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开城智驾:难度不低,拐点不远丨年终2023

今年1月,何小鹏在公开场合上说到,「2023年小鹏会在中国率先推出全自动驾驶,在超过50个城市能够放手自动驾驶。」

开城,自此成为了今年各大车企争艳的智驾突破口。

后来,理想提出了开100座城,华为也从原来开45座城,改口为「全国都能开」。

不过,开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度不小。

等开城,用户们可以说是从年初等到了年末。

随着2023年即将过去,大家都赶在最后关口节点上“交功课”。

在等来大规模开城以后,智驾市场的拐点大概已在不远处。

想要开城,前提是工具要选对。

芯片,就是首要一环。

去年9月小鹏宣布城市NGP开始试点,P5成为首个实现城市高阶智驾的车型。

跟P7同用英伟达Xavier芯片平台,只有30 TOPS算力,能实现城市高阶智驾的小鹏P5,过去吴新宙就曾对此评价为“工程地狱”。

那时他透露,小鹏城市NGP的感知模型数量是高速NGP的4倍,预测/规划/控制相关代码量则提升至88倍。

虽然小鹏P5不负期待做到了开城,但低算力平台始终是能力天花板,这不仅限制了XNGP的表现,也限制了开城数量。

再者,在P5之后,小鹏全面切换到了Orin平台,这也为早前P5车主联名写信投诉埋下了伏笔。

P5车主在信里写到,此前小鹏宣称P5支持CNGP功能,未来会开放全国城市。

然而截至目前,开通城市只有北/上/广/深/佛,且新版本更新也没有包括支持CNGP的小鹏P5 P版。

最终小鹏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给到小鹏P5 P版车主价值20000元的智驾先享代金券权益,同时保证针对P5车型持续OTA座舱更新。

P5在开城方面的“断更”,这固然是企业研发投入下的取舍,但更是技术迭代下的结果。

单颗Orin X芯片算力达254TOPS,远超Xavier芯片的30 TOPS,哪个在开城上更具优势,答案显而易见。

要想开城,高算力不能没有,但需要高到什么程度,这里还没有个准数。

地平线总裁陈黎明就曾提到,「百TOPS算力已经能够支持城区NOA的应用,算力不是瓶颈,挑战主要还是在算法上。」

此外,以腾势N7支持城区智驾的版本来看,它也只采用了单颗Orin-X芯片,而非像小鹏那样主打2颗。

客观来说,芯片算力只是其中一个技术指标,同时还是个理论峰值,并不代表真正可用到的效能。

例如,芯片架构是否对transformer有更多内置支持,这也会影响芯片对智驾的效用。

当然,算力峰值越高,可升级的空间越大。

双/单Orin芯片的算力差距,有/无双激光雷达的方案差距,单从小鹏的智驾版本能力区分上也能看出一二。

小鹏指出,AI代驾功能只会在Max车型上实现,Pro版不会有城区智驾能力。

从中也引出了关于智驾开城工具的第二个难点——激光雷达和纯视觉路线之争。

关于激光雷达的优势,在于其测距能力和精度是摄像头所无法比拟的。

特别对于一些体积细小、非规则物体,激光雷达的点云能够对视觉探测起到补充作用。

正因如此,理想商业副总裁刘杰直言,「激光雷达的作用非常像安全气囊,虽然没有它也能实现智驾,但视觉总有未见过的场景,激光雷达能为此起到安全兜底的作用。」

于是,他进一步表示,理想短期内不会放弃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虽好,但也不是好得那么绝对。

