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报平安了!
自5月3日,我们的嫦娥六号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启程奔月后,经过近月制动,于5月8日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目前,正在绕月飞行的嫦娥六号,飞行轨道采用的是与月球自转方向相反的逆行轨道。
而进入环月轨道飞行,也只是嫦娥六号此次月背之旅任务中的一环。
此次任务,嫦娥六号探测器需要经历发射入轨段、地月转移段、近月制动段、环月飞行段、着陆下降段、月面工作段、月面上升段、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段、环月等待段、月底转移段和再入回收段等11个飞行过程。
每个阶段环环相扣,如接力赛一般,每一棒都必须成功。
而作为人类首次月背采样,我们也知道这次嫦娥六号月背采样的难度大,那么,到底难在哪里?
月背“挖土”难在哪?
对于月球正面,月背采样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一方面,月背无法与地球直接通信,需要首先解决探测器与地球之间的测控通信及数据传输问题。
对此,我们3月发射的鹊桥二号中继星就可以发挥作用,它是月背采样返回和南极探测任务中探测器与地球通信的唯一通道,可以为嫦娥六号任务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
而另一方面,月背遍布大大小小的陨石坑,地形复杂,起伏较大,探测器着陆下降、开展月面工作、起飞上升等环节都存在很大风险。
在嫦娥六号为期约53天的任务周期内,逆行轨道、智能采样、月背起降是最为重要的几道“雄关险隘”。
目前,嫦娥六号采用的环月逆行轨道,就是为了适应月背采样任务进行,也就是由东向西飞行。
这样做的原因,则是太阳始终直射月球赤道附近区域,如果嫦娥六号仍然采用原有的环月顺行轨道方案,当它在月球南半球着陆时,探测器本应朝阳的一侧会处于阴影中,应当处于阴影环境的一侧则处于光照中,这会影响采样过程的能源供给。
而对于嫦娥六号采样阶段,即使有中继星加持,当中继星飞行至月球正面时,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还是会有几个小时处于“失联”状态。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科研人员通过提升探测器自主控制能力,进行了智能采样设计,这样任务就不会有所影响。
由此看来,嫦娥六号月背“挖土”之路可谓是困难重重,不过越是艰险越向前,有我们科研团队的力量,我们嫦娥六号依然可以顺利进行月背采样任务。
而说到此,相比嫦娥六号月背采样,我国嫦娥六号的科研团队却在外网引起更多热议。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太年轻!
还不是因为我国科研团队太年轻!
在看到我国航天的研发团队后,外网都惊呆了,看着大家年轻的面庞,谁能想到他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
我国FAST团队,平均年龄可能是30岁,北斗团队平均不超过35岁,天宫载人航天团队,平均32岁。
像是嫦娥五号的首名太空女指挥官才24岁,长征五号火箭总控制系统指挥也才26岁,而嫦娥探月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3岁。
所以相比嫦娥六号发射,外网更关注我国科研团队,因为这比起月背采样更令人害怕。
要知道,日本H3火箭发射失败后,发布会上鞠躬道歉的,年纪都很大;而NASA更不用说了,平均年纪更大了,超过52岁,年轻人非常少。
这就是大家所说的“人才断档”现象。
而这短短几十年,随着我国航天领域的快速发展,不仅我国航天领域更加年轻化,航天元素也是遍地开花。
航天食品随处可见,在户外爬山、徒步等社会活动中,随处可见的航天员能量餐,营养能量兼顾,不仅只存在于载人航天领域,也同样适用于我们大众生活。
商业航天排队发射,太空旅游也提上日程……
这些都说明了我国航天领域已经腾飞,随着航天元素融入生活,也让更多人了解航天、喜爱航天,投身于我国航天领域,使我国航天领域越来越年轻化。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