒度(如按小时或按天)独立计费。这种模式为应对可预见的业务高峰(如季节性促销、月末结算)提供了极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青云QingCloud的SD-WAN服务是该模型的典型案例,它不仅支持在订阅和按带宽计费模式间转换,还提供按小时计费的弹性带宽服务 8。
  • 即用即付模型(按时长计费): 该模型通常由托管服务提供商(MSP)推广,其“即用即付”(Pay-As-You-Go)的含义更多地指向按服务使用时长付费,而非按流量付费。它非常适用于临时性需求,如建筑工地、短期活动或灾备演练。这类服务的定价通常不公开,需要与服务商进行定制化报价。例如,Digital Carbon提供的“SD-WAN On-Demand”服务明确指出,客户“仅为使用SD-WAN的时间付费” 9。

值得注意的是,服务商的定价模型往往是其核心业务基因的直接体现。

传统电信运营商和国内主流云厂商的商业模式建立在销售专用线路和提供可预测的月度经常性收入(MRR)之上,因此其SD-WAN产品自然倾向于固定带宽订阅 1。相比之下,AWS和Azure等全球超大规模云服务商的帝国建立在对计算和存储资源的精细化、按用量计费的基础之上,其整个技术和财务架构都为处理这种复杂的计费模式而设计 5。因此,当企业选择AWS或Azure的混合计费模型时,不仅仅是购买了一项网络服务,更是融入了一种云原生的消费哲学。这为通过敏捷的资源管理来实现成本优化开辟了道路,而这种理念在传统的电信合同中是难以想象的。

此外,市场营销中“即用即付”(Pay-As-You-Go)这一术语存在显著的模糊性,需要企业审慎辨别。它可以指按小时付费、按天付费,也可以指按流量付费 9。这种定义上的不精确可能被服务商用来模糊其真实的计费标准。因此,企业在评估任何声称“即用即付”的方案时,必须深入探究其计费的核心指标:费用是基于时间、数据量、连接用户数,还是这些因素的组合?具体的计价单位和费率是多少?只有明确这些问题,才能避免陷入营销术语的陷阱。

为了帮助决策者快速匹配业务需求与合适的定价模型,下表对本节讨论的几种模型进行了总结对比。

表1:SD-WAN定价模型对比分析

模型名称

核心计费指标

成本可预测性

突发流量处理效率

理想应用场景

带宽订阅模型

固定的带宽速率 (Mbps/Gbps) 和服务时长 (月/年)

非常高

低(需为峰值付费,导致闲置浪费)

业务流量稳定、可预测的大型企业分支机构互联

混合计费模型

基础设施组件的固定小时/月费 + 数据处理的GB费

中等(有基础费用,总费用随用量浮动)

非常高(成本与实际流量高度相关)

业务上云、流量波动大且需要与云生态深度融合的企业

弹性带宽模型

基础带宽订阅费 + 临时增加带宽的小时/天费

高(基础费用固定,弹性费用可控)

高(为可预见或短时的流量高峰提供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

具有明显季节性或周期性业务高峰的行业(如零售、金融)

即用即付模型 (按时长)

服务激活的总时长 (天/月)

高(在预定服务期内)

不适用(成本与流量无关)

临时项目点、活动现场、快速开通的短期分支机构


02

厂商剖析:灵活计费方案

在第一部分建立的定价模型框架基础上,本节将深入市场,对不同类型服务商的具体产品进行精细化、基于证据的分析。我们将从理论模型转向对真实世界中定价表和服务结构的实践性审视,揭示各家厂商如何实现和包装其“灵活”计费方案。

01

混合计费模型实践

全球领先的云服务商AWS和Azure凭借其成熟的IaaS/PaaS平台,将网络服务的定价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精细化水平。它们的SD-WAN解决方案是混合计费模型的典范,体现了云原生消费模式的精髓。这种定价的灵活性并非偶然,它是一个服务商底层基础设施和计费平台成熟度的直接反映。能够提供如此精细的定价,本身就证明了其拥有一个能够大规模计量和管理资源的强大技术底座。

