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我为什么卸载了“今日头条”?因为我发现了一个潜规则

本公众号持续推送媒介和舆情素养文章以及故事,欢迎关注

昨天,看完最后一条推送的信息,我就把今日头条客户端卸载了。只留下一些垂直领域的专业APP和少数新闻客户端。

头条用户遍及各个行业和阶层,更令人震惊的是其让人沉浸时长动辄是数十分钟至一个多小时。我认识的一位教授就是头条的重度用户,经常浏览数十分钟而兴味浓厚。

我卸载头条,并非是很多专家指出的“信息茧房”之类的弊端——由于总是给你推送类似的信息,时间长了就大大局限了你的知识视野,你只能活在同类信息的小天地里,甚至会变得极端化和庸俗化——实际上,我和上述的这位教授一样,一度非常喜欢刷头条,一条条地浏览,直到最近它触发了我的反思和不安。

头条根据你的搜索历史和阅读偏好,持续给你推荐相关资讯,而且作为短视频的集大成者,无数人主动公开的个体生活片段确实令人大开眼界。我也因此确信,电视行业的日渐不景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今日头条正成为吸走观众注意力的流量黑洞。

我是在刷了无数条的今日头条资讯和视频之后,才恍然惊觉时间浪费之快之多。更让我不安的,是大片时间的占用之后,大脑竟然一片空白,没有留下任何一点的营养和结晶,这意味着,这种沉浸实质上是一种麻醉,和连续观看肥皂剧而愈发空虚无聊毫无二异。

科学家和专业人士已经指出,人的成长和增值,经常取决于八小时之外,你可以自由学习和磨炼某项专业技能,获得数百乃至数万小时的专业经验,从而成为该领域内的金字塔尖的人物。

这个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即使付诸冥想,也有内在的心灵价值。但眼下,这个宝贵的时段,正快速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和相关的巨头尽力挖掘的金矿,他们给了这种时间一个别致的名称:碎片化时间。

将之命名为无关紧要的时间碎屑,似乎表明这些碎屑不会创造生命的“剩余价值”,而是需要局外人注入产品来充实并拯救我们的生活。

正如“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宣称的那样,争夺无数互联网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正成为网络巨头们的新战场。巨头们在日常中充满了竞争,但是在利用人们的碎片化时间这方面,却拥有罕见的共识。他们在榨取了芸芸众生的体力、智力之后,又开辟了攫取注意力的新富矿。这实在是伟大的发现。

网络公司根据心理学、神经学、认知学的原理,设计了致人沉迷其中的游戏、资讯、娱乐,吸引人们打开他们的客户端,直接进入时光隧道和时间黑洞。

这种吸引的魅力,堪比美杜莎之眼,瞬间让你石化,成为他们的傀儡。他们决定你神经的兴奋和麻木程度,而大脑似乎已经被卸载。你被动地高兴或者愤怒,上一分钟还在为一个短视频愤怒,下一个有趣的段子又让你笑出了眼泪。

无数的碎片化注意力被吸引,进入巨头们的炼金程序,资本运作更为得心应手。这就是网络时代的“炼金术”,也是算法的潜规则。至于个体的时间牺牲和生命浪费,已不再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碎片化时间的被剥夺,构成了这个时代无数卑微个体的潜在人生危机。他们无限的奋斗动力,却最终一事无成。我深感这是一个大批量生产精神奴隶的时代。

多年前,我在博士论文的前言中,针对当时的微博,我是这样描述的:信息和阅读的碎片化时代,民众愈来愈察觉到了被边缘化的危险。微博关注得愈多,就愈是失去了话语权,个体的地位愈是岌岌可危,愈来愈沦为各种意见领袖、公知、大V、工业巨头和IT精英的纯粹而卑微的围观者。人们勤于做粉、围观和转载,而拙于表达和言说。“沉默的螺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更为沉默而下沉的网络漩涡。这正是信息化时代个体生存悖论的写照:自以为参与了,实质上却被疏离了;物质选择更多了,精神境界却更显逼仄了。网络愈来愈显示了巨大的生产资料的属性,掌握了大资本和大数据的巨头们,正在通过窥探上网和消费的习惯,变相地奴役和榨取亿万网民……

