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综合多家媒体的消息,随着DSO运营模式不断推进,拜耳中国区公司架构正进行大调整,包括业务团队、职能部门等。
消息称,拜耳中国的制度及人员架构调整,在今年6月份其实已低调开始。7月中旬拜耳集团处方药事业部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周晓兰曾向员工宣布,拜耳中国将变为五大业务板块和六大职能部门。
其中,五大业务部门包括——
核心产品业务团队:负责唯可同、拜新同、拜瑞妥和科跃奇等;
心血管、肾脏及代谢业务团队:负责可申达和华堂宁;
女性健康业务团队:负责全渠道的女性健康产品;
特药业务团队:负责艾力雅及肿瘤全产品;
零售业务团队:负责拜耳处方药全产品在零售渠道的商业运营。
六大职能部门则包括战略规划及DSO转型、医学事务、市场准入、经销商管理、卓越商业运营、数字化创新团队。
知情人士透露,预计拜耳中国各业务部门各层级的相关人员调整,将在今年9月底前全部完成。
图为:拜耳中国官网资讯
01
拜耳去中心化
新康界了解到,事实上早在2024年1月份,拜耳方面已公开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一项新的运营模式——“Dynamic Shared Ownership”(DSO),基于此将减少管理层级、消除官僚主义、精简机构,从而加快决策进程,让拜耳实现更快捷高效的运营管理。
此后拜耳开始全球裁员的准备,据外媒报道,仅拜耳美国制药部门,就将有40%的管理职位面临下岗。
但拜耳方特别强调,2026年底前不会强制裁员,将给员工提供依据年龄划分的遣散费、必要的时间和其他保障,工作保障协议会延长至2026年12月30日。裁员计划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迅速实施,最迟于2025年底完成。
根据DSO原则,裁员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是去中心化的,这也意味着其范围暂时无法量化。
7月10日拜耳制药部门全球商业化负责人罗斯向外媒表示:2024年内公司就将基本完成“制药商业团队”的裁员,这比公司整体裁员计划还要早了一年。
更早前的2023年11月,拜耳发布当年第三季度财报后,就已经开始考虑通过大幅裁员进行分拆重组,拜耳新上任不久的CEO Bill Anderson认为,拜耳和客户之间隔着12层管理“实在太多了”。
而当时披露的财报显示,2023年Q3拜耳整体业务销售额为103.42亿欧元,同比下降8.3%。其中,制药业务Q3销售额相比去年有所下降,为45.38亿欧元(-8.4%)。净利润则为-45.77亿欧元,去年同期则为5.52亿欧元,每股核心收益下降66.4%至0.38欧元。
DSO全新运营模式推进后,拜耳可将重心专注于核心业务上,有望更快地推进早期项目。拜耳制药全球商业化负责人罗斯说:“DSO战略的核心,就是继续投资和填补管线缺陷。”
据悉,拜耳目前已经推出了DSO全新运营模式下的产品商业化团队,将希望寄予给前列腺癌药物达罗他胺和更年期药物elinzanetant。
而此前发布2023年财报后,拜耳方面称,计划2026年前提升业绩,恢复战略灵活性。
02
全球药企调整进行时
随着医药行业变革的持续深入,无论是跨国药企还是本土企业,都已经在通过人员架构及企业的战略调整来适应新的行业发展态势。
除了拜耳,诺华也在今年4月份进行了全球组织架构调整,包括中国区在内,制药和肿瘤两大业务部门合并为创新药物部。同时,自2024年6月1日起,诺华中国区总裁张颖被任命为诺华国际业务部首席商务官(CCO),领导诺华商业上市战略(CLS)团队,现任诺华日本总裁Leo Lee则将接任中国区总裁。
6月初,默沙东中国原疫苗事业部负责人、助理副总裁唐晓春亦宣告离职,随后加入了赛诺菲,担任赛诺菲疫苗大中华区总经理,将成为疫苗事业部管理委员会以及中国战略领导团队的成员。
据悉,2024年开年以来,为响应“Play to Win”计划,赛诺菲相继放弃了从Denali 、Kymab、Amunix 获得的多个肿瘤学项目,削减合作,简化研发结构。
7月8日,赛默飞也流出一份内部邮件,宣布自8月1日起,由赛默飞分析仪器事业部化学分析业务(CAD)总裁Miguel Faustino 接任原中国区总裁冯时瀚(Hann Pang)的职位,担任赛默飞中国区总裁一职,领导赛默飞中国区业务。
资料显示,Miguel Faustino 毕业于波士顿学院财务和金融专业,加入赛默飞世尔之前,曾在珀金埃尔默公司担任财务规划与分析经理,后在贝恩公司担任咨询顾问。加入赛默飞后,在CAD之前,Miguel Faustino 在制药服务、色谱和质谱以及公司战略和业务发展方面担任高级全球领导职务。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