  • AWS Cloud WAN:定价组件解析: AWS Cloud WAN的定价结构清晰地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体现了其纯粹的云消费理念 5。固定成本 (按小时计费):核心网络边缘 (CNE): 每个CNE每小时收费 0.50。这是构建全球网络的基础固定成本,每个部署区域都需要一个CNE。连接 (Attachments): 每个连接到CNE的VPC、VPN或SD-WAN连接点,每小时收费约 0.065 (价格因区域而异)。此成本随连接端点的数量线性增长。可变成本 (按GB计费):数据处理 (Data Processing): 从VPC、VPN或Direct Connect 发送至 CNE的每GB数据收费
  • Azure Virtual WAN:定价组件解析: Azure Virtual WAN同样采用混合模型,但其结构比AWS更为复杂,引入了独特的“规模单元”概念 6。固定成本 (按小时计费):虚拟WAN中心部署: 每个中心每小时收费 0.25。规模单元 (Scale Units): 为聚合容量支付的小时费用。例如,VPN S2S规模单元为每500 Mbps吞吐量每小时收费 0.361。这是一个关键区别,相当于预购了一部分容量,尽管是按小时计费。连接单元 (Connection Units): 为每个连接的站点或用户支付的小时费用,例如每个S2S连接每小时 0.05。可变成本 (按GB计费):中心数据处理 (Hub Data Processing): 流量通过虚拟中心的每GB数据收费 0.02。这与AWS的数据处理费在功能上是对应的。方案特点: Azure的“规模单元”概念是其定价哲学的核心体现,它在云和传统电信模式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一个“规模单元”本质上是一个具有确定容量的虚拟电路,这是传统电信网络的基本构建块。然而,与电信电路不同,它可以按小时进行配置、扩展和计费。这种设计试图为从传统网络迁移而来的企业提供一种更熟悉、性能更可预测的容量规划模型,同时保留云的弹性。这使得AWS和Azure之间的选择不仅是价格问题,更是运营偏好的问题:选择纯粹的按需消费(AWS),还是选择按小时管理的预留容量(Azure)。

02

国内云服务商:订阅模式下的灵活探索

国内市场的主流云服务商虽然仍以带宽订阅模式为主,但也针对特定场景推出了具有弹性计费特征的产品,显示出市场需求正在驱动产品创新。

  • 阿里云智能接入网关 (SAG):
    • 主导模式: 其核心产品,如SAG硬件实例和SAG vCPE实例,坚定地采用包年包月的预付费模式 3。
    • 特例 - SAG App: 专为移动办公和远程接入场景设计的SAG App产品,引入了按用量计费的元素。该产品按客户端账号数收取月度基础费,并为每个账号每月提供5 GB的免费流量。超出部分,客户可以选择购买预付费流量包,或采用“按量付费”模式,价格为20元/GB 3。
    • 方案特点: 这表明,即使在以订阅为主的产品组合中,阿里云也认识到为特定高弹性场景(如移动办公)提供按用量计费的必要性。如果用户的核心需求是解决远程用户的安全接入而非大规模的站点间互联,这可能是一个极具成本效益的选项。
  • 青云QingCloud SD-WAN:
    • 弹性模型: 青云是国内厂商中明确将弹性计费作为核心卖点的服务商。它在传统的包年包月模式之外,提供了“按带宽计费”的模式,其关键特性是支持在基础带宽之上增加“弹性带宽”,而这部分弹性带宽的计费粒度精确到小时 8。
    • 方案特点: 青云的方案提供了一个强大的中间地带。它既有基础订阅带来的预算稳定性,又为处理突发流量提供了一种经济高效的方式,客户无需为短时高峰而长期承担更高等级的订阅费用。这直接满足了用户在控制成本的同时获得网络弹性的核心诉求。

03

极限弹性,“即用即付”

