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物质结构与性质》——2、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二、基态与激发态 原子光谱

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基态原子能量最低,相对比较稳定。

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吸收能量,发生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变为激发态原子。激发态原子能量较高,相对不稳定,再次发生电子跃迁到低能级,乃至基态,释放能量。

原子光谱:电子跃迁吸收(或释放)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即吸收(或释放)某频率的光,产生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不同元素吸收(或释放)一定频率(或波长)的光,产生特征谱线。

原子光谱的应用:

(1)光谱分析: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发现新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许多元素是通过原子光谱发现的,如铯(1860年)和铷(1861年),其光谱图中有特征的蓝光和红光。又如1868年科学家们通过分析太阳光谱发现了稀有气体氦。

(2)检验元素:焰色试验中产生的焰色是电子跃迁的结果,焰色的产生与消失是物理变化,该过程中可能伴随化学变化。

(3)原子光谱在生产、生活中也有许多应用,比如:焰火、霓虹灯、激光灯等。

附:离散的谱线

1814年,德国物理学家夫琅禾费发明了分光镜,观察太阳光,在光谱中发现了570多条黑线(现知有几千条),称为夫琅禾费线。后人依据这些谱线一一找到了对应的元素。后来证实原子光谱的谱线是不同定态的电子跃迁产生,是离散的谱线。1925年,德国科学家洪特得出了过渡元素的光谱学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构造原理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三、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1、构造原理

以光谱学事实为基础,从氢开始,随核电荷数递增,新增电子填入能级的顺序称为构造原理。

电子从1s能级开始填入,填满后再填入下一个能量较高的能级。由于各能层的能级能量之间存在能级交错现象,所以其顺序并不是能层、能级顺序。  

2.电子排布式

依构造原理,将电子填入各能层的能级,在各能级符号的右上角标明该能级上填入的电子数,得到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如,Al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下面是一些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注意:

(1)电子按构造原理的顺序填入能级,1s2s2p3s3p4s3d4p5s4d5p6s……,但书写电子排布式是按能层、能级的顺序书写。

如,钪(Sc)的的价层电子(外层电子)排布式写成3d14s2,不能写成4s23d1。

(2)注意24号元素Cr和29号元素铜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54s1和3d104s1。并不符合构造原理。

(3)电子排布式可以简化。用元素上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符号,加方括号,表示内层的部分电子排布,称为简化电子排布式。

如氮、钠、钙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分别为[He]2s22p3、[Ne]3s1、[Ar]4s2。

(4)将化学反应中可能发生变动的能级称为价电子层(简称价层)。一般,主族元素价层电子就是最外层电子,如Na的价层电子是 3s1,但过渡元素,如第四周期原子的3d能级也属于价层电子,如Fe的价层电子为3d64s2。

(5)原子得失电子形成阴离子、阳离子。得到的电子按构造原理填入,如氧离子(O2-)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失电子按能层、能级顺序从外往内失电子,如Fe2+的价电子排布为3d6,Fe3+的价电子排布为3d5。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hg1RjhxNKj_n-nqj51sjR0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