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医学实验室的建设经历了从手工操作到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过程,检验效率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了极大提高,专业人才队伍也在日益壮大。为了进一步助力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趋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研究科学创新的检验方法和培养高素质的检验人员,率先开启智慧化转型之路。
引入全自动流水线
助力检验效率创新高
为了加快检验科智能化发展建设,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率先引入了全省第一套全自动双前处理生化免疫流水线。相比过去繁琐的人工签收流程,自动签收功能避免了10%的漏签,并自动筛选签收失败样本。签收后标本通过前处理系统快速智能分配,通过专业轨道系统进入仪器检测,并结合中间体和lis信息交互,实现样本的快速处理、实时追踪与质量溯源。流水线独特的分析后流程, 实现样本自动归档与自动复测,有效保证了检验报告时限。流水线的引入,使样本检验报告时限由7小时缩短到3小时,95%以上样本当天出报告。同时,智能化管理软件i-Board,助力科室对样本流转、标本信息、检验报告时限、危急值、仪器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及风险预警,有效实现了样本全流程管理。
升级急诊流水线
助力急诊检验能力再提升
急诊检验对于检测速度和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面对着急剧上升的急诊检验量,2018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引进了急诊流水线。急诊检验日均标本量约3200个,提供危急重症检测项目120项。急诊样本签收后,需要离心的样本自动进入前处理系统,进行离心、开盖、分类。线上样本通过轨道进入仪器检测,线下样本则自动分类到相应仪器样本架,方便取出后推入检测。通过急诊精益化管理,对早高峰的假急诊样本进行分流,减少了约70%以上的非急诊样本,充分配合临床诊疗检测需求,确保急诊检验报告时限。
精益管理育人才
以人为本促进检验新发展
发展专业医学检验中心,在实验室管理上更要优化资源配置,提质增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积极开展精益管理,借助精益六西格玛等实验室管理工具,通过对以往检验科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所在,并利用全自动流水线及智能化数字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实验室自动化水平,优化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科室还引入了罗氏实验室质量管理系统(LQMS),从纸质化、手工管理过度到电子化,使实验室管理更规范更高效,使检验人员能将更多精力投入科研工作。
检验科秉承“专业、敬业、激情、创新”的科室精神,坚持“临床、教学、科研、产业化”并重,在加强软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科室人才的培养。科研组作为排头兵引领着检验科不断地开拓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学科带头人杨天赐教授作为科技创新领军人物,带领科研团队获得了全国最多的梅毒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刻影响着国内外梅毒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被纳入国际梅毒诊断指南。
总结与展望
光阴荏苒,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在过去十多年聚焦创新,赓续奋进,通过设备升级和精益化管理,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持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效更满意的医疗健康服务。在过去3年疫情期间,检验科还承担了卫健委派发的核酸督导和核酸检测外援任务,日检测能力超万人,是福建省第一批获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资质的实验室。展望未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将继续坚守立医为民的初心使命,立足检验质量的提升,聚焦检验科专业团队建设,创新思维,笃行不怠,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厦门力量。
医院简介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坐落于厦门市思明区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始建于1928年,是爱国华侨和地方知名人士为弘扬中山先生“天下为公,造福社会”的精神而投资创办,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和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附属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检验科(以下简称检验科)是厦门市第一批医学中心,是厦门大学医学院传染病研究、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厦门市临床检验重点实验室、厦门市血源性传染病基础研究与转化重点实验室、厦门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检验科2011年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组织的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不断持续改进并提高自身能力。此外,检验科是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分中心,国家首批神经梅毒临床哨点单位,国家卫健委细菌耐药监测基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临床科研基地,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生物医学关键试剂研究实验室,国家863计划体外诊断技术产品开发重大项目(心脑血管慢性损伤及急救指标等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制)临床研究实验室等,是多家企业的临床研究实验室,以及厦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等多所高校教学基地。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