除了云厂商,市场上还活跃着大量托管SD-WAN服务提供商(MSP)和网络集成商,如Digital Carbon和Lumen等 13。

  • 商业模式: 这些服务商的价值主张不仅在于技术本身,更在于其提供的“服务外包”:从网络设计、部署、持续监控到后期运维,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13。它们通常是厂商中立的,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集成来自不同供应商(如Cisco, Fortinet, VMware)的技术 16。
  • 定价现实: 与云厂商清晰的价目表不同,这些服务商几乎从不公开发布具体的定价细节(如每GB费率或基础费用) 9。最终价格是通过咨询式的销售流程,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站点数量、带宽需求、安全等级、服务水平协议SLA等)定制的 17。其宣传的“即用即付”模式,如Digital Carbon的案例所示,通常是为临时站点设计的、按服务时长计费的短期合同,而非按流量计费 9。
  • 方案特点: 对用户而言,选择MSP意味着可以获得高度的灵活性和极低的内部运营负担,但代价是牺牲了价格的透明度和自主控制权。这条路径最适合缺乏专业网络技术团队,或者有高度专业化需求(如大型活动的快速网络部署)并愿意为此支付服务溢价的企业。与这类服务商合作的策略不是寻找价目表,而是准备详细的需求清单,以获取精准的定制化报价。

表2:定价组件对比:AWS Cloud WAN vs. Azure Virtual WAN

成本组件类别

组件名称 (AWS)

AWS 价格 (示例)

组件名称 (Azure)

Azure 价格 (示例)

关键差异点/备注

区域中心费用

核心网络边缘 (CNE)

$0.50/小时

虚拟WAN中心部署

$0.25/小时

Azure的基础费用更低,但后续组件更复杂。

连接点费用

连接 (Attachment)

$0.065/小时/连接

连接单元 (Connection Unit)

$0.05/小时/连接

两者都按连接数量收费,是扩展成本的主要驱动之一。

容量预留费用

不适用

不适用

规模单元 (Scale Unit)

$0.361/小时/500Mbps

核心差异:Azure要求为聚合吞吐量付费,引入了容量规划,而AWS没有此项费用。

数据处理费用

数据处理 (Data Processing)

$0.02/GB

中心数据处理 (Hub Data Processing)

$0.02/GB

两者的按流量计费单价相同,是衡量实际网络使用成本的关键指标。

AWS 计费组成
AWS 计费组成

AWS 计费组成


03

定量成本效益分析与场景建模

本节是报告的分析核心,旨在将第二部分中抽象的定价结构转化为具体的财务成果。通过构建真实世界的业务场景模型,我们将量化不同计费方案在不同流量模式下的总拥有成本(TCO),从而直接回应用户关于成本优化的核心问题。

01

波动性业务建模:不同场景下的TCO对比

为了直观展示不同定价模型的经济影响,我们设定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业务场景,并对其在三种不同计费方案下的月度SD-WAN成本进行模拟。

