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2024科技周 | 脚踏实地做事,助力国产科学计算软件破茧成蝶

人物介绍:

卢朓,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郑州数字创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基础软件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太振寰(重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创始人之一,卢朓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北太天元数值计算通用软件,该软件获得CSIAM应用数学落地成果认证(2023)。

▲卢朓。受访方供图

他,是在B站发布700余条面向高校师生科普科学计算软件视频的UP主,也是一个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计算数学超15年的科研工作者。重要的还有,他还是国内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北太天元”的创始人之一

一种精神:

“要逐光而行,更要有传承与开拓兼具的科学精神”

科学研究,缺乏了开拓则无发展,但若是脱离了传承则如浮萍般无根。

时间回到今年3月,滕振寰教授雕像揭幕仪式在北大重研院举行。滕教授的学生张平文院士、汤涛院士从外地赶来重庆,共同为雕像揭幕。

滕振寰教授于1937年出生于北京,曾任北京大学数学学院科学与工程计算系主任、北京计算数学学会理事长。1981年,为了国家与北京大学计算数学的繁荣,他毅然从拓扑学转向计算数学,他与应隆安、韩厚德等前辈并肩作战,被誉为北京大学计算数学的”三剑客”,为我国计算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滕振寰教授在北大工作了半个多世纪,直至荣休。2018年11月30日,滕振寰教授在北京逝世。

如今已是初夏,当阳光洒在研究院4楼的时候,滕振寰教授的铜像便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他曾为计算数学事业奋斗的光辉岁月。太阳的光芒让铜像更具立体感,每一个细节都被凸显出来,那是对他一生功绩的无声赞美。来来往往的年轻人总会在铜像前驻足片刻,心怀敬意地凝视着,仿佛能从那沉默的铜像中汲取到智慧与力量的传承。

“有时候,我们需要一些仪式感来表达怀念。我与滕老相识于北大,他对我的学术和个人成长都给予了莫大帮助。”卢朓说起为滕振寰教授的铜像揭幕的事,语调变得慢了、声调也很轻,但听者却有莫名的感动在心头弥漫。他说:“做科研久了,会习惯用理性思维做事。把这尊雕像放在这里,能用更感性的方式让我们继承老一辈求实奋进的科学精神。有时候,看看滕老的眼睛我心里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一种有力量的鼓舞。”

时光的洪流或许会冲淡许多记忆,但这座铜像却如一座永恒的丰碑,牢牢地矗立在人们的心中,提醒着后来者要沿着前辈的足迹,攻克科学计算软件事业难关,不断攀登科学的高峰。

一个问题: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在国内外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计算软件作为一个国家工业、科技、教育等行业的基础软件,有重要意义。科学计算软件目前已深度应用于智能制造(地、海、空、天)、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化转型产业、教育科研等领域。然而,我国在这一领域曾经长期面临国外垄断,2020年6月以来,国外科学计算软件MATLAB对我国哈工大等高校实施禁用,更严重制约了我国核心产业的基础教育和行业发展。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计算软件迫在眉睫。

“当时,李若教授带我们到科学城时我们只有几个人,困难很多也很具体。”卢朓回忆道。创新性研究最为艰难。它没有捷径,没有坐“冷板凳”的定力,就难以实现从0到1的突破。“因为科学计算软件的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让我们喘不上气的问题,要真正解决高校被国外软件禁用的困境。”卢朓的回答铿锵有力。

▲北太振寰。雷键 摄

但好在从一开始,顶层设计就很清晰。历经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0-1”的内核原创研究,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技术孵化、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1-10”的产品孵化,在我国深厚的研发实力等有利条件的护航下,国内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北太天元数值计算通用软件应劫而生,并由北大重研院孵化的北太振寰(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开展“10-N”成果转化,推进市场化运营。

至此,“北太天元”的使命便更明确,实现整个相关产业链的本土替代,以建立一个稳固的国产软件生态系统,保障我国教育与科研及核心产业独立自主、高质量发展。

▲北太天元数值计算通用软件核心技术。受访单位 供图

对于科研工作者出身的卢朓而言,加班加点攻克技术难关已是常态。然而,在发展初期,如何让饱受禁用之苦的高校学生了解、使用北太天元,却成了困扰卢朓的更大难题。2022年10月2日,正值国庆假期,卢朓将目光投向B站,尝试自主剪辑发布了第一个与北太天元有关的视频。自此,在攻关技术难题之余,卢朓始终在B站保持着高频更新,希望让更多年轻人看见北太天元。

在《北太天元产品白皮书》中有几行小字,也许就是这精神传承的一次具体体现。“经过这几年持续不断的艰苦努力,我们以完全自主可控为根本原则,开发了北太天元软件,目标是在由禁用带来的致命打击之下,争得一线生机。‘北太天元’已经成为角斗场上的‘斯巴达克斯’,虽仍强敌环伺,但已有一战之力。”(李若教授)

▲北太天元v3.0实现真正的科学计算与模拟仿真一体化平台能力。受访单位 供图

这“一战之力”的底气,也让卢朓等人在这条起初“无望”的路上,步伐渐渐轻快了起来。到今年4月底,“北太天元”正式更新至v3.5版本。这次对北太天元主体功能和多个工具箱进行升级更新,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处理及计算支持,并进一步优化使用体验,使得各行业用户可以更流畅地使用IDE、北太真元系统仿真工具。

当人们以历史眼光看自主创新,曾经的经典理论既推动了现代化发展,也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表现出历史局限性。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卢朓说,“我们要逐光而行,更要有传承与开拓兼具的科学精神。才能更加自信地继承发扬中华传统,走独立自主的创新道路,抢抓全球科技竞争的先机。”

采访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您如何看待未来的国产科学计算软件?

“我希望看到一棵根深、干壮、枝繁、叶茂的国产软件生态大树。这棵大树以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为根基和主干,它们构成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固核心。计算数学,更广泛地说是应用数学,为这棵生态大树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滋养,包括各种基础算法和技术。这些算法和技术如同树枝,不断向外延伸,为工业部门提供强大的支持。

树叶则可以看作是工业部门中具体应用的算法,它们依托于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的强大功能,得以生长和繁荣。这些工业部门的算法不仅从应用数学中汲取养分,而且它们自身的发展也为应用数学提供了新的需求和挑战,从而促进了应用数学的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工业部门自身也可以成长为新的‘树枝’。随着它们的发展,会不断产生新的算法和技术需求,这些需求通过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这一‘根干’与应用数学紧密相连,形成一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作为桥梁,紧密地将应用数学与各个工业部门联系在一起,共同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繁荣发展。”

同时,他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国产软件生态,培养底层思维的复合型人才,真正去解决卡脖子问题,推动国产软件的应用。“而且,我坚信用不了很久,最多十年!”

他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正如我们一般。那时,国产软件必将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总编:邓晓伟丨副总编:李昊阳

主编:李童彤丨责编:王倩

记者:王柯岚 | 编辑:范兴欣|校对:周翌

重庆高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e6Ma6G9o00ps9cM2QHIwHR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