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赞评论收藏分享中国儒释道三家区别是什么?真理在谁家?系列文章之儒家概况篇!

儒家正统

笔者这里所表达的儒家,是孔孟一脉。只有这一脉是儒家正统,除此一脉其他的一切思想都是借着儒家的名,不行儒家之实的假儒家。这一脉所论之道是伏羲氏、尧、舜、禹、汤、文王、周公、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周敦颐、二程、张载、陆九渊、朱熹、王阳明所共同论的道。

孔子逝世后,儒家的发展

春秋之时,孔子逝世后,曾子(曾参)在洙水和泗水之间继续传授孔子之道,这一派被称为洙、泗之学。孔子之道,夫子原本寄托在颜子(颜回)身上。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其中对孔子之道领悟最深的就是颜回。在《论语》中记载,孔子多次夸赞颜回。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但不幸的是颜回中年去世。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孔子悲痛颜渊死,一是因为早已把颜渊当成自己的儿子,真情流露。除此之外,孔子在为自己的道即将失传而悲痛。所以说:“天丧予”,天真是要我的命啊。

孔子曾经评价曾子,参也鲁。鲁,迟钝的意思。

程子曰:“参也竟以鲁得之。”

又曰:“曾子之学,诚笃而已。圣门学者,聪明才辩,不为不多,而卒传其道,乃质鲁之人尔。故学以诚实为贵也。”

孔子曾经评价曾子为愚钝的学生。孔子怎么也想不到,曾子通过切实的反省自克,诚实用功反而成为诸多贤能的学生当中,唯一参悟孔子之道的学生。曾子传道于子思,子思再传道于孟子。孟子逝世后,此道失传。孟子后一千五百年,人间未有孔孟之道。皆是俗儒们胡乱解释孔子之道,最可恨的是,假借孔子之道去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做解释,以此来讨好统治者,借此愚弄百姓。此皆是不明孔子之道,而胡乱阐释,这个毛病一直到今天无法根除。

孟子逝世后一年五百余年世间无儒家

在孟子逝世后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上演了一些什么事情呢。

战国时代,无休止的征伐乱战。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贵族们以夺得他国的土地为最高目标,秦国用法家的改革,把人性全部抛弃掉。用律令强制人,用战功激励人。整个秦国以战功说话,有战功士兵可以当将军,没战功,贵族只能当平民。以致秦国人上了战场人人想要人头,人头就是战功。

这种制度,不难想象,多少无辜人的脑袋成了他们的战功。长平之战,秦国坑杀赵国士兵五十万,简直毫无人性。秦国用这一套制度终于夺得了天下,然而仅仅十五年就灭亡了。一个存在近六百年的国家,建立了一个大一统政权,却十五年就丢掉了天下,真让人笑掉大牙。

贾谊《过秦论》的结论是这样,一夫(陈胜)作难而七庙隳(政权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只因秦国人至商鞅变法开始,就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狂奔。国家治理天下,重在百姓,无百姓无天下。商鞅之法把仁义抛诸脑后,戕害人性只为个人私欲。把秦国人当成工具人,当成统治者争夺天下的筹码。商鞅最后死在自己的法中,被五马分尸,即使这样也赎不了他的罪。

楚汉之争

秦亡后,又是楚汉之争,天下大乱,生灵涂炭。最终刘邦得天下,刘邦底层出生,最懂底层百姓的真正生活是什么样的。所以政权建立,采用黄老的无为思想。政令少的可怜,任由天下发展。短短几十年天下财货多的用都用不完,人人安居乐业。

汉朝

到了刘彻之时,汉朝面临北方民族的威胁,开始了对外战争,黄老思想结束。战争就要用钱,当时黄老之治,钱都在民间,朝廷是没钱的。于是刘彻要改革,改革就一个主线,要钱。于是主要来钱的事情,权利都要收归朝廷。如币制改革,盐铁专卖权为朝廷。以此来应对战争巨大开销。

在战争上取得的成果,其所消耗的财产,是来自全国老百姓的。刘彻不用黄老思想了,需要有思想来替代黄老思想,于是董仲舒上场了。董仲舒的学说跟孔孟之道完全是两回事,孔孟只讲仁义。

子不语怪,力,乱,神。

董仲舒

董仲舒中和先秦各家学说,其特别重视阴阳家的学说。提出三统,黑、白、赤,三统来为朝代的更替作出解释。说他是个阴阳家还可以,说他是儒家,那是在侮辱儒家。

反观其说,皆是在为统治者的需要,返回诸家学说那里去找理论。就好比,一个人拍另外一个人的马屁,但他自己不会拍,于是就去古人书里面找,看看谁的话说的好,其他的都不看,只要可以拍马屁的话就可以了。