  • 模拟方法论:
    1. 固定带宽方案: 以XX云模型为蓝本,假设企业预购了一个100 Mbps的包月套餐,单价为45元/M/月,总计4500元/月 2。该带宽必须能覆盖业务峰值。
    2. 混合/按用量方案: 以AWS Cloud WAN模型为蓝本,假设部署一个区域(1个CNE),连接两个站点(2个Attachment),成本结构为固定的小时费加上$0.02/GB的数据处理费 5。
    3. 弹性带宽方案: 以青云QingCloud模型为蓝本,假设企业购买20 Mbps的基础带宽订阅,并在需要时按小时购买额外的弹性带宽。
  • 场景一:电子商务零售商
    • 流量特征: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流量平稳,维持在15 Mbps的较低水平。周末(周六、周日)因促销活动,每天出现10小时的流量高峰,峰值达到90 Mbps。一个月按四周计算。
    • 成本分析:
      • 固定带宽方案: 为应对90 Mbps的周末高峰,企业必须购买100 Mbps的套餐。这意味着在占约85%时间的流量平谷期,超过80%的带宽被闲置,造成巨大浪费。
      • 混合/按用量方案 (AWS): 成本与实际流量完美匹配。工作日的低流量产生较低的数据处理费,周末的高峰流量产生较高的费用。总成本直接反映了业务的真实脉动。
      • 弹性带宽方案 (青云): 同样高效。企业只需支付20 Mbps的基础费用,然后在周末的8个高峰日,每天为额外的70 Mbps带宽支付10小时的弹性费用。
    • 模拟结论: 在此场景下,混合模型和弹性模型相对于固定模型的成本节约是巨大的。决策的关键在于,对于业务运营而言,“每月成本”这个指标的意义,远不如“每小时有效业务活动的成本”来得重要。固定订阅模式为所有730个小时付费,而弹性模式则将成本集中在真正产生价值的约80个高峰小时内,这彻底改变了成本效益的评估框架。
  • 场景二:媒体制作公司
    • 流量特征: 日常运营流量极低,低于10 Mbps。但项目交付期会出现不可预测的、持续数天(例如,连续72小时)的超高峰值流量,用于上传和下载TB级别的超高清素材,峰值可达500 Mbps。
    • 成本分析:
      • 固定带宽方案: 财务上完全不可行。为满足极少出现的500 Mbps峰值而长期订阅如此高的带宽,成本将是天文数字。
      • 混合/按用量方案 (AWS): 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选择。在无项目交付的漫长时间里,成本维持在极低的水平(仅CNE和Attachment的小时费)。当数据传输发生时,成本会飙升,但完全与传输的数据量成正比,没有为闲置容量支付任何费用。
      • 弹性带宽方案 (青云): 同样适用,但需要注意。如果突发是短时的,该模型非常经济。但如果像本例中持续72小时,弹性带宽的小时费用累计起来可能会变得非常昂贵,需要仔细计算其与纯按流量付费模型的成本平衡点。
    • 模拟结论: 对于流量极度不可预测且峰值极高的场景,纯粹的按用量计费部分(如AWS模型)提供了最佳的成本保护,因为它避免了任何形式的容量预留惩罚。

02

计算真实的总拥有成本 (TCO)

一个全面的成本评估绝不能仅限于月度账单。真实的TCO涵盖了从采购到运维的整个生命周期成本 19。

  • 超越月费的成本构成:
    • 硬件/设备成本 (CAPEX): 采购或租赁物理CPE(客户终端设备)的费用,或部署vCPE(虚拟CPE)所需的计算资源费用 21。
    • 软件许可费用: 许多SD-WAN解决方案的软件功能(如高级安全、WAN优化)需要单独的许可费用,这些费用可能按功能点、捆绑包或全包形式提供 22。
    • 部署与安装成本: 一次性的非经常性费用(NRC),包括设备安装、网络配置和专业服务费 23。
    • 管理与运维成本 (OPEX): 这是最容易被忽视但节省潜力巨大的部分。SD-WAN的集中化管理和自动化能力可以显著降低IT团队在分支机构网络配置和故障排查上投入的时间和人力,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24。
  • 替换MPLS的商业论证: SD-WAN最强大的成本优化案例之一,是替代昂贵的传统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专线。行业数据显示,通过使用SD-WAN技术,利用成本更低的商用宽带、4G/5G等多种互联网连接来取代或增强MPLS,企业可以实现40%至80%的网络总成本降低 26。SD-WAN覆盖层本身是一项新增投资,但它通过解锁使用廉价底层传输网络的能力,带来了数倍于其自身成本的节省。例如,Fortive公司通过采用AWS Cloud WAN替换其传统网络,实现了网络服务交付成本降低70%的显著成果 29。因此,任何SD-WAN TCO分析的首要步骤,都应该是对现有运营商合同的审计。被锁在昂贵、僵化的MPLS合同中的潜在节省,往往远超不同SD-WAN定价模型之间的成本差异,足以成为整个网络现代化项目的核心驱动力。

