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ECOC 2025市场聚焦:FibeReality指出数通调制器技术面临关键抉择,谷歌/微软/阿里技术立场各有不同

ECOC 2025市场聚焦:FibeReality指出数通调制器技术面临关键抉择,谷歌/微软/阿里技术立场各有不同

作者头像
光芯
发布2025-10-29 15:53:32
发布2025-10-29 15:53:32
110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光芯前沿光芯前沿

在2025年9月29日发布的ECOC 2025市场聚焦报告中,FibeReality以“数通调制器发展迎来关键十字路口”为题发表报告,围绕调制器历代发展逻辑、当前技术动向、科技巨头立场及远期趋势展开,呈现了该领域正面临的方向性抉择。

一、调制器发展的核心逻辑:从历史选择到当前十字路口

回顾调制器的历代发展,系统设计始终遵循统一逻辑——优先追求更高速率,而非采用低速率组合方案。这一选择不仅适配以太网的封装尺寸需求,更关键的是能保障系统性能,低速率组合方案在实际应用中难以满足以太网的运行要求。

不过当前,调制器发展正式进入十字路口。一方面,以UCIe联盟为主导的芯粒系统(chiplets-based system)设计成为技术新动向;另一方面,CPO(共封装光学)技术逐步浮现,但截至目前,CPO尚未获得广泛商业认可。值得关注的是,CPO技术可能对硅光技术在400G/lane可插拔模块中的落地产生影响,而CPO的技术落地大概率不会低于8x200G的规格。

二、科技巨头的技术立场:分歧与共识并存

不同科技巨头基于自身业务需求,对调制器技术路线提出了差异化观点,同时在部分核心判断上存在隐性共识。

谷歌的立场聚焦于GPU网络的“细链路”需求,明确排除了简化相干(Coherent-Lite)方案,认为其无法满足GPU网络的最大扇出需求。在技术选择上,谷歌将3.2T(8x400G空分复用)作为主要选项,且有明确迹象显示其倾向于采用EML(电吸收调制激光器)方案。此外,谷歌在集群层面的分析显示,CPO技术仅能实现约1%的功耗节省,对整体系统能效提升有限。

微软则提出“慢而宽”(Slow and Wide)的技术主张,不追求高波特率。微软指出行业往往出于追求前沿的主观因素,仓促转向下一代更高速率的技术。(今年OFC Keynote环节,微软专家的的演讲题目就是“升级数据中心无需提升接口速度”,认为行业不应该盲目追求单波高速率)。对于400G/lane代际,微软认为需要有更高效的方案,否则会导致光纤数量与封装I/O接口过多,增加系统复杂度;同时,微软也支持维持200G/lane规格,并搭配大基数交换机(large radix switches)使用。此外,针对400G/lane方案,微软特别指出,即便CMOS芯片能够轻松实现400G的生产,色散问题仍会导致光器件成本超出预期。

阿里巴巴的观点则集中在可插拔模块的技术成熟度上。对于8x400G规格,阿里巴巴认为仅有EML方案具备量产就绪能力;而在8x200G硅光(SiPh)方案中,MZM(马赫-曾德尔调制器)与MRM(微环调制器)均被视为满足需求的技术选项。此外,阿里巴巴提到,8×50G微环调制的400G技术(NV的宽而慢方案)虽在技术上可行,但目前仍未达到成熟状态,暂不具备大规模应用条件。

三、关键技术与材料动态:TFLN成焦点,相干下沉争议持续

在400G/lane相关技术领域,Coherent与Lumentum作为行业现有参与者,凭借其多年的InP技术积累具备先发优势,而中国的供应商则大力推进TFLN新材料,寄希望于通过tfln路线弯道超车。同时,400G 的VCSEL也许还具备可能性。报告指出,TFLN的落地可能会出现在1600ZR长距传输场景,且目前尚无明显的需求端信号显示下一代技术会采用其他新型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TFLN的地缘政治因素并未被视为“绊脚石”,不会对其技术落地产生决定性影响。在1.6T 10公里IM-DD(强度调制-直接检测)场景中,行业普遍倾向于押注TFLN技术。

简化相干技术的应用争议则主要集中在10公里园区场景(10-Km Campus App)。报告指出,该市场细分领域从未真正发展起来,仅有部分应用案例涉及在楼宇间铺设大量光纤,并采用DR8光器件——这一方案不仅成本低于ZR方案,还能规避FR4光器件的四波混频(FWM)问题。

四、下一代技术展望:远期仍存不确定性

对于远期技术发展,报告坦言目前行业未来8年内“尚无明确方向”,尚未发现相关技术研发的明确进展。从现有趋势推测,可能出现两种技术格局:一是IM-DD与简化相干共存,以500米为分界点分工应用(IM-DD覆盖500米以内场景,简化相干覆盖500米以上场景);二是全简化相干场景,即相干下沉全面替代其他方案。

报告同时指出,PAM4技术在400G/lane之后可能面临可行性瓶颈,短期内难以实现。在潜在的技术颠覆者中,空心光纤(HCF)被提及,其优势在于能降低时延与色散,是光学历史上少有的由市场驱动产生多种“异常”特性的技术。但报告也强调,HCF需扩大生产规模以降低线缆价格,才能具备商业化竞争力;短期内,由于AI数据中心建设需求旺盛,SSMF(标准单模光纤)凭借可获取性优势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五、行业趋势与企业挑战:重心转移与范式争议

(一)调制器行业重心逐步转移

报告观察到,行业对数据通信调制器的关注正逐步转向其他网络元件,例如以HCF空芯光纤为代表的新型传输介质。对于纯调制器初创企业,行业面临显著困境:一方面,纯调制器业务虽具备清晰的商业案例,但难以获得高估值;另一方面,调制器本身仅是技术特征,需依附于模块才能实现商业价值,无法独立成为产品。

参考Lightwire的先例,其通过“市场定位转型”——将调制器技术定义为“平台技术”,推动了与思科的收购谈判。报告建议,面对日益增多的新型材料,纯调制器初创企业需保持低消耗运营(low burn rates)以等待市场机会,其最优商业出路可能是细分领域授权(niche licensing)或低价估值收购(low-price buyout)。

(二)定制化混合PICs的范式转移争议

行业中“定制化混合PICs(光子集成电路)+新型材料”的技术主张,被报告质疑为“营销噱头”。报告指出,AI终端用户的核心需求是“尽快获取容量”,现有技术方案只需满足最低需求即可,新型材料的“高带宽、小尺寸”等优势在实际应用中并无实质意义——AI行业更倾向于选择现有可快速获取方案,而非为新型材料的优势支付额外成本。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10-22,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光芯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