可以想象这个学说当然不可行,所以刘彻发动战争以后,汉朝一直在走下坡路。这个帮助统治者奴役百姓的学说能好到哪里去。所以上千年来,所谓的政权天授。平民就永世是平民,贵族就永世是贵族。

如果想看看当时贵族的生活,看看马王堆出土的东西吧?比今天老百姓的生活好过上何止万倍。平民卖儿卖女,以供贵族们的奢华生活。就像今天的印度种姓制度,生下来就不平等,这就是一个极少数人愚弄一大部分人的学说,直到这一小部分人与这一大部分都相信认为这就是真理。

三国、魏晋南北朝

西汉结束了,东汉又接着来。东汉结束了,三国又来,无休无止的征伐杀戮。曹操在《蒿里行》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妥妥的人间地狱啊。

到了魏晋更乱,所以有一小撮人就不想参合政治,研究起玄学来了,玄学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与大道同游的世界。心灵超出现实世界,进入虚无。所以这帮人人畜无害,非常有趣。

在魏晋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于是天下人不信佛就信老,根本没有儒家的事。在唐朝的时候唯一疾呼提倡儒学的,就只有韩愈一人。一人的力量是很小的,没什么用。唐朝的政权是李世民逼父杀兄而来,哪有一点儒家的仁义。唐朝从皇帝自平民皆是信奉佛教的。至唐王朝陨落,天下大乱,可以看看当时五代十国77年,人已经变成什么样子了。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77年的中国大地上,产生了5个政权的更替,同时存在的国家有十个。在这77年里,在这个没有信仰,没有仁义的世界里。我们看看发生了什么吧。为了权利,臣弑君、子弑父、弟弑兄、人伦不存。此世间,人比魔鬼更魔鬼。

直到赵匡胤陈桥兵变重新建立政权,赵匡胤是这个时代的经历者,他当然知道当时的人是什么情况。人如果只看中利益,全然无仁义之心,变成禽兽只是迟早的事情。所以整个宋朝重视人的文化培养。就是因为太缺了,缺了太久了。就是想让人有点人样,不要去当禽兽。

有人认为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 [7] ,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咸平三年(1000年)GDP为265.5亿美元 [8] ,占据世界比重的22.7% [9] ,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

道家与佛教都谈论宇宙本原,而在先秦儒家,孔孟重点在引导人去求道,而不是坐而论道,不去践行。在宋朝与宋朝之前,天下还是以道家与佛教为主。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中国的很多读书人,都希望成佛。儒家想要站住脚跟,就不得不论理,就是论世界的本原。

于是从周敦颐、二程、张载、陆九渊到南宋的朱熹,他们的历史使命就是把失去千年的儒学正统从旧纸堆里找出来,辨析考证,发扬。于是历史称他们为理学。这就是正统孔孟儒学,但因为当时需要用理来抗衡二氏,也是论的多,践行的少,离大道还是有差距的。

所谓理,在孔孟那里早就有的,北宋几子所论的理就是孔孟所说天。只是北宋几子把理论的更加清楚了,但论的越清楚,儒学也变得越支离破碎。至南宋朱熹集大成,朱子《四书章句集注》出来后,就成为朝廷科举考试的标准课本。直到清亡,朝代虽然变更,但治国皆借助儒家思想。

明朝

王阳明在明朝,把孔孟之学的入门途径,辨析十分清楚。而阳明先生是古代社会最后一个儒家的悟道者,是古代社会最后一个圣人。孔孟之学至到阳明先生,在学术上的研究,以及如何做功夫,已然辨析清楚。只是朱子权威太大了,阳明先生的入道方法被淹没在历史当中。宋明清皆用的是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为官方用书,读书人只在事物上求理,北宋词章句子考取功名,离大道远矣。所以只有阳明先生一人悟道。

近现代

近现代,随着世界历史的展开,西方世界带着他们的船舰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至此宋明清所尊崇的儒家彻底被抛弃,被批判。经历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以至于现今很多人提到儒家,就表示那就是老古董,就是封建糟粕。提到孔子,好多人认为孔子就是古代封建社会的代言人,是统治者的代言人,许多人贬损圣人。这个现状是这些人的问题吗?

这就是儒家在中国的历程。这是一个系列文章。喜欢中国文化、哲学的,点关注。

下一篇文章,《中国儒释道三家区别是什么?真理在谁家?系列之道家概况篇!》

关注+复心同然

弘扬儒家思想 传播圣门心法

以儒学观世界 复心体之同然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eY7nvW56_x2IZpRzw3lCWx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