03

在按用量计费模式下管理预算风险

按用量计费的最大挑战在于其成本的不可预测性,这给习惯了固定预算的企业带来了财务上的不安全感 10。然而,这种风险是完全可以管理和缓解的。

  • 风险缓解策略:
    • 利用云原生工具: 所有主流云服务商都提供强大的成本管理工具。例如,AWS Cost Explorer和Azure Cost Management可以提供对网络费用的精细化可见性,用户可以设置预算告警,当支出超出阈值时自动收到通知,从而避免“账单惊吓”。
    • 建立预测模型: 利用历史流量数据,企业可以对未来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预测,从而为按用量计费的部分制定出相对准确的预算。
    • 实施架构级成本控制: 在SD-WAN层面实施应用感知的流量策略。例如,通过配置QoS(服务质量)策略,确保关键业务应用(如ERP、VoIP)获得优先带宽,同时在成本敏感时期限制或降低非关键、大流量应用(如视频流、大文件下载)的优先级,从而主动控制数据处理量。

表3:TCO模拟:固定、混合与弹性计费方案对比

成本组件

场景一:电子商务零售商

场景二:媒体制作公司

固定带宽 (100Mbps)

混合模型 (AWS)

基础订阅费/月

¥4,500

~$120 (¥870)

弹性/用量费/月

¥0

~$150 (¥1,090)

总月度成本 (估算)

¥4,500

~¥1,960

年度总成本 (估算)

¥54,000

~¥23,520

注:表中货币单位已转换为人民币(¥)以便于比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按1:7.25估算。AWS和青云的费用为基于公开价格的粗略估算,实际成本会因具体配置和使用情况而异。此表旨在说明不同模型在不同流量模式下的成本趋势,而非精确报价。


04

实施与选型战略框架

本部分将综合前述所有分析,为企业提供一个从决策到成功实施的、可操作的路线图。它旨在帮助决策者根据自身独特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SD-WAN计费模型和供应商,并以最低的风险实现成本优化目标。

01

决策矩阵:将业务需求与定价模型对齐

为了将复杂的选型过程结构化,企业可以利用以下决策矩阵,对自身情况进行自我评估,从而找到最匹配的定价模型。

  • 评估维度与指引:
    • 流量特征:
      • 稳定可预测: 业务流量常年平稳,无明显高峰。 (→ 指向固定带宽订阅模型)
      • 周期性突发: 存在可预见的季节性、月度或每日流量高峰。 (→ 指向弹性带宽模型)
      • 不可预测突发: 流量高峰的发生时间和强度完全不可预测。 (→ 指向混合计费模型)
    • 性能敏感度:
      • 尽力而为即可: 对网络延迟、抖动不敏感的非核心业务。 (→ 可考虑成本更低的方案)
      • 业务关键型: 需要服务水平协议(SLA)保障的关键应用。 (→ 需仔细评估供应商的SLA条款,可能增加成本)
    • 内部技术能力:
      • 拥有专业网络团队: 具备自行设计、部署和管理复杂网络的能力。 (→ 可选择混合计费模型,以最大化自定义和成本优化潜力)
      • IT人员为通才: IT团队负责多项事务,缺乏深度网络专业知识。 (→ 可选择弹性带宽模型托管服务)
      • 无内部IT支持: 完全依赖外部供应商。 (→ 必须选择托管服务)
    • 云生态系统整合度:
      • 深度绑定AWS/Azure: 大部分应用和数据已在单一公有云上。 (→ 强烈建议采用相应云厂商的混合计费模型,以获得最佳集成和性能)
      • 多云/混合云战略: 业务分布在多个云平台和本地数据中心。 (→ 需评估各厂商的跨云连接能力,中立的托管服务商可能更有优势)
    • 预算偏好:
      • 追求固定与可预测: 财务部门要求严格的、固定的月度预算。 (→ 固定带宽订阅模型是首选,但需接受潜在的效率损失)
      • 追求极致成本优化: 愿意接受预算波动,以换取最低的总体支出。 (→ 混合计费模型是最佳选择)
      • 寻求平衡: 希望在预算可控和成本效率之间取得平衡。 (→ 弹性带宽模型提供了理想的折中方案)

