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前些年很火的完全无人驾驶汽车,为什么在2023年热度小了很多!

大家还记得几年前,无人驾驶汽车可是风靡全球的科技热点,各大厂商都在争相投入研发,各种概念车、试验路段、测试数据层出不穷,让人觉得未来的出行方式就在眼前。但是,到了2023年,无人驾驶汽车的热度却明显下降了,很多项目都陷入了困境或者转向了其他方向,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并没有停止,只是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实现真正的商业化和普及。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无人驾驶汽车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技术难度高

无人驾驶汽车是一项集成了多种技术的复杂系统,涉及到感知、决策、控制、通信、安全等多个方面。要让汽车能够在复杂多变的道路环境中自主行驶,需要处理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解决各种异常和紧急情况,保证高效和安全。这对于硬件和软件的性能和稳定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目前,无人驾驶汽车还没有达到完全自动化的水平,也就是L5级别。大多数项目都处于L2或者L3级别,也就是辅助驾驶或者有条件自动化。这意味着人类司机还需要随时监控汽车的状态和周围的情况,随时准备接管控制权。而要达到L4级别也就是高度自动化,需要汽车能够在特定的场景和区域内完全自主行驶,不需要人类干预。这对于技术的成熟度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据统计,2022年我国在售新车L2和L3的渗透率分别为35%和9%,预计2023年将达到51%和20%。而L4级别的无人驾驶汽车目前还只是在有限的场景中进行试运营或者测试,比如无人出租车、无人配送车、无人环卫车等。这些场景相对简单和固定,交通复杂度较低,法规限制较少。而要让无人驾驶汽车能够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等更广泛和复杂的场景中运行,还需要更多的技术突破和验证。

法规政策滞后

除了技术难题之外,无人驾驶汽车还面临着法规政策的制约。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法律法规,只是在部分地区进行了试点工作。这给无人驾驶汽车的上路通行、责任认定、保险理赔等方面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

在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应该怎么判断责任?是由汽车制造商、软件开发商、传感器供应商、地图提供商、通信运营商、人类司机或者乘客承担,还是由多方共同承担?又比如,在无人驾驶汽车上路的时候,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则和标准?是与人类驾驶的汽车一样,还是有特殊的要求和限制?这些问题都需要有明确和统一的法律依据和执行机制,才能保障无人驾驶汽车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社会认知低

无人驾驶汽车还受到了社会认知的影响。无人驾驶汽车虽然被认为是未来的出行方式,但是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还是存在着疑虑和担忧。一方面,很多人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性缺乏信心,担心出现故障或者失控,导致事故。另一方面,很多人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社会影响也有所顾虑,担心会导致传统的交通行业失业,或者破坏道路秩序和道德规范。

因此,要让无人驾驶汽车得到更多的社会接受和支持,需要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了解和认知,消除误解和恐惧,树立信任和期待。同时,也需要积极探索无人驾驶汽车的社会价值和商业模式,让无人驾驶汽车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而不是造成负面的影响和后果。

未来展望

无人驾驶汽车是一项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技术,它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但是,要让无人驾驶汽车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还需要克服技术、法规、社会等方面的障碍,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无人驾驶汽车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加智能、便捷、舒适、安全的出行体验。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RP2-BTr0YX7aCbjUNJRWx3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