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智能制造青睐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中国制造2025”从国家层面确定了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明确提出: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发展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造业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也是实现中国制造业智能升级、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与之相对应,对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物”没有“人”的传统生产,将在智能制造时代被颠覆

广义而论,智能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贯穿于产品、制造、服务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及制造系统集成,实现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不断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效益、服务水平。

传统企业将制造过程划分为三个层面,即工程层面、技术层面和技能层面。工程层面的工作是产品的设计、规划与决策工作;技术层面的工作是生产第一线的工艺设计或设备维护工作;技能层面的工作是生产第一线的设备操作工作。

然而,在智能制造过程中,各层面的工作将相互融合,从而使工作结构呈扁平化趋势。这种不同层面间的融合需要大量融技术理论与技能操作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也使智能制造在人才需求层次上整体呈上移趋势。

应用型人才学历层次高移:“本科及以上”才是趋势

随着高新技术在高端制造业中所占比重的日益加大,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和技术岗位,将需要更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具体而言,他们既能动手实践,又具有较高学历层次,擅长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这一需求特征也相应带来了人才培养层次高移,本科及以上层次技术教育成为未来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中国制造2025”主导下的高端制造业发展,以智能化生产为主,知识密度高且多维集成,高新技术中知识的含量越来越高。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应具备更全面、宽广的知识背景,要具有自动化、信息技术、机械专业等多学科背景知识,同时要了解3D打印、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

事实上,现代技术越来越复杂,不同领域的技术之间相互渗透。智能机器人可替代部分“低技能”劳动力,但智能化生产线和大数据系统的指挥、操作和运营需要更具专业能力的智能制造人才弥补机器的不足。这就要求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能够运用专业知识操作智能化设备,并对智能制造设备进行技术维护、咨询、管理和服务。

此外,智能制造将各个制造环节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不同的职业分工将需要更多的沟通与合作。与之相对应,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既要负责生产,也要参与研发与设计;既是生产者,也是智能生产系统的管理者与问题解决者。因此,快速适应角色变化的能力、与他人之间良好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抗挫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都是智能制造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

创新意识与工匠精神高度融合,是智能制造时代的新要求

“中国制造2025”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跨领域跨行业系统创新。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以及智能化制造模式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

《第二次机器革命》 中的一段话令人印象深刻:创新型人才是最稀缺的资源,他们能够创造出新产品、新服务或新商业模式,正成为市场的主要支配力量。实施“中国制造2025”非常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另一方面,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智能制造人才。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416G13YFD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