02

分阶段实施:优化成本并降低风险

对于SD-WAN的引入,尤其是在尝试新的计费模型时,应避免“大爆炸”式的全网切换。一个审慎的、分阶段的实施路径是控制风险、验证收益的关键。

  • 第一步:试点项目,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小范围场景进行试点。这可以是一个流量波动较大的分支机构,或是一个特定的、对网络弹性要求高的应用。在此范围内,部署团队初步选定的、基于用量的SD-WAN解决方案(例如,AWS Cloud WAN或青云的弹性带宽服务)。
  • 第二步:测量与验证,让试点项目运行2-3个完整的业务周期(例如,2-3个月)。在此期间,利用供应商提供的工具,精确收集真实世界的成本和性能数据。将这些数据与传统解决方案的成本以及第三部分中的TCO模型进行直接比较,以量化验证新方案的实际节约效果。
  • 第三步:培养内部能力,利用试点项目作为培训平台,让内部IT团队熟悉新平台的管理界面、配置方法及其成本监控工具。这是确保未来能够有效管理和优化成本的基础。
  • 第四步:分阶段推广,在试点项目成功的基础上,制定一个详细的推广计划。优先将解决方案推广到那些与试点场景相似、成本节约潜力最大的其他分支机构或应用,逐步扩大覆盖范围,直至完成全网的现代化改造。

03

供应商沟通与谈判策略

与不同类型的供应商进行有效沟通,是获得最佳商业条款的关键。

  • 对于全球超大规模云服务商 (AWS/Azure): 其基础服务费率(如每小时、每GB的价格)通常是标准化的,不提供谈判空间。因此,策略重点应放在架构优化上。主动与AWS或Azure的解决方案架构师合作,设计出最高效的网络拓扑结构,例如,通过优化路由策略来最小化昂贵的跨区域数据传输,或者精确计算并配置Azure的规模单元以避免浪费。同时,积极探索适用于大型客户的企业折扣计划(EDP)或预留实例/节省计划(Savings Plans),以获得整体账户层面的折扣。
  • 对于其他云服务商及托管服务提供商 (如青云、MSP): 这些供应商的定价通常更具灵活性和可协商性。
    • 构建清晰的需求建议书 (RFP): 在RFP中,明确提出对按用量计费或弹性带宽计费组件的需求。提供详尽的历史流量数据,包括平均值、峰值、突发持续时间等,以便供应商能够给出准确的报价。
    • 关键谈判要点:
      • 透明的超额费用: 要求供应商明确超出基础套餐部分的计费方式和单价。
      • 基础与弹性的成本平衡: 谈判基础承诺部分的费用与弹性/按用量计费部分的费率,寻求最优组合。
      • 灵活性条款: 询问调整基础承诺(向上或向下)的流程、周期和相关成本。
      • 服务水平协议 (SLA): 对于托管服务,就网络可用性、延迟、故障响应时间等关键指标进行谈判,并明确未达标时的补偿机制。

04

最终建议总结

本文的分析表明,尽管传统的基于带宽的订阅模式因其简单性和可预测性仍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对于追求成本效益和业务敏捷性的现代企业而言,真正的价值在于混合计费模型弹性带宽模型。这些灵活的方案能够将网络支出与实际业务需求紧密对齐,从而消除因资源闲置而产生的巨大浪费。

最终的选择没有唯一的“最佳答案”,它完全取决于企业独特的流量模式、技术能力、云战略和预算文化

我们强烈建议,任何寻求优化SD-WAN成本的企业,其行动的起点都应是一次对当前网络成本和流量状况的彻底内部审计。准确的数据是进行模型评估、供应商选择和商业论证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只有在深刻理解自身需求之后,企业才能在日益多样化的SD-WAN市场中,做出最明智的、能够驱动长期价值的战略决策。

