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与自主可控战略的双重推动下,国产数据库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边是国内信创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国产数据库厂商在党政、金融、电信等领域加速替代;另一边是头部企业吹响全球化号角,带着中国技术向国际市场发起冲击。这两条战线的并进,不仅重塑着中国数据库产业的格局,更在全球科技竞争中书写着属于中国的篇章。
信创产业作为国家信息技术自主可控战略的核心支柱,正以年约15%的增长率爆发式增长,2025年市场规模已突破3.3万亿元。而作为IT架构核心枢纽的数据库市场,增长更为迅猛——预计到2027年,中国数据库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28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6.1%。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国产数据库厂商格局初显,形成了头部领跑、中坚发力、细分突破的三层梯队:
国产数据库的技术突破正沿着**“底层架构自主创新”与“应用场景价值落地”**双轨并行加速推进。
早期国产数据库多基于PostgreSQL、MySQL等开源技术二次开发(如达梦、金仓等),而近年分布式计算、云原生与AI技术的成熟,推动国产数据库进入原生架构设计阶段。例如:
国产数据库国产化渗透率呈现鲜明的梯队特征:
这种场景差异反映出替代难度与业务容错度的强关联——实时性要求越高、系统复杂性越强的场景,替代进程越审慎。

当国内信创市场如火如荼时,一批中国数据库企业已将目光投向全球。10月22日,蚂蚁集团旗下OceanBase CEO杨冰发布《全面拥抱全球化》内部信,宣布启动“GO GLOBAL GO Program——全球拓展计划”,标志着国产数据库全球化战略全面提速。
OceanBase并非出海新手。目前其业务已覆盖港澳、东南亚等核心市场,并于2025年9月正式进入技术门槛极高的日本市场。截至目前,该企业已深度接洽超70家海外客户,其中40家已签约付费,业务遍及金融科技、银行及泛互联网等领域。
对于技术企业而言,出海面临的挑战尤为复杂:
为应对这些挑战,OceanBase的“GO GLOBAL GO Program”配套了组织支持与福利保障,解决出海员工在文化适应、语言沟通、职业发展、生活成本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OceanBase的全球化布局是中国技术企业出海大潮的缩影。近年来,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中国云服务商,均通过建立海外数据中心、提供本地化服务等方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与传统制造业出海不同,技术出海具有更高附加值和更强影响力——它不仅是市场的拓展,更是技术标准、架构理念和商业生态的输出。一旦成功,将为中国企业在全球科技治理中赢得更大话语权。

国产数据库的“创新跨越”之路,本质是一场从政策输血到技术造血的蜕变。当党政领域完成规模化替代的“练兵”,金融核心系统的成功实践证明国产技术已具备“啃硬骨头”的能力。
未来的竞争,既需要分布式架构、AI优化等技术的持续突破,更依赖生态协同建立的全栈能力壁垒——从芯片适配到运维工具链,从开发者生态到行业标准体系。当技术破壁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化创新,中国数据库厂商的标签将不再只是“国产替代”,而将成为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新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