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AI模型將腦電圖翻譯成文字。|網絡圖片
【大公報訊】綜合《每日郵報》、EurekAlert網站報道:澳洲悉尼科技大學的科研團隊日前研發出了世上首個能夠「讀心」的頭戴式智能設備,通過運用人工智能(AI),解碼人腦中無聲的想法,並將其翻譯為文字。研發者表示,該技術可以幫到因中風或癱瘓等疾病而無法發聲的患者。雖然目前翻譯的準確率約為40%還有待提高,但相較同類智能設備,「讀心頭盔」更加便宜、便捷,標誌着神經科學和AI技術相結合的重大突破。
該研究由悉尼科技大學GrapheneX-UTS「以人為本」人工智能(HAI)中心主任傑出教授CT Lin領導,已在29名參與者身上進行過試驗。所謂「讀心頭盔」是一種便攜式、非侵入性的系統,通過記錄並翻譯使用者的腦電圖,將思維轉化為文字,可以幫助因疾病或受傷而無法說話的人進行溝通。除此以外,它還可以實現人與機器之間的無縫通訊,可用於例如操作仿生手臂或機器人,人類操作者只需要使用意念,就能控制機器的行動。
更擅長匹配動詞
在研究團隊發布的演示視頻中,參與試驗的人戴着「讀心頭盔」,被要求在腦中想「下午好!我希望你一切都好。我先來一杯卡布奇諾,再加一杯濃縮咖啡。」參與者面前的屏幕上隨即出現了AI生成的句子:「下午好!你還好嗎?卡布奇諾,加杯,濃縮咖啡。」內容與人腦所想匹配性很高。
在頭盔「讀心」的過程中,研究人員開發的AI模型DeWave起到了關鍵的「翻譯官」作用。該AI模型可利用基於BERT模型(語言表徵模型)大量腦電圖資料的大型語言模型,結合BERT的雙向上下文以及ChatGPT的從左向右解碼器,將人的腦電圖分割成不同單元,捕捉大腦的特定模式,再將腦電圖信號翻譯成詞語和句子。
本項研究已被選為於12日在美國新奧爾良舉行的神經信息處理系統大會(NeurIPS)焦點論文。該會議聚焦機器學習和計算機神經科學領域,是頂級的年度學術會議。
目前,「讀心頭盔」翻譯的準確率約為40%。研發團隊認為這是因為當大腦在處理字詞時,語義相似的詞語可能會產生相似的腦電波模式。目前研究人員正努力作出改進,使其能夠達到與傳統語言翻譯或語音識別程序相當的準確率水平,即接近90%。
研究人員指出,該技術使用的AI模型更擅長匹配動詞,而對於名詞的匹配仍存在一些問題。當涉及到名詞時,AI模型出現了以同義詞替代原詞,而非進行精確翻譯的趨勢。例如AI會將人腦中所想的「作者」一詞直接翻譯為「人」。
即戴即用無需手術
在此之前,將大腦信號翻譯成文本的技術,要麼需要通過手術在大腦中植入電極,例如馬斯克旗下科企Neuralink開發的腦機接口;要麼需要在體積龐大且昂貴的核磁共振成像儀中進行掃描,普及難度較大。而本項新技術只需要一個簡單的頭盔,就可以讀取使用者的想法。
CT Lin指出,「讀心頭盔」所用的是首項將離散編碼技術納入大腦─文本翻譯過程的技術,引入了一種創新的神經解碼方法,與大型語言模型的整合為神經科學和AI結合發展開闢了新的領域。他表示,「讀心頭盔」的研究代表了將原始腦電波直接翻譯成語言的開創性努力,標誌着該領域的重大突破。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