参考资料

  1. SD-WAN 接入服务购买指南,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main.qcloudimg.com/raw/document/product/pdf/1277_64711_cn.pdf
  2. 计费规则-XX云SD-WAN-计费说明,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www.ctyun.cn/document/10390094/10028778
  3. SAG的计费方式、计费资源和计费周期_智能接入网关(SAG)-阿里云帮助中心,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help.aliyun.com/zh/sag/product-overview/billing-overview
  4. 不同SAG资源下各计费项的计费规则_智能接入网关(SAG) - 阿里云文档,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help.aliyun.com/zh/sag/product-overview/billable-items
  5. Cloud network WAN – AWS Cloud WAN Pricing - Amazon Web ...,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aws.amazon.com/cloud-wan/pricing/
  6. About Virtual WAN pricing - Azure Virtual WAN | Microsoft Learn,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learn.microsoft.com/en-us/azure/virtual-wan/pricing-concepts
  7. Virtual WAN pricing - Microsoft Azure,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azure.microsoft.com/en-us/pricing/details/virtual-wan/
  8. SD-WAN | 青云QingCloud,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www.qingcloud.com/products/sdwan/
  9. SD-WAN Pay-As-You-Go Solutions by Digital Carbon,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digitalcarbon.io/services/sd-wan/sd-wan-on-demand/
  10. SD-WAN Costs: Essenti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Pricing | Fortinet,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www.fortinet.com/resources/cyberglossary/sd-wan-costs
  11. How much does SD-WAN cost? - Palo Alto Networks,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www.paloaltonetworks.com/cyberpedia/how-much-does-sdwan-cost
  12. 定价原则| 青云QingCloud,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www.qingcloud.com/pricing-standard
  13. Co-Managed SD-WAN Solutions | Digital Carbon,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digitalcarbon.io/services/sd-wan/co-managed-sd-wan/
  14. Enterprise SD-WAN Solutions - Lumen Technologies,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www.lumen.com/en-us/services/sd-wan.html
  15. Top 5 SD WAN Providers | Cyber Security Assessment - CloudZen Partners,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www.cloudzenpartners.com/solutions/internet-and-connectivity/sd-wan-providers/
  16. Top SD-WAN Vendors - zenarmor.com,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www.zenarmor.com/docs/network-security-tutorials/top-sd-wan-vendors
  17. AWS Marketplace: Cisco SD-WAN as-a-Service,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aws.amazon.com/marketplace/pp/prodview-mwrvriiftdpoq
  18. SD-WAN Costs & Pricing In 2023: The Complete Guide - ThunderCat Technology,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www.thundercattech.com/tcat_blog/sd-wan-cost-pricing/
  19. Total Cost of Ownership (TCO) Calculator - Scale Computing,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www.scalecomputing.com/total-cost-of-ownership-tco-calculator
  20. What is the Total Cost of Ownership? - Lightyear.ai,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lightyear.ai/tips/what-is-the-total-cost-of-ownership
  21. How much does SD-WAN cost in 2024? - E-N Computers,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www.encomputers.com/2024/02/sdwan-cost-pricing/
  22. SD-WAN Cost / Pricing Guide: What You Need to Know in 2025,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lightyear.ai/blogs/sd-wan-cost
  23. Unpacking SD-WAN Prices - TeleGeography Blog,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blog.telegeography.com/unpacking-sd-wan-prices
  24. Cost Benefit Analysis of SD-WAN - Mushroom Networks,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www.mushroomnetworks.com/blog/cost-benefit-analysis-of-sd-wan/
  25. Why Modular SD-WAN Reduces TCO - flexiWAN,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flexiwan.com/articles/modular-sd-wan-reduces-tco/
  26. How the Cost of Network Ownership Can Change Over Time, Part 2 - TeleGeography Blog,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blog.telegeography.com/how-the-cost-of-network-ownership-can-change-over-time-part-2
  27. How a Complete SD-WAN Overlay Can Impact Total Network Spend,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blog.telegeography.com/how-a-complete-sd-wan-overlay-can-impact-total-network-spend
  28. SD-WAN Cost in 2025: What You'll Pay and How to Budget - TVG Consulting,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tvgconsulting.com/sd-wan-cost-what-you-will-pay-and-how-to-budget-2/
  29. Building an Agile Network Infrastructure in the Cloud Using AWS Cloud WAN with Fortive | Case Study,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aws.amazon.com/solutions/case-studies/fortive-case-study/

Notice:Human's prompt, Datasets by Gemini-2.5-Deepresearch

---【本文完】---


公众号:王知鱼,专注数据存储、云计算趋势&产品方案。

👇阅读原文,查看历史文章,推荐PC端打开 💻(更新到 8.31)。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09-03,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王知鱼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参考资料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