「贵」,这是人尽皆知的特点,相较于2016年前后曾售价高达7-8万美元/颗,目前激光雷达已下降到了1千美元以下/颗的水平。

但成本,还是远在摄像头之上。

再者,激光雷达的点云数据比较稀疏,稳定性不算强,也容易因此造成系统识别上的出错。

相反,摄像头采用了非常多的像素去描述周围环境,在强大数据量的支撑下,系统稳定性也会有着更高冗余度。

关于数据的积累量及闭环处理能力,这点是纯视觉路线的竞争壁垒,也是目前特斯拉FSD的领先所在。

禾赛科技战略负责人施叶舟表示,「特斯拉已建立了在纯视觉方案上的“算法+算力+数据”竞争壁垒,先发优势很强,后来者已很难超越。」

「纯视觉方案取消了激光雷达,看似节省了硬件成本,但需要在算力、数据等方面投入很大,隐性成本被拉高。」

轻舟智航产品负责人许诺进一步指出,相比于纯视觉方案,激光雷达是以投入换时间,加速城市NOA落地的捷径。

虽然纯视觉路线不容易,但仍然有“头铁”的玩家愿意加入——极越。

实际在早期研发阶段,极越就以「视觉+激光雷达」的融合方案以及纯视觉方案来“两条腿走路”,两套独立系统相互备份、相互补充。

最终,极越选择了纯视觉路线。

能给到极越这般选择的底气,是它采用了OCC占用网络技术,这也是特斯拉在去年AI Day上亮出的核心手段。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率先将占用网络带火的不是极越,而是华为。

开城难,难在应对每一个复杂的长尾场景。

各城市不同设计的路口指引、不同的交通灯信号形状、不同的交通复杂情况,都在对「开城」目标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在此其中,「感知识别」作为最基础一环,如何在第一步工序上尽可能不出错,这对于智驾体验及安全性都有着至为重要的影响。

对此,基于BEV+transformer的底层路线,占用网络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对异形障碍物的识别率。

有了占用网络,系统在识别前方障碍物时,都会以一格格「体素」的形式来表达,告诉系统前方有障碍物的存在。

知道有这么个东西的存在,但不需要明确识别到它的身份,此举区别于过往系统需要反复靠白名单来训练学习、识别障碍物的做法。

占用网络最能发挥效用的地方,是将其融合到BEV的近场感知,在低速区间作出更准确的识别。

在此基础上,融合了占用网络技术的AEB,自然也就能使出更强大的作用。

这,就是华为“小视频”出处的源头。

一开始,何小鹏对于这些小视频也是抱着不信任的态度。

「友商讲了AEB,我认为99%是假的,它就是造假。」

「那些宣传都不是公司官方发布的,全是来自小视频,我们的人也去问了,它的AEB根本不能开,路上误刹车的情况太多了。」

「我觉得把客户当小白鼠是不对的,有一些企业敢于这样做,但也会有反噬。」

后来,余承东也回击了。

「有的车企整天忙着做智能驾驶,AEB主动安全测试结果非常差,一问才知道,他们却连AEB这基本功能居然都没有做。」

「这让我十分吃惊!要么让手下忽悠了,要么是对汽车行业的发展缺乏最基本的认知!」

再接下来,一场由垂直类媒体组织的AEB测试很快终结了这场骂战。

从成绩来看,华为系车型明显占据了上风。

之所以这样,正是因为华为率先将占用网络技术下放到了AEB,做到更有效识别异形障碍物。

「由于形状不规则、遭遇概率低,很难被标记和训练,传统AEB算法对它们无可奈何,一旦发生碰撞,后果不堪设想。」

「为根除这类长尾场景,华为首创激光融合的GOD网络,并将其应用于AEB功能。」

时任阿维塔CEO的谭本宏就对此作出过明确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极越和小鹏都提及过应用占用网络技术,但实际上车时间,都是在2024年。

技术落地时间的差距,导致了不同车企智驾表现的水平差异。

而相比于多数中国车企还在等着应用占用网络,另一边的特斯拉再次走在了更前沿的方向——端到端。

8月底,马斯克试驾了业内首个端到端方案的FSD Beta V12版,在45分钟的试驾路程里,马斯克只接管了一次。

关于端到端,最直接的解释是系统只需输入原始数据,即可输出最终结果。

这意味着,智驾系统里的感知、预测和规划,这三大部分都统一为了一个整体。

虽然这看起来运行效率是提高了,但在省去由人工规则交织的中间环节以后,也使得系统变成了一个不透明的黑盒子。

一旦系统出错,人工也很难找到对应模块来完成调整优化。

「V12系统从头到尾都是通过AI实现,我们没有编程。」

「我们没有让程序员写一行代码来识别道路、行人等,包括让特斯拉在停车标志处停车或等待另一辆车,我们全部交给了神经网络。」

马斯克自豪地为自家V12系统站台。

不过也有声音指出,虽然V12版本采用了端到端方案、省去了不少控制代码,但实际还是通过动态BEV、静态BEV、占用网络,规划网络和控制网络的不同模块组合起来,并非只由一个神经网络去覆盖全部。

