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1.为了比较食用油和水吸热能力的强弱,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食用油和水,且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用相同的酒精灯进行加热,目的是 。
(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 。
2.物理学中,把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为4.2×103 (填写单位),它表示质量为1kg的水, 。
3.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B.物体的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C.物体吸收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D.比热容与物体的质量、变化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均无关
4.在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时,小华选取了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提出了如下猜想,请你帮他完成空格处的填写。
(1)现象1:将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两壶水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加热到50℃和100℃,温度上升较高的那壶水需加热的时间长。
注:加热时间的长短可以反映 的多少。
猜想:物体吸收的热量可能与 有关。
(2)现象2:将初温相同、质量不同的两壶水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加热至沸腾,则质量较大的那壶水需加热的时间较长。
猜想: 。
(3)现象3:夏季,在阳光下暴晒相同时间的沙子和海水,沙子上升的温度较高。
猜想: 。
5.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小明和小红分别探究甲、乙、丙、丁四种液体的吸热能力,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1)为了便于开展实验探究,在使用相同热源时,将方案中的“吸收的热量”进行了转换,通过测量 可知吸收热量的多少。
(2)分析表一中数据,可知小明采用 (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由表一中的数据,可知甲、乙两种液体中 的吸热能力强。
(3)分析表二中数据,可知丙、丁两种液体中, 的吸热能力强。
6.下表提供了几种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分析表中的信息,你有哪些发现?仿照示例,写出两点。
示例:不同物质的比热客,一般是不同的。
7.如图所示,取两个透明的一次性杯子,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在两个杯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然后,在两个杯子的杯口上各盖一薄塑料片。将它们同时放置在太阳光下,用筷子不断搅拌,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两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第2课时
1.水的比热容在常见的物质中是比较大的。下列事例中,与水的这种性质有关的是 。(选填序号)
水可以用作汽车引擎的冷却剂;
在沿海地区,早晚的气温变化较小;
寒冷的冬天,充满水的水管容易被冻裂;
多数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的自身温度。
2.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质量为2kg的水经过循环吸热后,温度从20℃升高到90℃,求水吸收的热量。
解答:
(公式)
(代入)
(结果)
3.质量是500g的某金属小球吸收8.8×103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了20℃。
(1)求该金属小球的比热容。
(2)该金属小球从50℃降低到30℃,放出了多少热量?
4.质量相等的铜块与铁块(c铁>c铜),吸收了相等的热量后,几位同学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
小红:铜块的温度高;
小华:铁块的温度高;
小明:铜块升高的温度高;
小李:铁块升高的温度高。
其中最为合理的是 ,理由是 。
5.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升高的温度与加热时间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判断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大小,并简要说明判断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