时间已经过去多年,可是我当年的论断不是过时了,而是更为精确地应验了。无论是今日头条还是BAT对于类似信息分发技术的争夺和强化,表面看是信息的服务,背后都是在剥夺人们思考的权利、能力和主动权,其实质是一种变相的奴役。

我们有必要将头条类的资讯重新定义为一种泛娱乐的范畴,而不是一种阅读的概念。很简单,它给你带来肤浅的感官快感,却不会在大脑深处触发思考。“愤怒出诗人”,情绪可以升华为艺术,可如今,无论你有多少愤怒,只要刷一会头条,就会让你工蜂一般分泌出廉价的荷尔蒙或者多巴胺,轻松化解你的抑郁或者忧愁,然后婴儿般睡去,次日又开始新一轮的周而复始。

但就在这样对无数个体“奴化”和麻醉的过程中,网络巨头们获取了宝贵的大数据资料,他们针对你的爱好偏嗜,给你精准推送广告实施经济蚕食,在精神肉体的餍足中,加速沦入底层,最终物化成为生产的原料库。

平台时代推动验证了彻底的“英雄创造历史”决定论。娱乐明星、政商名人愈发头条化、偶像化,而群众彻底沦为围观的芸芸众生。这是平台的技术架构和分发逻辑决定的。无数个体在围观和崇拜中,最终失去自我和话语权。

我们由此还想到另外一个高度娱乐化却也令人警醒的一个词:奶头乐。

这个说法的来源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举行了一次“精英会议”,旨在讨论全球化产生过程中产生的贫富悬殊问题。作为美国智库代表人物的布热津斯基提出了解决“边缘人”不满情绪的方法“tittytainment”,即由奶嘴+娱乐两个词重构的“奶头乐理论”:用奶嘴安抚婴儿一样,占用“边缘人”大量时间,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丧失思考能力。奶嘴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发泄性娱乐:发展色情行业、鼓励暴力网络、口水战;第二种是满足性游戏:肥皂剧、偶像剧、真人秀。拜赐于自媒体的发达,眼下这个词已经几为全民所知,成为新一轮国际阴谋论的滥觞。

眼下中国全民“娱乐至死”的现象,表明中国正陷入这种整体性的“奶头乐”。有人忧心忡忡地认为,来自美国的娱乐产品,正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铁证。如果这种阴谋论是确有其事,那也是必须通过内因而发挥作用的。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来自国内的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内部因素。

政治的因素正如我此前所写的那样,一些部门为了改善涉政、涉官、涉及体制的网络舆情的发酵和激化,对娱乐活动采取了默许、鼓励,乃至营造娱乐“安全池”并将舆论驱赶到这个池子中,作为化解网络舆情的吸星大法;经济的因素,正如上文所言,是网络巨头们的一场阳谋,通过将无数用户悄然麻醉和精神入定,最终成为他们炼金的原料。

肯定有很多头条的用户对我的看法不以为然,认为头条海量资讯的推送,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令人变得广博。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如此多的资讯已经类似于信息垃圾,对于人生的价值可以忽略不计。或者说,这样密集的信息漫灌,已经损害了我们的注意力和冥想的能力,让我们的思考能力涣散,最终殃及个体的核心竞争力。

还有人说,头条针对你的兴趣偏好推送信息,不正是专业学习的机会?但这些信息几乎都是肤浅的见解,更何况大量机器人参与撰写和编辑的信息,凌乱且错误百出,可能刷了数百条才看到一篇可堪资用的信息,而如果利用这个时间阅读专业书籍,或有更大裨益。

网络时代,个体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何如此不可或缺?我们深处这个高度社会分工的时代,个体或许只能在某个领域获得一点话语权和专业能力,为此我们需要凝心聚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注意力被过多分散于各个领域,无异于形神俱散,兵力分散,最终被各个击破。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226G19QAI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