具体理由是,测试车辆的仪表盘上还显示着车道线、其它车辆、路沿等信息。

反之如果是纯单一的端到端模型,输出信息应该就只有转向角度、加减速等车辆控制相关的情况。

不管怎样,特斯拉在前沿技术上的进展是有目共睹的,这样的端到端方案到了明年以后,或许也将成为各大中国车企跟随学习的新路线。

当然,明年留给特斯拉的最大看头,还包括FSD落地中国的事宜。

在特斯拉中国出面回应「目前正在推进中」之后,届时FSD在国内的具体表现如何,相信也会对智驾市场的发展推动产生重要作用。

智驾市场的好消息,除了特斯拉FSD即将入华以外,中国车企的开城也有了明显进展。

今年初提出开50座城的小鹏,交出了一份「超额完成」的答卷。

11月底,XNGP无图开城数量达25座。

近日,小鹏宣布第二批的27座城市即将开放,累计开城数量超过了原定的50座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小鹏提出到明年底开城200座,但据悉最新目标已调整为「覆盖全国所有城市主要路网」。

显然,200座城市已经拦不住小鹏的野心,「哪里都能开」才是XNGP的终极所在。

在此基础上,明年XNGP还将走出国门,率先在欧洲完成落地。

和小鹏一样取得突破的,还有理想。

今年理想在开城说法上反复横跳,先是在4月宣布开100座城,后来到了8月成都车展,理想将宣传口径由“城市NOA”更改为“通勤NOA”。

紧接着,理想智驾产品经理进一步解释,不是全量用户的通勤NOA,而是针对早鸟用户的通勤NOA测试。

到了11月底,李想本人再作出了大反转的说法。

「原计划是年底AD Max城市NOA内测版覆盖100个城市,很抱歉,我们失言了……」

「新的计划是,12月全场景智能驾驶NOA【正式版】覆盖全国高速、环线及100个城市,全场景辅助驾驶LCC全球都能用,全面交付给AD Max的用户。」

「这次AD Pro也会有显著的提升,包含离车泊车在内的功能升级。」

「AD Pro 3.0明年上半年交付,用BEV模式重构AD Pro。」

在最新OTA之后,AD Max 3.0实现开通了110座城市的城区道路。

理想开城100座的目标,算是达成了。

只是指明「110座城市的城区道路」,这当中亦意指了并非「覆盖全城」,这样的开城跟小鹏的做法还是存有差距。

事实上,过去何小鹏也曾回应过类似问题。

「只是在全国道路上能够吭吭咔咔地开起来,这没什么难度,ACC也可以,LCC也可以。」

「但要想开得好,那很难。」

和理想的做法类似,蔚来也没将目标聚焦在「开全城」之上,而是同样选择按路开通的方式。

为此,不久前蔚来将增强领航辅助NOP+更名为“全域领航辅助NOP+”,不再明确区分高速、城区场景。

同时,官方表明NOP+累计验证路线19.5万公里,遍布134座城市。

蔚来还说到,有信心在年底前,完成25万公里的城区领航路线验证,遍布200座城市。

到2024年第二季度,蔚来将完成40万公里的城区领航路线验证,遍布到超过230座城市。

现时理想、蔚来的做法,乃至是华为提出的「年底全国都能开」,这般开城方式已然不是聚焦于「全城」的范围上,而是更多以「开路为先、汇路成网」为主。

这意味着,大家都把更多关注点落到了「实际可用范围」之上,这时再对比开城数量的意义已经不大。

这固然是讨巧折中的方式,但也是在理论和实际之间取得平衡点的关键所在。

有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国内公路总里程达到535万公里,智驾开城的难度清晰可见,也需要更多时间去攻克。

好的是,大家都已在提速落地当中,量变终将实现质的飞跃。

从年初到年底,大家都不约而同改变了对于「开城」的诠释。

想要真正解决好长尾场景下的问题,难度之高不言而喻,各车企都还需以点滴汇聚的方式来完成攻克。

而随着开城经验的积累,未来开城的速度也会持续提升,像小鹏明年的目标也不再局限于200座城市的指标上,而是改为「全国所有城市的主要路网」。

大家都能用、用得起,这将是撬动智驾市场的拐点所在。

这一天,相信很快将到来。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lcjsOOez9zAOC02GaJABTt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