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剖析真题,回归课本2:氮磷元素极其化合物

**2021·河北卷,16题:**

关于非金属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加热NaI与浓H3PO4混合物可制备HI,说明H3PO4比HI酸性强

D.浓HNO3和稀HNO3与Cu反应的还原产物分别为NO2和NO,故稀HNO3氧化性更强

【解析】磷酸是中强酸,氢碘酸是强酸,磷酸可以制备氢碘酸的原因是,磷酸沸点高难挥发,氢碘酸沸点低,易挥发,C项错误;氧化性强弱可以从反应速率、反应条件等因素来比较,不能从产物的化合价高低来比较,D项错误。

**2021·江苏卷,7题:**

N2是合成氨工业的重要原料,NH3不仅可制造化肥,还能通过催化氧化生产HNO3;HNO3能溶解Cu、Ag等金属,也能与许多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在高温或放电条件下,N2与O2反应生成NO,NO进一步氧化生成NO2。2NO(g)+O2(g)=2NO2(g) ΔH=-116.4kJ·mol^-1。大气中过量的NOx和水体中过量的NH、NO均是污染物。通过催化还原的方法,可将烟气和机动车尾气中的NO转化为N2,也可将水体中的NO转化为N2。在指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答案】C

【解析】NO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A错误;稀HNO3与Cu反应得到硝酸铜、水和NO,得不到NO2,B错误;NO有氧化性,CO有还原性,在高温、催化剂条件下二者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转化为无毒的N2和CO2,C正确;O3有强氧化性,不能作还原剂将硝酸根离子还原,D错误。

**2021·福建卷,4题:**

明代《徐光启手迹》记载了制备硝酸的方法,其主要流程(部分产物已省略)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HNO3的沸点比H2SO4的低

【解析】硝酸和硫酸都是强酸,硝酸可以由硫酸与硝酸盐蒸馏制取,说明硫酸沸点比硝酸高,正确。

**2022·江苏卷,8题:**

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固氮、人工固氮都是将N2转化为NH3

B.侯氏制碱法以H2O、NH3、CO2、NaCl为原料制备NaHCO3和NH4Cl

C.工业上通过NH3催化氧化等反应过程生产HNO3

D.多种形态的氮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形成了自然界的“氮循环”

【答案】A

【解析】自然固氮是将N2转化为含氮化合物,不一定是转化为NH3,比如大气固氮是将N2会转化为NO,A错误;侯氏制碱法以H2O、NH3、CO2、NaCl为原料制备NaHCO3和NH4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NH3+CO2+NaCl=NaHCO3+NH4Cl,B正确;工业上通过NH3催化氧化等反应过程生产HNO3,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4NO2+O2+2H2O=4HNO3,C正确;氮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多种形态的氮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形成了自然界的“氮循环”,D正确。

**2021·湖南卷,6题:**

一种工业制备无水氯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图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X常选用生石灰

B.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MgCl2制备金属镁

C.“氯化”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MgO+C+Cl2=MgCl2+CO

D.“煅烧”后的产物中加稀盐酸,将所得溶液加热蒸发也可得到无水MgCl2

【答案】D

【解析】流程梳理:物质X常选用生石灰,“沉镁”发生反应:

CaO+H2O=Ca(OH)2,MgCl2+Ca(OH)2=Mg(OH)2+CaCl2,使Mg2+转化成Mg(OH)2,A正确;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MgCl2制备金属镁,B正确;“氯化”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MgO+C+Cl2=MgCl2+CO,C正确;“煅烧”后的产物中加稀盐酸转化成MgCl2,不能通过加热蒸发MgCl2溶液得到无水MgCl2,需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得到无水氯化镁,D错误。

**2021·河北卷,6题:**

BiOCl是一种具有珍珠光泽的材料,利用金属Bi制备BiOCl的工艺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酸浸工序中分次加入稀HNO3可降低反应剧烈程度

B.转化工序中加入稀HCl可抑制生成BiONO3

C.水解工序中加入少量CH3COONa(s)可提高Bi3+水解程度

D.水解工序中加入少量NH4NO3(s)有利于BiOCl的生成

【答案】D

【解析】酸浸工序中分次加入稀HNO3相当于减小了酸的浓度,也就减小了金属与酸的反应速率,即降低反应剧烈程度,A项正确;转化工序中,Bi(NO3)3+H2OBiONO3+2HNO3,加入稀HCl能够抑制该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也就抑制生成BiONO3,B项正确;水解工序中,BiCl3+H2OBiOCl+2HCl,加入的少量CH3COONa(s)与HCl反应,有利于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了Bi3+水解程度,C项正确;NH4NO3水解显酸性,BiCl3+H2OBiOCl+2HCl,不利于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不利于BiOCl的生成,D项错误。

根据上述题目的内容,我们可以对氮(N)、磷(P)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题目特点及趋势进行以下分析:

1. **题目特点**:

- **涉及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题目经常要求考生识别氮和磷化合物的性质,如氧化还原性、酸碱性、溶解性等,并理解这些性质如何决定它们的用途。

- **化学反应过程**:题目可能会涉及氮和磷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沉淀反应等。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考生需要能够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 **实验设计和分析**:题目可能会要求考生设计实验来验证或探究某些化学现象,如氮气和氧气在高温或放电条件下的反应生成NO,或者磷化合物的水解过程。

- **环境污染和治理**:考虑到氮和磷化合物在环境问题中的重要性,题目可能会探讨它们在水体富营养化、酸雨形成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化学方法进行治理。

2. **趋势分析**:

- **综合性**:氮和磷化合物的题目趋向于综合性强,不仅考察单一知识点,而是将多个知识点结合起来,要求考生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 **实际应用**:题目越来越注重实际应用,例如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这要求考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 **创新性**:题目可能会设计一些新颖的实验或情境,考察考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环境意识**: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氮和磷化合物在环境科学中的角色可能会被更多地考察,如它们在水体污染和土壤改良中的应用。

- **跨学科融合**:化学题目可能会与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的题目,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nz9GxfIQfV1qEb2bhd6m6j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